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4 w5 m6 b. m# G( `5 Y, ]
一、 迷途的羔羊
3 l% k; d4 ]: H& i不少职业人士平时加足马力的努力,有一天(往往是年终时,这是一个职业心理周期现象)突然觉得很累,停下来回顾,觉得自己从能力,到收入,到生活……一切似乎一年、甚至几年来都没改变,茫然之间,满腔的豪情,曾经信誓旦旦的目标,如雪崩般塌下来,灰飞烟灭……想休息,想跳槽,但未卜的前途却使自己产生恐惧和茫然……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茫茫职涯中迷途的羔羊…… 笔者结合以前长期的积累和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六个迷茫的问题:
2 @$ G5 X, m) R0 E3 w; P1、 收入不如预期
+ _! x' v* d& J( Z; u) P如,希望今年月薪升到5000,但到年底仍是4000;年龄增加了,供楼压力大等等。
7 {( I! z5 M, z; d; X/ j
2、 学历和资格的压力 怕专科学历无优势;财务主管考不到CPA资格证;边工作边读书压力太大;公司好像很重视学历,可能因此不获升迁甚至过两年被淘汰等等。 / N9 G; @) h b$ ], b" Q- ]4 @
3、 优势不明显,缺陷太多。 如,我会技术但不懂管理……
6 l1 L) g' _0 l# L+ X {4、 升迁无望 如,我本来有升迁机会,但我的上级虽成绩不突出,但也不差,他一直占着主管位置不动,我没有升迁机会等。
6 ]" m8 N) e4 c8 Q5、 我的同事或朋友已发生了比我好的变化,而事实上可能我不比他们差。 如,以前能力平平的同学已经供楼买车,或做了某公司区域经理。而我还是收入低微的小职员。
+ a( ^& H7 Z T5 d. k5 L6、 中学或大学同学都已经创业了,很是风光,自己还在给别人打工,春节回老家脸上无光;自己想创业却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想法一直萦绕在心头。 ——时间在前进,而我以上的现状没改变。
! R4 G! }0 @1 t( l+ D, V# S) G& a二、 职业生涯的“三分天”
5 S1 M6 J8 {! ~& Q2 o8 e# I# g所谓“七分人事三分天”,职业生涯的“三分天”是什么?要解决自己迷茫的问题,首先要从和自己职业生涯有关的三个命运主题出发来规划自己。 $ D2 _! N9 U/ k
1、 出生背景 你是出生在世界首富的摇篮里,还是贫瘠的非洲山洞,本身就注定了职业生涯出发点的不同,这就是你不得不信的命运,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千万不要埋怨,那无济于事。你要正视这个事实,并作为规划职业生涯的起点。 1 A1 z: A( Q+ o) G6 ^
2、 气质(心理学上的),以及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中的“性格” 比如你性格木呐,不善辞令,那么,别试图让自己在销售、谈判、辩论领域出类拔萃。如你是个行我素的设计人员,也不要试图尝试“我在设计方面已经混得不错,换个HR工作做,发展一下自己”。当然,也千万不要将对待生活的态度等同于性格,性格只影响你做事的方式,而态度影响结果。所谓消极、积极,不是性格的结果,是态度的结果。 ) {% D; m& k$ K m4 k" v- K/ }
3、 天赋,特质 每个人的大脑区域中,都有一个最佳潜能区——我们可以寻找、发掘、把握的命运主题。如,在校时我们就发现有些同学语文很好,而数学总不行,有些则相反。有些人运动天赋和动作技能很棒,几乎是天生的,而有些人怎么调教都投篮不准。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智力结构特质。 三、 “职业生涯”的定义(显性的问题,表面的现象)
# `2 B x1 Y. T; ~了解了三个命运主题,还要清晰知道职业生涯的主题含义。 # L& R4 K4 E# f( J M
职:职务、职位 业:行业、公司、职业 生:生计,本质就是“收入”。主题指向的核心之一 涯:时间、时段也是个附加主题。 % ~' ?) a4 r- s8 u0 K2 z
