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5-1
- 注册时间
- 2002-12-17
- 威望
- 42
- 金钱
- 83898
- 贡献
- 262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8656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201
- 主题
- 1626
- 精华
- 1
- 好友
- 14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2-12-17
- 最后登录
- 2012-5-1
- 积分
- 86561
- 精华
- 1
- 主题
- 1626
- 帖子
- 7201
|
板凳
发表于 2006-11-25 20:0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续2(次文)
[B]思考与建议[/B]
我们可以发现,就业冷热不均,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实质上体现的是我国人才结构发展的不均衡。人才结构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结构不均衡的程度如此严重,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成才观对人们思维的束缚。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从昔日的单纯知识型转向知识、能力和人格协调发展的综合素质型。而社会上尚未能够扭转认识,仍是传统人才观占主导地位,把学历等同于人才,单一化、狭隘化了成才的途径。
为促进人才结构均衡发展,根本上的,必须打破传统成才观对人们的束缚,树立新的基于能力的成才观,即胡锦涛总书记曾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才人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
打造新的基于能力的成才观,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加强宣传,建立多元化的成才价值体系,强调“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带头转变观念,为社会做出榜样。以公务员招考为例,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但即使这样,政府机关对用人的选择并不追求高学历,而是更为讲究实效,更加注重人的能力。英国前首相梅杰只有初中学历,但英国选民并没有因为他学历低就拒选他当首相。2005年美国18岁的“少年市长”迈克尔·塞申斯在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选举中,击败时任市长的道格拉斯·英格斯,当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市长,这在学历门槛存在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只有全社会建立了新的,能力本位的成才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才能解决就业的冷热不均。
[B]参考文献:[/B]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2006,4
朱丽英,大学生就业难,政府的职责在哪里[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郦波,论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陈劲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校对策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赵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6,2
吴蔚,记者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J],《教育与职业》,2006,7
贾文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06,4
任杨,试论我国人才市场人才高消费现象[J],《人才开发》,2005.6
谢茂拾,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发改委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