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q$ A" T4 \0 k. d% F2 A
现在,全国人民最喜欢,最认同的一个概念就是以人为本。那么,这个以人为本,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因为,它牵扯到人性的问题。我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与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说是人性与人力资源管理。
# e3 y9 ^9 q6 g
人性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2000多年,在中国春秋战国的时候,关于人性的那一场争论是非常精彩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关于人性善、恶,无所谓善与恶三种观点都提出来,这一场辩论,对全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0 e' a% b6 C* ]7 B 直到现在,辩论清楚了没有呢?还没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看法,因为这个问题确实相当复杂。可以这样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的工作者、教育的工作者,都必须搞清楚人性的问题。人性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基础,理论学基础,搞人力资源管理的人要不了解人性那就是不合格了。
- R$ B, O! L" m0 V6 a- M 今天咱们专门探讨这下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也是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当中,今天借这个很难得的机会,和在座的同行、朋友们交流一下。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要抓住时间,和朋友们交流,要不然就来不及了。我建议大家要好好看一看古书,特别是围绕人性这一部分。那么,从近代以来,距今的几百年,关于人性的问题,也有很多的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影响最深的可能就是英国大哲学家休诺写了一本书叫做《人性论》,这可能是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他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思想,人性是什么?他说人性就是人的自利性,也可以说是利己性。这是他的核心观点了,当然了我们千万不要把他的关键解释成利己是要损人,不是的,不是以损人,不是通过损人来达到自利、利己。我认为这个观点,从个体的短期来说是合理的。如果一个个体要不利己,要不自利的话,根本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所以,我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个体的短期行为来说,这个观点是合情合理的。
6 C1 C* W6 i7 y% l0 E 年纪大一点的人,还会想到在几种路线盛行时期,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当时提出来一个很荒唐的口号,叫做狠斗私自一闪念。也就是说狠斗利己一闪念。这个口号,实际上是根本无法操作的,一闪念怎么狠斗呢?这个口号实际上是欺人之谈,既不可能做到,也没有任何的根据。
9 i" U, y' G0 ? a6 O
当代世界,关于人性方面的论著还是不少的,西方的论著要更多一些。其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最重要的论著,我认为主要是两个人,一个就是美国的人文心理学家马斯诺,另一个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格利高利,他提出两种人性的假设,就是所谓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就是人性恶的假设,Y议论是人性善的假设。这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也很大。
1 _8 K) R# O: i5 O5 h% z6 j
那么,马克思主义景点作家,在这方面是有论述的,但是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主要的论述在这个地方,就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里面,曾经给人性下过一个定义,他说人性是什么?人性即人的需要,就是人性就是人的需要。这是马克思讲的一句话。另外恩格斯也曾经讲过,人的需求有三个层次,一个层次就是生存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发展的需要,第三个层次是享受的需要。
, i. N4 U* U) P8 T1 C: {* _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这个论述是很重要的,很深刻。但是,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在我们国家,极左路线盛行的那个时期,根本就不允许谈人性的问题,人性的问题成为禁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有这样好的论述也得不到发挥,宣传。那么,人性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角度也不相同。这样就要问一问,我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当然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c3 d+ w3 }+ Z! ~* ^1 P7 f- D' K
这里我就首先讲到一个人,就是中国2500多年以前的广子,这个人比孔子的资格还要老一点,他在他的著作当中,有一本书就叫《广子》,关于人性的问题他讲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情,逢利无不趋之,逢害无不避之。就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我认为广子说得是最好的。
$ h( U" R+ A0 ?: o2 a" u
就这个问题,我做几点发挥,对于广子的思想做一点发挥,也是我的创新,是学习思考之后的心得。
