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8-9
- 注册时间
- 2004-6-22
- 威望
- 2
- 金钱
- 2061
- 贡献
- 540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6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05
- 主题
- 9
- 精华
- 0
- 好友
- 1
签到天数: 83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04-6-22
- 最后登录
- 2014-8-9
- 积分
- 2603
- 精华
- 0
- 主题
- 9
- 帖子
- 305
|
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益处-转自天涯 作者:chf505
# j0 r3 Q. ]" @7 l; F
- l9 _5 X9 r; ]( s2 G9 L* u第一大益处:企业知情权在法律上确立有利于企业控制员工入职风险。 # @) G+ t; n* ]! ^8 d) T% Z
0 r I: l: d# M$ Q: Y
《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 y. Z+ @# p# M$ ~: H7 D& o1 T; }; V& A" p8 D0 P. ?
# U* x( d" ^% Q, j 这一条是关于企业知情权的规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身体状况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在当前诚信缺失的背景下,劳动者求职时在简历中“注水”的现象比较严重,如假学历、假证件、虚构的工作经历等,企业知情权在法律上确立,为企业详细了解求职者的“底细”提供了法律支撑,既有利于培育社会的“诚信”意识,也有利于培育企业防范员工入职的法律风险、控制员工入职的成本。一旦出现有隐瞒和作假的简历背景,企业有权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用承担相应责任。8 q9 }) n* a5 D% x4 F) u# l& l
第二大益处:放宽了劳动合同订立的时间要求有利于企业依法操作。 1 a+ {/ S8 W4 c
$ W: t/ p' ]3 b/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9 l9 l% l2 V- T4 C1 ~ 9 z7 p1 ~+ O0 k3 k
由此可见,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形式是书面的。但是企业劳动用工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不一定完全是同步的,有的用工在先,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后;有的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先,实际用工在后。因此,法律充分考虑到了实践中的问题,放宽了订阅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劳动合同法》第10条还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阅书面劳动合同。这就意味着,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不起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这一规定既照顾了现实情况,也有利于操作。
6 M i, r/ f% v* x* {5 \. z+ E7 {5 P I* ]. p, ~( }3 R
第三大益处:服务期设定条件大大放宽,有利于企业降低员培训的风险。
$ {6 {3 Q5 f1 p
+ H+ n3 }- A! ~) i7 y 服务期设定条件一直是劳动合同立法争议的焦点问题,从第一次审议稿到第四次审议稿,关于服务期设定条件一直在不断被放宽。第一次次审议稿规定的服务期设定的条件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费用,使劳动者接受6个月以上脱产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第二次审议稿规定的服务期设定条件是:用人单位提供培训费用,对劳动者进行一个月以上脱产专业技术培训或者职业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第三次审议稿规定的服务期 设定条件是: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培训费用以外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到第四次审议稿时法律规定的设定服务期的条件改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这一改变,有利于企业防范出资培训员工的投资风险,从而激发企业出资培训员工的积极性。9 @+ y1 o! n/ N8 v" T1 v9 |
. T8 K9 |5 c) a8 o7 ]第四大益处:商业秘密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有利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
# C) f7 \. k5 } {" y5 g; z3 b / }- y$ q6 X) j0 q5 C
0 F" i( W' z5 O; d) \
* x2 n6 u+ a8 _, k3 W6 [8 l 《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保护商业秘密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法律措施之一。在现代社会,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商业秘密的价值犹如工厂之于企业的价值一样,盗窃商业秘密所造成的损害甚至要比纵火者将工厂付之一炬的损害还要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无硝烟的商战中,企业保护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无形资产的商业秘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保护商业秘密有多种手段,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商业秘密保护条款是一种重要措施之一,《劳动合同法》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其中,并对竞业限制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有利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 C+ k" s) G& i/ C+ w0 I# w, i8 \! Y* B' P0 n# t( G
第五大益处:经济性裁员的条件降低,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 e$ ^8 U( t* x8 c ) @/ D" s. ~! x8 w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企业裁员的类型主要分为:结构性裁员、优化裁员、经济性裁员。法律上所说的裁员是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性裁员与《劳动法》相比,无论是在实体条件还是程序条件方面都有所降低。
" S) H. i! P4 P( n1 t5 b9 F + X1 ~! t! b3 D+ H
一是:扩大了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法定情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室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才可以裁减人员。《劳动合同法》除延续《劳动法》以上规定外,增加了两种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情形:(1)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2)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新增加的这两类可以裁员的情形,是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现实情况,有利于企业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参与市场竞争。- G+ a1 T& M A. X
" k. }$ w/ ?, u# ?1 d* u( p 二是放宽了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程序要求。《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都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向劳动厅行政部门报告。《劳动合同法》将《劳动法》以上规定内容调整为: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才应当按照以上规定的程序执行。这就意味着企业裁减人员不足二十人且占企业职工总数不足百分之十的,就可以无须按照以上规定的程序执行。& P* x+ z# _+ n: k2 I; k1 r0 O1 ^4 W/ K
3 [" e1 K# `) b7 f7 N; J
第六点:代通知金制度确立利于增加企业辞退员工的选择余地。
& C) v/ f, z" r1 K; c
2 ^) A5 E$ p4 n% r1 ]/ K 《劳动合同法》第40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C0 @, d. u- O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9 |3 P/ O, c7 ]3 v' W2 `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n; B3 z' `* b2 F1 k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这里的“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即是“代通知金”制度。“代通知金”制度在法律上的确立,增加了企业辞退非过失性员工的操作余地,即企业辞退非过失性员工的,特定情况下可以不用提前30天通知,直接用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即可。[EDIT]用户“亮亮3014”于2007-10-24 23:49:51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