这种看似荒谬的拆字释义法,却能清晰揭露很多求职人员的矛盾问题。如,你是为一个更高的职位去作选择,还是只定位于某种职务的工作兴趣?你在择业时是注重先选行业,还是选专业,还是选公司?三者往往不是统一的,选对兴趣的行业,未必符合自己专业,有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职位的公司,未必是你要去的公司类型……反之也然。而“公司”要素中,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常是选择的矛盾。而收入,就绝对是一个核心问题,哪怕你的选择主要是“为了去大公司发展自己某种能力,多少工资无所谓”,但起码你内心一定有个底线,有个增加收入的计划和欲望(也许你自问:发展某种能力是为了什么?就会发现,最后的答案,都和金钱有一定关系)。而时间,常常是自我规划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却是个重要的主题因素。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现状没有变化,事实就是因为没有随“时间”变动而变得更好。你必须首先确定:你愿意、你计划在某一公司、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一职位干多久,才能规划所有的行动计划和下一步的方向。很多求职者在这些问题上往往是模糊的、或无法准确选择的,因为不知道选择的正确依据是什么。(选择的正确依据见下面分析七) - D' m8 g5 m$ N8 s
/ U5 y5 S7 W" i S' x四、 来自“马拉松”的恐惧 如果你的职业生涯的任何方面没有随时间发生变化,那就是一场“恐怖的马拉松”,要消除恐怖,自己必须清晰回答10个问题: ' ~2 p |) Z9 x; O( j
1、 现在的工作一开始就是这么无聊吗?(答不是,就可能是自身有问题,如能力进步停滞)
$ ], I" h8 j' L3 ]( {; D: e: h2、 同样职位的同事也认为这份工作无趣吗?(如果不是,可能是自己态度问题;是,则公司HR管理有问题) $ D7 s G1 M" n' P. v
3、 在工作上是否仍有学习与成长的空间?(有则不要轻易跳槽) 2 j- Q; F8 s5 b8 P
4、 如果重新选择职务,自己最想做什么工作?(是兴趣和特质所在还是为了“新鲜感”?)
/ I6 Y4 ]. |+ `# s: ~* e8 H5、 留在原来的公司,有换跑道的可能吗?(有,则不要轻易跳槽,但即使有,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自己核心能力的发展)
1 T+ V+ Z- F9 h6 l, \1 I) [+ @6、 跳槽到其它公司,有换跑道的可能吗?(这种可能不是概率上的;而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 ^5 z8 F2 |; i+ e2 I% Z! o( o5 h7、 朋友转换跑道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当局者迷,可以作为参照物) " y# U5 f) A% g- e3 P1 W, @$ s
8、 自己有转换跑道的本钱(专长或兴趣)吗? (核心问题,答案否定则不要考虑) , J! U1 g+ P G l/ t. p" D9 s
9、 如果有进修机会,最希望学什么?为什么?(补自己的不足,更要强化自己能力上的优秀领域) 0 k7 B, k0 x% @
10、自己想象中的一段时期(1、3、10年)后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定位)
4 x$ v1 p/ N* O9 o0 k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是否清楚“选择”将会付出哪些“机会成本”,以及选择的“资本能力”如何。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好奇心的本能;而“选择”是恐惧的原因,人们会因为害怕机会成本的付出而不敢选择。
: R" E; q8 n, n N0 k6 f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在“跳槽”的选择上,你必须清楚10个问题的答案,谋定而动。 8 b+ |! |0 a) E, M. Q( u" X
五、 错误的传统职业生涯路线 5 F) T2 x9 T, p% Q9 l2 K5 l
但谋定而动之前,还要清楚,很多流行的职业生涯的观念是错误的。目前社会上流行两种“职业生涯路线”,笔者认为都是错误的,因为很多非正确的跳槽现象,及多数人职业生涯的失败,都和这两种观念的误导有关: # ^, \2 q0 C0 R2 t- {
