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3-13
- 注册时间
- 2002-8-22
- 威望
- -9
- 金钱
- 7249
- 贡献
- 301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54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31
- 主题
- 308
- 精华
- 0
- 好友
- 3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2-8-22
- 最后登录
- 2021-3-13
- 积分
- 7541
- 精华
- 0
- 主题
- 308
- 帖子
- 2631
|
企业常见的“遇事解释”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
遇事解释是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当经理追问属下以前布置的某项工作的时候,大部分员工首先回答的不是“已做好”或许“没做好”,而总是先解释什么什么原因,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其结论就是他“实际上就是没有做好,或许根本没做”。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问题也很简单的,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复杂。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一目了然,不言而喻的,问题的实质就是为自己找一托词而已,大谈自己为了做这件事是多么多么的艰难,遇到各式各样的阻力,或许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觉得某件事情没有做的必要,在这里,我得提醒,如果是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而并没有去做的话,这位员工就犯了一个根本上的问题,就是没能把你的想法与你的上司沟通,这应该算是一个原则上的错误。而作为经理其实是最不愿意听那一大堆所谓的理由的,经理需要的是结果,至于过程,作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会从你的报告(含口头报告)感受到的。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态度的问题,就是员工对待某个问题或许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态度,是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还是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这就需要经理从各个方面对这类员工进行调查,然后得出一个相对符合情理的结论。
当然,企业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当企业员工都摒弃了这种“遇事解释”的做法,久而久之,在这方面企业就会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的。
再这个地方我还得补充说明一点,在经上级同意的情况下,或许是其他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还是可以在领导面前解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