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8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听众

15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9-1
最后登录
2009-9-5
积分
155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2:0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 x3 ^/ D5 v0 d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 \9 G n" q# u' z; X& _3 N

                    作者:何炜刚 来自:《管理@人》


' G0 s: @% T7 o2 d% j/ G w9 r _6 N4 a( P7 k

' h6 q9 o* P4 n7 y" |$ f: T( C
  柳传志认为执行力是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杰克韦尔奇认为卓越的执行(脚踏实地不打折扣的执行)就是执行力。百度的解释: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做的事做成功的能力。

6 F: V+ W4 y9 P0 s

( c; a, _8 g+ \# `7 r

  柳传志认为执行力是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杰克韦尔奇认为“卓越的执行”(脚踏实地不打折扣的执行)就是执行力。百度的解释: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做的事做成功的能力。


8 X$ i7 @" u0 b& }* J( [

  显而易见,执行力是指做事的能力,而管理者只需要找好会做事的人,并用好他,那么管理者的执行力就高。汉高祖刘邦,正是这样一位执行力强的管理者,他曾经分析他为何作为一个没学历没业务能力的人,却能打败所有对手,成就一番事业: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内部管理我不如萧何,带领团队拓展业务我不如韩信,但是我能用好他们,所以我成为了胜利者。汉高祖的总结画龙点睛:用好有做事能力的人,管理者执行力就强。


" p9 n w; a5 N, Q3 P. g3 a" h. C

  “用好”二字看似简单,实际难于上青天。但管理者一旦修炼好了用人能力,就成就了大神通,能做一番大事业,纵观古今成大事业者,哪个不是善用人才的高手?哪个不是各有其管理的特性?


. _, D0 e% k1 z6 J- e

  摆正角色


. ?* r! r) u! z# F: R# l" V

  清代名将年羹尧的失宠和继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无人臣礼”。年没有摆正自己臣下的身份,做事超越本分,最终空有盖世功绩,却落得惨死的结局。


& X0 r7 p+ D6 i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定位。您可能在公司是一个经理,但在家里是一个儿子、丈夫或者是父亲。不同的角色,定位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在公司训斥自己的下属,但是回到家用同样的做事方式对待妻子时,就会出问题。摆正自己在不同角色的位置,迅速调整做事的方式,才能找到自己与上司、与下属、与客户之间的平衡。“做事先做人”也正说的同一个道理,只有你会做人了,人才才能凝聚在你的周围。


& D4 ?5 n0 G; ?0 f

  皆宜其能


5 \4 J+ q- O+ ~) q* R: w! ]

  《易经》有云:“明相位,立德业”。只有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采取适度的策略,才能建立自己的事业。如汉文帝的右丞相周勃,此人本来是一名武将,军功很大,在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周勃仅次于萧何、曹参、张敖,位列第四。周勃很朴实,对文绉绉的东西一向很反感,他不喜好文学,每次召见儒生和前来游说的人,总是面向东坐,责令他们:“快点对我说。”这是位成功的将军,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丞相。因为为将和为相有很大不同,为相比为将需要更多的治人本领,周勃缺的恰恰是治人材能,儒生代表的是文人,是国家文官的主要来源,周勃不懂如何跟文人打交道,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丞相。


( P: o! q2 R2 L; K7 a) w+ i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没有严谨的制度很难实现“集团军大规模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将士之间的默契,上下统一的价值观、做事方式,那么必然组织效率低下,力量对冲在内耗上,也不能留住人才。但是,凡人才都有自己的“毛病”,或者非常个性化,甚至不爱受到约束,经常打破制度规则。用人者特别需要注意,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处理问题,不要不会变通。我们的团队中既需要“沙和尚”这样的忠实员工,也需要“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另类人才。


9 p$ x1 M# k P

  要善于求取和使用人才,做到“人臣皆宜其能”。善于求取和使用人才包含三个意思,一、发现人才不要轻易放过,二、在使用人才的时候要信任对方,三、摆正用人者与人才之间的位置不要越俎代庖。汉高祖刘邦用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楚自己长短板,在属下擅长的领域中,能放手让人才发挥自己的才能。以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他满足了人才的认同感,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样的团队,人才是没有理由不效死力的。


8 ?0 k+ ~7 h: ^5 V, F+ o

  兼听果断


) `" g! m$ P* w$ R$ f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辅助楚顷襄王、考烈王,声名动天下。考烈王无子,赵人李园欲献其妹给考烈王而不得,遂献于春申君。此事知之者无几。不久,李园妹怀孕,李园兄妹与春申君瞒天过海,将李园妹献于考烈王,生一子,立为太子。李园恐事情暴露,密谋致春申君于死地。春申君幕僚朱英多次提醒春申君提防李园,春申君不以为然。考烈王死,李园果使人刺杀春申君。司马迁评价春申君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j1 B* a, C5 ?7 H% X

  有了可靠的人才,还要学会听取意见。多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并锻炼、培养下属积极思考的能力,建立一只学习型的团队。不少的王侯因为不听忠言而家破人亡,也有不少领导因为过分的宠信下属而被架空,最后人财两空。