. d+ ?3 _- C+ w' E$ A: t4 V 第一点,大家要重视这个“情”字,他不说是人之性,直截了当说是人之情。什么意思呢?就广子看来,人性是个情感的问题,而不是个理智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我们谈人性的时候,就不要说社会上某个集团,某各党派,某个团体,它的意识形态怎么样,人性问题跟这个不能够联系在一起,它是人的一种感情。意识形态问题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政治理念,社会理想这些方面。但是,这和人性的问题不要纠缠在一起。人性,就是说人之所以作为一个人,他的一种共性,只有是一个人,不管你是中国人,或者是外国人。你是人你就必须有一个共性,如果没有这个共性就不是人。全世界现在60多亿人口,将近200个国家,他们的人性可以说是相同的,相通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够理解了,就不能够沟通了,就达不到中国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这种大同的境界,大同也是孔子提出来的。这个“和”就是指大同,就是大家都是符合人性的一种环境。所谓不同,就是指个体还有他的个性,他的不同的文化等等那些问题。但是,根本的人性,是相同的,相通的。这是我讲的一点。
2 N. P" \ c4 Q, S; F1 ^0 u 第二点,广子提出这个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把害的问题提出来,以前讲都是人的需要,光是从利的方面来讲,他把害的问题提出来了,这一点很重要。避害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趋利。人的很多行为,甚至包括一些信仰等等,因为有一种恐惧感,要避害而产生的。在现在生态问题特别严重的今天,避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大家说20世纪,有很多难民,主要是经济难民和政治难民,21世纪很可能生态难民会成为主要的。生态破坏了,赶快躲开这个地方,要避开。前些日子太湖的蓝藻问题严重以后,不要说洗澡了,有一批人都躲开了,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 H8 D! z4 W- D3 R* g6 F" G 第三点,趋利避害,不仅涉及到物质层面的东西,而且涉及到精神层面。而且人的素质越高,精神方面的趋利避害就越得到体现,越受到重视。而且这个趋利避害,不仅涉及到微观的层面,而且涉及到宏观的层面。我前面讲了,休诺的《人性论》只是涉及到微观的层面,并没有涉及到宏观的层面,应该发挥涉及到宏观层面,就是想得更远,时间、空间更广大。一个人,一个国家,成熟的程度,就看趋利避害的考虑有多长时间,越成熟,考虑的时间越长,空间越大。这是我觉得需要有这样一点的发挥,这是第三点。
8 p' ?9 K: p5 u$ |0 s# Q
第四点,我觉得从前面讲到的,就是说人性是相同的,不仅是相同的,而且是不变的,人性是不变的,我就是指最根本趋利避害的这个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那么,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什么新问题,就是这个根本的老问题,就是解决趋利避害的问题。过去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说管理没有新问题,因为人性不变。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人性的共性不变,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新问题,这个话说得绝对,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当然了,管理还要涉及到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同时间、空间,不同的对象,有很多的具体问题。但是,那些问题是派生出来的,和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条件下产生的一些问题,但是根本问题是不变的。这一点我们搞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应该还是要清楚的,就是抓住最根本的问题。
2 i5 ^( G1 R5 D6 E 第五点,虽然人的根本的共性是不变的,但是随着人力文明的发展,人性的表现形式在变化。比如说在我们国家以农耕为文明、封建社会制度的条件下,有两个东西表现很突出,一个就是关系,一个就是面子。美国哈佛大学原来东亚研究所的所长,现在已经去世了,他说过一句话,他说要想融入中国的社会,了解中国的政治,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关系问题,一个是面子问题。关系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大家知道儒家的思想出发点叫做亲亲,就是关爱你的亲人,儒家的思想是从这里出来的。首先一开始就是关爱自己的亲人,最亲人的莫过于是父母、子女,从这里开始,然后逐渐的外推,推到兄弟姐妹,然后是叔伯,表姐、表妹这一套,然后再同乡、同学、朋友,是这样一步一步推出来的。这是儒家的思想体系。那么,这个思想体系,它的操作性很强,很容易被接受。所以,也很容易得到认同。那么,从这个出来以后,关系问题就越来越重要了,中国人就讲究自己人,圈子里面的人,非常重视这一点。而对于圈子外面的人,包括一些公共的关系就不太重视。趋利避害这个共性虽然没有变,但是由于社会条件不同,表现形式就不同了。就举这样一个例子,面子问题也是这样的,中国人太讲面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顾了面子,丢了礼子了,诸如此类,面子问题就跟假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假的东西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优点,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侧重于研究善恶这个问题,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而对于真和假这个问题,研究得不够。这是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很重要的区别,西方文化特别强调真和加这个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善恶问题特别重视。但是,大家知道,善和恶的标准是很难判断的,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你认为是善的东西,他不见得认为是善的,这难取得认同。但是,真假问题就不是了,很明确,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大家知道百岁老人巴金在去世之前,强调三个字:“说真话”,巴金的三字经,只要大家都说真话,问题就解决了。这是我随便举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