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2-23
- 注册时间
- 2008-12-2
- 威望
- 0
- 金钱
- 152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5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8
- 主题
- 1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12-2
- 最后登录
- 2009-2-23
- 积分
- 152
- 精华
- 0
- 主题
- 17
- 帖子
- 18
|
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09年该数字为610万。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11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企业用工需求严重下滑,2008年底到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比以前更加趋紧。
, G# z# ? Z- x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 c& ]2 a/ A+ y. o2 E7 \ 200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m, j# w- |4 M1 Q& m0 Q5 l% H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3 B; f7 m# e, }; F% `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 O5 |% |3 M3 g `, A9 N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w$ m: Q2 d" S5 C8 z& Z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m6 D) i" T1 O) w+ r& k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8 B! A M. x% k6 s* L) {4 g9 S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1 s$ ]1 n& P& e# K) K4 q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9 C8 @8 |+ u+ }2 \0 K" w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 g4 [4 n& [+ L+ I0 z$ g7 }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 F2 \$ P8 O0 ^3 Y3 o9 S' r) _+ {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 x6 b9 g, n& y% d8 a8 a3 K- I# y* w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6 ~% n0 b* W3 H. |. j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5 _& o: b ]# C @) L: K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 @1 U/ E0 T8 j# \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 ]9 F" z i L: c L+ A- a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d/ {5 W9 p& I4 c5 T! m3 T/ ~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 o" Z2 u* c; T' h: s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6 |+ M5 _% J7 O1 T+ P0 ~$ \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a2 V7 b2 ^( {/ @, n; r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 A' `1 O3 C$ h9 [% R9 d; f" N9 E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国家工信部网络营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对记者说,“就业压力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