- 最后登录
- 2013-5-4
- 注册时间
- 2007-5-5
- 威望
- 0
- 金钱
- 111
- 贡献
- 4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1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9
- 主题
- 7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7-5-5
- 最后登录
- 2013-5-4
- 积分
- 115
- 精华
- 0
- 主题
- 7
- 帖子
- 29
|
5楼
发表于 2007-5-5 19:5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原创] 《就业促进法(草案)》BDJSG稿,即修改为《促
第四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 K5 U# t# Q, ?6 m
1 p0 O) @, c7 Y! x) B1 y( h2 R
第三十六条 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促进]劳动者和失业人员的[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r! h% K" D* R# c0 `% Z
除国家提供职业教育经费外,用工单位应当承担劳动者的职业教育费用,劳动者脱产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期间,用工单位不得扣减劳动者的正常劳动报酬收入。6 _3 H4 G k0 m, U' R
国家鼓励失业人员在从业前垫费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从业后用工单位应当依法分摊垫付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并按对应从业岗位的劳动报酬标准分摊补发受训期间的工资;严惩用工单位不承担劳动者为获得技能付出的劳动和成本费用行为。7 ^; Y, Y. G8 [8 s8 g/ t" F$ g
3 F3 G9 C1 c8 s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开发计划。/ [) E$ E# t k3 U1 G' F6 i
; H% K2 q9 I! C* b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筹协调,监督[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工[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奖[鼓]励失业人员[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 U- W2 f+ c) H7 W% p4 }( g6 _& W( Q
, m7 N+ x5 }# b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指导并监督用工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操作训练,使劳动者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
" P3 u$ X9 n# d3 N6 c1 ?; J! b4 x4 @, ~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监督用工单位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扶持和促进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用工单位承担应当受训人员(学生)的培训费用和受训期间的生活保障。! K+ ^! o4 g" ]8 u% s
1 p* b# m8 E, n4 I. D; K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Z9 h, F& o7 w* ]: ^; |
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应当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接受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组织的监督。
j5 v. R6 }9 h g0 l! @用工单位支付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直接上岗工作的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以及支付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载明岗位的受训期间的劳动报酬,或支付劳动者与原单位间的职业教育培训违约金,用工单位应当追加提取教育经费。; S9 r" E. N) f( k4 T4 {) @- D
9 F# f- W5 m& Z* @$ t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费支持等足够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业劳动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业劳动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
" }* W' i5 z' A A/ c3 z' V, C2 ^% ?. j+ ?8 n
第四十三条 国家鼓励劳动者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建立促进劳动者就业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对规定的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i! L. ~& U3 w; r; Y/ V2 j
5 O9 f/ R% a& E* a第四十四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工作环境安全证书制度;劳动者被招用在用工单位上岗工作前,应当首先获得专业的安全、应急演练培训;用工单位还应当对劳动者经常进行安全、应急演练的专业教育。, [7 V/ U5 h! F. d% S2 n6 m' z
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人[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用工单位应当对劳动者上岗前进行[应当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才可以从业。$ v' H/ s, x! s* W1 ~
' O+ }& S+ [! c& {5 ~( q! v; r- }第五章 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 W0 `) O- P% b2 Q9 @, w: ^& x$ B8 t% E9 Z6 G( g/ C/ n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劳动者和失业人员的权利。
* s8 M) _% i- A, s+ e/ \( \* Y; K6 G- X0 s' q" |2 H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应当为劳动者和失业人员[免费]提供下列优质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
% I* V: N/ L+ @* [5 m7 O( w% r(一)政策法规咨询;
% [; K2 m% x! b. s" w(二)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劳动报酬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服务;
# a0 H! X* `- _(三)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 j7 p* r; d" X0 t3 M(四)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服务;
7 {+ _8 u- |6 [1 H& ~: L(五)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建立和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备案等事务;
0 z/ r6 e* T2 l5 [ w(六)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调查; 6 v, `) g% a, Z0 J' m; p# i
(七[六])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5 M7 z1 [% @0 l2 s W( i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充分涵盖本辖区的所有工作岗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 J# q6 F5 o/ a I*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给予补贴。8 F8 r& f/ w0 k* S2 [6 p
- j N+ D8 z; N* [+ s3 ?, n" B
第四十七条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为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
/ K" A+ r; A: a; E( ~5 @+ _1 C# G3 c b; K% h" a3 R, z& Z8 Q
第四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咨询指导、融资服务等方式,鼓励失业人员[劳动者]自主创业。1 D% J5 q; F0 Z6 c' |
/ j* c- Z6 ?6 w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将就业援助与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充分保障就业困难人员的合并法权利。* l1 r% B3 q: X
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
; w X) E+ F, S# h2 h( t
/ S$ `( S6 J+ H& f! ?第五十条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