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5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团eHR市场究竟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听众

3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9-29
最后登录
2007-10-10
积分
3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10:5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目前的集团型企业应用中,本质上来说,组织和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报表都是部门级的应用,这就是为什么目前SAP、Oralce、用友、金蝶在人力资源系统实施时,主要交付这些模块,并且大部分客户即使交付一些流程性模块,实际上企业没很少使用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一般现在的企业级应用客户端均使用Applet,一般小型服务器能够承受400人-600人同时在线,基本上到了极限了,这个数目正好是一个2万人的集团的财务和人力业务人员的总和,如果是单独的HR系统也就是指需要同时300-400人同时在线,也就是说20个子公司的话,每个子公司HR人员和企业领导加起来15-20人,这就是部门级应用的水平。 招聘或者说人才获取(Talent Acquisition)模块应用涉及的范围稍微广些,除了HR,业务部门经理也在使用,主要是提请职位申请,以及对应聘人进行管理。这个模块在企业内属于第二级的应用模块。如果员工需要使用这个模块应聘内部职位,那样麻烦就比较大了。 如果涉及到业务经理,对系统的并发要求就高多了,对于一个2万人的企业集团,中层经理可能达到1500-2000人,对于这样的可能同时在线的数目就达到500-600左右,对于这样的数字,我想很多系统管理员已经头大了。 培训如果只涉及到业务经理输入培训需求,那么这个模块也可以视为第二级的应用,即涉及到HR部门和业务部门。但是如果需要员工在网上注册课程的话,这个数目就不得了了。如果以两万人计,同时在线的如果达到1/4,即5000人,恐怕这已经不是目前很多小型服务器可以承受的了。 因此,对于绩效这样全员应用来说,当员工也参与到网上绩效管理的时候,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很少听说有这样的2万人以上的集团在使用。 全员应用这里的挑战只是其一,即系统同时在线和并发的要求。 全员应用的挑战其次是易用性。对于一个企业应用的用户达到万人的级别以上,对系统易用性能够要求就必须达到你匪夷所思的程度。想想啊,一万人的培训你搞过么?假如需要一万台机器安装Applet,即使有1000人向你求助——怎么我的机器安装不了?怎么访问不上?那你该怎样抓狂呢? 基于纯网页的客户端应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Oracle收购Peoplesoft后一开始放弃Peoplesoft,但是从去年起又大力推广它的原因之一。再者Peoplesoft的易用性和业务结构、数据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应用模式的适应性,也不是Oracle能比的。 HR BI的应用就不必太多说了。HR BI目前势头比较猛的有独立应用Business Object、Cognos、Hyperion,他们功能强大,有数据抽取和数据立方体建模能力,能嵌入到门户进行展现,分析模式非常灵活多样。SAP BW、Oracle Discovery、用友的IUFO、金蝶(不太清楚)大家基本上都是凑合着用,能做些事情,但是很难用。对于人力资源业务智能的基础是人力资本度量指标和分析模型。 现在大家在HR系统里,基本上在构建系统的时候,对于HR部门尤其是高级管理层需要什么样数据和分析结果,考虑得都相当少。因此,现在的系统需要从底层的数据模型上做出很大的修改。 大体上来说, HR系统从BI的应用里,需要达到如下的各方面需要的结果: 1、 人力资本管理层报告(HC Executive Report) 2、 人力资源部绩效监控——人力资源计分卡(HR Scorecard)。 3、 企业的预警工具。 4、 预测和决策依据。 HR BI也许是目前集团企业在目前全员级应用无法推广的情况下,应该挖掘的下一个最大的应用亮点。 但是现在HR BI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人才的问题,这方面的应用人才非常稀缺,能够提炼出分析模型的咨询师就更少了。

0

主题

4

听众

9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27
最后登录
2007-10-9
积分
9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1
沙发
发表于 2007-10-8 14:42:00 |只看该作者

RE:集团eHR市场究竟路在何方?

现在的软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软件带给用户的好处日渐深入人心,用户也越来越感觉到管理软件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效率,规范管理。正因为这样,管理软件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成为管理软件第二大市场,仅次于财务软件之后。 正因为如此,软件管理软件从业者也越来越多,针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软件比比皆是,但是鲜有上佳者,用户不得不再不在这些软件的瀚海中寻找基本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软件,然后进行适应性开发,形成自己的管理软件。 在这些软件中,我们能看到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和局部功能的上佳表现,但是很难看到一个系统的力作。所有的这些软件,很少根据行业特点来开发,要么寄希望于提供一种通用性的版本,希望放之四海而皆然的真理掌握在产品的手中,要么根据客户需求来量身定做。这两种都有自己的弊端,第一种,没有结合行业的特点,就是一个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空中楼阁,用户使用起来总是发现有很多不适应,这是软件本事根本的痼疾。第二种,虽然针对客户需求定制的,但是殊不知用户的需求也是有阶段性,如果缺乏专业业务的指引者,帮助用户遇见未来发展,这样开发的管理软件的生命周期也是短暂的。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发软件的人员对业务有理解,但是毕竟不是业务本身的专家,他们只是技术实现的专家,而真正的业务专家往往是一些行业的资深人士,如咨询顾问等,他们可以前瞻性系统来考虑一个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的特点,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但是众所周知,这需要用户提供高昂的咨询费用以后获得,他们没有动力将这些贱卖。而技术实现者对业务的理解又不可能超过用户从业者的平均水平,这就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发展的经典矛盾:咨询公司掌握着专业的思路、方法和工具,软件公司掌握着专业的实现技术,但是这之间只有很少的交集。一个软件公司对业务理解深一点、透一点,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就适应性强一点。用户需要的软件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能指引和帮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 管理软件发展到今天,客户不是仅仅需要一个mis系统,他们需要更多的东西,管理软件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瓶颈不适技术实现,而是业务规划;不是自动化实现,而是提供更多更增值的内容。举个例子,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中的绩效考核,用户不仅关心软件能否解决绩效管理的基本功能,还需要一个行业的标杆参照,如行业绩效指标库、绩效管理手册等咨询内容,提供给客户更加系统的服务,便于通过软件的适用,学习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这些矛盾是到该解决的时候了,应该有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一般mis系统的优点,整合为一个高档的软件产品,可以适应一个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那谁是提供这个软件的组织呢?目前看来,咨询公司没有很强的动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因为这等于打击自己的饭碗,他们不愿意将真知灼见分享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几家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依然不能带给用户惊喜的根本原因。专业的软件技术公司也很难提供这种软件,他们只能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摸索业务,这种成长永远比咨询公司对业务的认识要慢很多。他们最热衷的还是实现技术的先进性、把别人明确的需求实现了。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未来,不在管理咨询公司手上,也可能不在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手上,可能在一些有咨询积累的转向从事专业软件开发的公司手上,他们对业务的理解和他们愿意付出“饭碗”的决心,会带给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新的希望和成就。目前像这样的软件公司不是很多,只有像知帆人力资源软件等少数几家公司,真正把握这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发展的趋势。那就是“咨询知识库+mis系统”式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它不仅提供一套软件,还是提供翔实的参照和学习内容的有机集合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9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10-24
最后登录
2007-12-26
积分
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8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4 10:35:00 |只看该作者

RE:集团eHR市场究竟路在何方?

讲得透彻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