1、 向金字塔顶攀(职位、资历) , V; B6 g; @ Z) _. l" y _
2、 向独木桥前进(与某一专业、经验或背景最直接联系的单一方向)错误用的原因: C: [( ~: y8 U
a. 金字塔尖只有一块金子——如果公司告诉你,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那只是一个政治谎言;如果你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升职”,那你就是具有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思想,一批员工只有一、二人最终获得这个空间。正确的意思是:空间可能是你能力、潜力的空间,不是职位空间。而对于职位而言,公司提供的只能是机会(且绝大多数公司的机会不是表面标榜的对每个人平等的),而不是空间。 - _3 Q0 @" l+ m# ~3 ]
b. 条条道路通罗马——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以变应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已经从“追求终身的就业”变成“追求终生的就业能力”。
3 L, s/ G5 f% y: E六、 从我自身的经验向大家谈职业规划的误区与正确方向: 误区:升迁构成成功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所有的工作(学习)是为了一份成功的人生简历。 7 `; y4 d, d% p) M2 P ?5 d6 Q
(错误原因:为了给别人看自己的成功,在乎别人的评价)正确:绩效或岗位成就才是成功职业生涯的标志;快乐的工作着并充满成就(或有收获感、充实感)是成功的职业生涯。
# Q5 O* R1 t8 i; | ?(正确理由:为自己而生活。在乎自己的感受)笔者多年来在公司致力于推行角色定位的人力资本策略,构建角色文化。虽然在职位上也经历了从一般职员到HR总监的不断升迁,但不会为了其它公司许以其它运营管理的高职而动心,因为自己追求的不是一个高位或一份高薪,而是某一领域(管理领域)的绩效和成就,反而,因为这样的敬业理念获得不断升迁;再如,在笔者主管的部门中,有些部门主管的薪酬已经高过笔者,因为角色定位使得其在负责的领域成长为“状元”,我不能比其在该领域干得好;同理,不表示他工资高,就理所当然可以取代我的职位。因为工资也是按照角色定位设计的。看看多数公司的顶尖销售人员可能拿比老总还多的薪酬,理解角色定位就不难了。目前,多数公司这一原则一般只在销售部门执行(是客观规律使然,而不是这些公司有这样的管理意识和人力角色资本定位),但未来,角色定位一定成为一种职业规划的趋势。所以,员工应该追求在自己突出的方面做到顶尖、不可代替。而不是为了升职。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角色定位时,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必须清楚自己对成功的定义。
" y: w8 Z* s4 `, y+ x七、 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 关于职业生涯的隐性问题,本质的问题) ' O3 V3 E4 N0 J6 {+ |6 f6 J
1、 你有何优势助你成功? 6 \6 `" E6 i" l/ x) q) Q
2、 有何劣势阻碍你成功?
) S/ l3 F8 v( r; U% Y4 ~% s0 J% D; l5 E三年内赚到一千万就是成功;有份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稳定工作是成功;有了自己的公司叫成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成功的定义,围绕此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优势和劣势,决定上面第三个问题----关于职业生涯选择上的种种矛盾和优先次序,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关于职业生涯的种种规划和选择,都是为了自己的某种成功。 / Z5 l4 \+ S, V; `! \
: p$ F4 ~& f9 Q \' h B2 D" _
八、 把握的关键(一)“定位”!
