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2-25
-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威望
- 3
- 金钱
- 14124
- 贡献
- 14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426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800
- 主题
- 694
- 精华
- 2
- 好友
-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最后登录
- 2016-2-25
- 积分
- 14269
- 精华
- 2
- 主题
- 694
- 帖子
- 1800
|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创新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调整和协调社会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革新传统技术体系,进行一场综合的环境革命。9 C2 ]) W+ }# u7 Q" w: J
# {, [1 b# S+ W& x9 Q
6 [% i$ e+ b |( A) }0 X1 M" H/ H4 K$ y5 A6 @+ J4 p
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2004年日本发表了《环境保护白皮书》,明确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就此诞生。
, \0 S+ C4 L, J2 n1 a
5 b! m/ }. e0 ]3 h; L! V- b1 S4 ]$ Z, H$ q- ]
# b7 B0 ^) m0 I3 j8 D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1 ~; \3 t( r% |9 Y' h3 N6 f
( A8 U& R5 C* B J" r8 ]0 W& O0 n8 ]; s2 E8 P7 @! n7 M
环境友好型社会意味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遵从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最小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最大化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地发展。
6 z, {- r' X7 f
: S. u7 j; s# K1 N5 {8 {! R: ^: ]/ }0 S; J/ V: A# ^: ^& P" J
. z. O" k2 |; l% u# q3 h
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指出,未来企业文化=生态文化+人本文化。环境友好要求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文化是研究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样重要。因此,企业要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这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 t: H5 I- }2 M5 h* Q8 g
/ g- d* O. q9 w
/ b* X: `3 z& c3 I3 V
+ L# w; d( _ W' g! r" r" ^ 所谓企业生态文化,就是在企业制定决策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明确什么样的行为符合生态道德,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生态不道德,以生态道德标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企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道德价值判断问题,优先考虑何种价值的问题及采取行动的意愿问题,所以是价值取向问题和意愿选择问题。
9 e+ j8 r# V3 S( D- I5 T0 l- d# a, _ \# T) S4 l2 S; @+ P
2 @5 w! W8 ~0 L3 T \. ^5 N. e8 f
8 Q, E6 Q* j! Q; T% Q& b
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必须建立起正确的企业生态伦理道德评价标准,学会用生态整体思维的方法去进行经济运作,除经济分析外,还要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使用到产品的开发,从产品的设计、组织生产、成品出厂到使用后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安全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主动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实现生态伦理和企业效益的“最优化”,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公民。6 N. I) e6 T" V6 F3 Q" Q5 w1 l8 U
/ T" ~1 ]2 s& o0 U. P) @( Q3 c/ {1 u& E4 Z0 N* n1 K# s
4 O' \1 [1 ?0 E 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是企业树立公民形象,提升社会认同与支持,获得长远利益的重要选择。一个在环保方面负责任的企业无疑会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优秀的企业公民将会受到公众的尊重信任与支持,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无疑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巨大优势,并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关系,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倡导企业生态文化,意味着企业主动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向社会表明了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 C0 B! u6 A# Q. A& `1 b! p" S5 p
) Z- r) I- D' c! i
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而逐步形成的。环境危机首先爆发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经济增长等于一切,“先污染后治理”是这一时期环境治理的主要特征。当生态环境危机全面爆发并严重影响各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时,环境治理思路才开始向“源头和过程控制”转变,即从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预防,清洁生产应时而生。
$ T3 q% K' \# o; j8 J g+ S* s- x
7 U; Q% `; [4 X: ?+ Y- V9 }
3 V9 ]) i2 n" l. k! o8 f: V
6 |5 x- x4 b& c( A/ N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环境无害化技术”,被通称为“环境友好技术”,主要是指预防污染与清洁能源的工艺、技术、产品。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概念。之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与服务”、“环境友好企业”等概念相继出现。
& y$ y3 L: L4 A0 E+ {9 o; j+ |/ V8 a) y3 s) T7 [9 G7 h- q
' ^5 C& a# r1 z* Y
) z0 R3 {% D/ o 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经济和环境双赢,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最小化,并将这种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良性循环。资源节约是环境友好的重要组成部分。/ s2 b9 U& D m/ _- |
. |' q9 A9 I$ }* K
3 G. X) T! N8 g! S% z6 g# c% u% ?" J2 n- k6 o3 \
在观念方面,资源节约关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源使用率,如节水、节地、节能等,但不能涵盖环境友好所包括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等要素,也达不到环境友好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伦理层次。
- Z5 C5 u- o: h- K. R
$ X8 y Z5 U( b: M. v; i) Z0 Y9 W$ ^: R4 p# \7 \! f# q
- `6 k' w ~9 ?7 Q M 在经济方面,资源节约可以提供“节流”措施,而环境友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统筹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发展。同时,环境友好比资源节约更多地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措施降低环境成本,解决更为广泛的国计民生问题。: v3 [$ Q! s, h' V7 J3 L
. i2 s4 I) A e! [
+ T" l e9 x, ^" `2 M+ ?
) a* e6 E& m7 @+ m
在文化方面,环境友好比资源节约更为关注生产和消费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生活质量、生活内涵、生活意义的幸福指数,有很强的道德文化传承价值。
9 d5 o( @1 y( }9 n( J' k
$ B1 X$ ?% a e* X f
& M0 t; a$ [" k$ p! S, e6 a: i1 K9 e: r
天人合一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告诫人们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 L2 z* g/ |6 Y5 p
# b/ x9 T% t4 S) x" M Y- x6 T9 ?# D% p( d$ Y$ L' |
: U6 u- \3 b: G. g% ^ “无为”思想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这也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的真谛和培育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思想。应该说,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参与国际竞争通行证的迫切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