6 d% b& Y, H' a l9 N

  还有,就是当断须断。古语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及时决策抓住机遇,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令人信服的关键,如果优柔寡断不但错失时机,且人才将弃之而去。强者仅仅“有德”是不足够的,他可以在业务上不精通,但是不可以认不清眼前的形式,对路线的判断不准确,对命令的执行不坚决。


: r+ t* F, [% D! d

  勇于自省


( Q3 j; F& R3 {* p6 u& I0 Z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宫室,挥霍无度,致使民力枯竭,寇盗并起,天下大乱。武帝晚年渐有所悔,征和年间,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决定“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他“深陈既往之悔”,不忍心再“扰劳天下”,决心“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晚年面对大厦将倾的危难局面,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全面调整了国家的内外政策,不但使政权转危为安,而且也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7 b, e0 \- Q" J

  学会不断自省,抓住机遇。孙子认为为将特质“智信仁勇严”中,勇正是描述管理者要善于自省,及时修正管理失误,为抓住一闪即逝的发展机遇奠定坚实基础。儒家经典《中庸》中提到,知耻而后勇。管理存在问题不是发展的障碍,障碍是认识不到这些问题,或认识了却不去解决它才是大问题。因此正视自己管理的失误,及时修正,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才是“大勇”。


6 D: V. o n0 h0 }/ }% M' Q1 h

  自存而后图他


8 N* r$ Z1 P6 x

  孙膑与庞涓,传说中两人同时受教于世外高人鬼谷子,但阴险的庞涓深知师弟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后,他时刻关注着孙膑的去向。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王的重用,指挥着魏军横行中原,战无不胜。但当他听说师弟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就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


% k% b2 ^8 b: a) K: G& A

  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师兄的魔爪,来到了齐国。从此师兄弟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心术不正的师兄在马陵道中了师弟的埋伏,全军覆没,自杀身亡。


; O1 Q, n, E% A% {

  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最先忍辱负重以图报复的却是夫差。李一战,夫差的父亲阖闾被勾践打败,受伤身亡。临死前嘱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从此拉开了夫差与勾践长达20余年的恩怨。两年后,夫差兴兵南征,夫椒之战,吴军几乎全歼越军。就在越国唾手可得之际,夫差却答应了勾践的投降请求,给了死对头以喘息之机。


$ y+ j; K' W: p

  之后的几年间,勾践象奴隶一样侍奉着夫差,把仇恨深深的埋在了自己的心里。麻痹的夫差最后还是放勾践回了国。死中得活的勾践励精图治,准备了整整20年,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一举全歼了吴军,把夫差逼到了绝路。天真的夫差希望勾践像当年自己放他一马那样放吴国一马。可比他老辣、阴狠得多的勾践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夫差在绝望中自杀,结束了两人长达20余年的争斗。


# @( m* Y4 W5 W* c

  存身是自我保全之道,孙膑、勾践都是大智慧者,但是大智慧大能力者在发挥自己才能前,如果没有“装疯卖傻”甚至“尝便断病”保全自身,那么就没有他们波澜壮阔的后半生。可见,一个用人者,在锻炼自身“任贤用能”的本领时,同时需要懂得如何保全自己和自己的位置,为开创更大的舞台奠定条件。孙子兵法说为将者首先要有大智慧,除了讲述带领团队需要有灵活的因地制宜方法外,更说明存身之道才是万法的基础。


O E6 u, F% I

  管理者执行力的高低,远不止上述提取,但其中关键在于“用人”能力的高低。如何才能用好人,韩非子用人智慧的核心理念说的非常清楚:“德者用之本,正者法之始,法者才之道,才者谏之源,谏者谋之基,断者胜之要,谋者断之路,立者诸之先。”


: k5 u' G" @% @! X+ ^+ _, s

  但这句话何解?如何应用在我们现代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呢?


3 n2 S( ~6 z; l; A% H

  我们把德才兼备的人称之为人才,其实人才是以“德”为先的。孙子兵法讲到作为一个好的将领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特质,其中“仁”讲的就是管理者必须有德。以德服人,才能树立自己的用人权威,才能令将士用命。只会夸夸其谈的领导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不下俯首帖耳的。


( o W8 s. h, Z& A9 @& ~

  管理人员的执行力,需要管理人员的辛苦修持,“它”不会从天而降,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从“人力有时而穷”角度考虑,无法成为全才,那么就选修一项。要么成为“管理专才”,要么成为“业务精英”。如果本身是“业务精英”却强迫成为“管理专才”那么很容易成为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管理执行力低的管理者。

7

主题

4

听众

13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08-6-17
最后登录
2013-8-6
积分
136
精华
0
主题
7
帖子
200
沙发
发表于 2009-9-3 12:5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经典之作:D :D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4

听众

926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9-9-3
最后登录
2011-12-30
积分
926
精华
0
主题
20
帖子
138
板凳
发表于 2009-9-3 14:44: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不错不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听众

47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7-29
最后登录
2012-11-8
积分
47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287
地板
发表于 2009-9-19 16:3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感觉不错~ 小小建议如果字不是红色的话广大读者的眼睛就有福了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