& Q( e8 b% i4 }5 W" F/ t“行行出状元”的哲理——最佳潜能区决定你可能作得优秀和卓越的领域。“努力”不一定有结果,努力可以做得“很好”,但如果不是自己的潜能所在,不能做到“卓越”。如,爱因斯坦再努力,恐怕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拳击手。
# A. A0 B+ m" J/ u% I7 V9 G1 V1、 角色定位 员工应从过去的专业定位、职业定位、行业定位、职务定位观念向角色定位观念转变:在团队中,在公司、在社会,在生活圈周围,你正在、你可以、你希望充当什么角色? 9 O5 O4 c$ A; o' H, J
% g6 B6 {1 P) Q( D% V3 ^2 _5 l( V
2、 行为转变 a、 从优势论角度定位角色,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想。“定位”原理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最佳潜能区成为主要开发区,但如果某一缺点成为屏障,要全力清除它。 b、 从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向发挥自己的优势(80%精力发挥优势,20%精力投入于改变缺点)转变行为。 c、 成功角色定位的核心:不可代替性。不可代替性要求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上出类拔萃。 d、 角色定位的待遇问题:经理的工资可能低于本部门的某一角色,这是一种趋势。如市场部的优秀业务明星。因此,无论你处于哪一职位,哪一行,只要适合你的潜能,你就应尽力做到卓越,做到不可代替,成为“状元”。而不要将不符合你的潜能结构的职位定位成目标。
9 {5 P% n W) V: U4 o, y z! B(二)知识(学历)、经验、技能、特质的区分 知识、经验、技能是可以积累的,但只有按照符合自己的特质和天赋来积累,才能成长为卓越的角色。因此,HR经理用特质要素招聘,求职者用特质要素定位自己。 如何区分特质呢?特质,就是优势潜能的本质。在做一件事情中的如下情况显示了你的特质: 1、 学得快、领悟高,不易出错; 2、 你认为在某些方面自己有天生优势,无师自通; 3、 通常能使你感到很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充实感;
8 B2 f* v1 S3 R5 l九、 如何测试自己准确的职业生涯定位 有了对以上八个方面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下10个问题测试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 1、 你对目前的工作哪些方面最满意?哪些最不满意?你认为理想的工作是怎样的?(包括职位、行业、待遇等) 2、 你认为什么是你的成功? 3、 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是什么? 4、 你未来的自我意象、定位是什么?有达成这一定位的资本吗?这一定位符合你自身特点和优势吗? 5、 你认为现在自己是否起着明显的角色作用? 6、 你曾经获得的最高成就、奖励、满足是什么?为什么认为是最高的? 7、 你有什么未来成长目标和专业目标?计划学习某些技能?是否愿意经历某种挑战?当前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8、 你每天是否有机会运用你的长处和优势工作? 9、 在过去一年里,你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10、 在你的印象中,你提的哪一类意见通常是最受公司重视的? 十、了解优势和弱势的方法 如果你回答了以上问题,还未能清晰判断自己的定位方向,那么,可能是对自己的特质不了解。可按以下方法,了解自己优势和弱势,来判断自己的特质: 1、 记下你每天学到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获得的新经验 —→职业资本 2、 记下你的成绩、受到的肯定、觉得最有收获成就、充实的事情(不只是工作岗位上的,如,日常中你善于调解朋友的矛盾,说明你可能具有适合做HR工作的特质)—→明确优势 3、 记下你的点滴错误,令你厌恶的事情(限于你自己做的)—→认清缺点,努力改正它,如果发现改不了,多次不自觉犯错的、做不好的、讨厌的,要注意,这是你的劣势 —→认清弱点 积累以上三方面半年以上,进行一次分类与总结,明白哪些领域你存在独立优势,那些领域你存在非独立优势(即需要团队协作才能体现的优势。如:你经常会算错数字,但本能上却有一种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的能力,那么,要作出成功的分析报告,你需要一个优秀的统计人员合作);哪些领域是你在不断加强,并能很好应用的潜力领域;哪些是你花了大量精力,却在实践中很少被你主动运用或发挥不力的非潜力领域;哪些是你必须改进而且能够改进的缺点领域;哪些是你必须却无法改善的弱点领域;哪些是你必须放弃的行为领域,但你仍要正视它也是你个人特点的一个存在领域。
6 g+ g! E- I4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