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529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复制链接]

73

主题

4

听众

28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3-30
最后登录
2009-3-25
积分
285
精华
0
主题
73
帖子
2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18:2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主题: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10月15日下午14时 胜任能力定义 指可以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的员工需要具备的态度,知识,技能 这些行为应该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和企业成功极重要的。 胜任能力模型再具体运用中,可以解决的问题 只靠硬指标不完全能够评判人员的能力 有些“软能力”难以向他人传授 提拔人员的依据是什么 队曾有贡献而现如今贡献不太大的员工,如何让他们“与时俱进” 胜任能力模型的类型 核心胜任能力:是公司的价值观,文化,业务需求的反映,应在全体员工身上体现。 如:韩威特 以客户为主,创新能力,适应变化,逐步提高,领导力 可转移能力(基本能力):在多个角色中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或行为表现有所不同 如:销售和市场系统共享的基本能力 独特胜任能力: 架构:企业远景 企业使命 核心价值观 企业关键能力 研发部门基本能力 销售部门基本能力 客户服务部门基本能力 职能部门基本能力 市场部门基本能力 经营部门基本能力 例如:渠道销售经理 基本能力 学习创新(具体定义) (具体描述) 这些能力一定是可以量化的 为什么需要胜任能力模型 经过韩威特的调研, 从经营的角度 75%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25%的企业认为未知 在持续支持经营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强化新的价值观念 66%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34%的企业认为未知 弥补技能差距 50%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50%的企业认为未知 使员工关注质量/客户服务的行为 80%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20%的企业认为未知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 基于胜任能力的甄选对生产力和员工流失率的影响大大降低 员工角度 做什么 工作内容/职责 职位说明书 职位描述 如何做 态度/思维方式/技能/知识 产 出 绩效结果 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 可用于HR管理的各个模块

7

主题

4

听众

60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11-13
最后登录
2011-3-2
积分
60
精华
0
主题
7
帖子
136
沙发
发表于 2004-12-5 11:24:00 |只看该作者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谢谢,收藏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1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12-7
最后登录
2006-12-31
积分
1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8
板凳
发表于 2004-12-10 19:27:00 |只看该作者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怎么感觉和我师姐说的把太一样啊?[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xwzw    

76

主题

4

听众

5327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02-11-14
最后登录
2013-2-17
积分
5327
精华
0
主题
76
帖子
1226

中人守护者

地板
发表于 2004-12-16 16:14:00 |只看该作者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谢谢分享![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818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2-14
最后登录
2009-10-29
积分
818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42
5
发表于 2004-12-16 18:45:00 |只看该作者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

听众

17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10-22
最后登录
2011-9-18
积分
1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122
6
发表于 2008-11-25 16:3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相人术和胜任素质模型<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任何组织和团队若要发展壮大,都要招揽人才,而招揽人才离不开识人辨人,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中国的识人,习惯宏观把握并突出特点,有些像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而西方的识人更习惯于精确分析并建立模型,有些像西医诊断的透视和解剖,两者各有优劣。不过后者因为时代的进步,更靠近现代人的生活,更易于把握和使用。<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古代著名的识人断论的典故非常多,战国时期赵奢预言他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料定马谡“脑后有反骨”,就是比较有名的例子。近年来热销的《冰鉴》,是中国古书中比较典型的相人名著,作者是清代名吏曾国藩。曾国藩认为,看一个人(也可以说是面试)应该从七个方面看:第一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音,第七气色。因为是古文,所以读起来得耐住性子。<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当代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识人善任方面也都有独到之处。这些企业家未必有时间大量通读人力资源方面的专著,但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同时多有实战经验并用心总结,所以他们的识人原则和方法与中外专家的理论常常有曲径通幽、心有灵犀之处。读他们的故事,有时也别有启发。比如大型民营现代企业集团新华联,从1990年成立,16年来共成立9个合资企业,不成功的有两个,其余7个都存活到现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深知读人之三味,找到了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有时间读一读新华联总裁傅军等人的识人故事,一定会深有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面试思路。<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这些年中国人力资源从西方引进的招聘理念和工具,当数胜任素质模型最为热门。许多招聘专家都纷纷撰文予以诠释和引发。胜任素质方法国际公认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至于胜任素质方法,据说是因为美国国务院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认为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方法,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而邀请麦克里兰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而产生的。胜任素质方法的产生原因有些像ISO9000的产生,不过后者是应美国军方生产的质量要求而产生的。<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第二技能,第三社会角色,第四自我认知,第五特质,第六动机。每个方面都有若干具体内容,体系非常庞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比较一下曾国藩的《冰鉴》和麦克里兰的胜任特征,感觉后者包括的范围更全面一些,而前者对后者的第三到第六看的更重一些。曾国藩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更强调人的观察直觉和经验比对,麦克里兰因为现代科技发达的影响,更看重数据模型和可测评性。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在人力资源招聘领域又有了相似的重复演示。这些不同,可能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而引发的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的招聘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能在学习的时候,比较一下中外招聘理论的异同,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收获肯定也会更大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

听众

17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10-22
最后登录
2011-9-18
积分
1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122
7
发表于 2008-11-25 16:3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相人术和胜任素质模型<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任何组织和团队若要发展壮大,都要招揽人才,而招揽人才离不开识人辨人,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中国的识人,习惯宏观把握并突出特点,有些像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而西方的识人更习惯于精确分析并建立模型,有些像西医诊断的透视和解剖,两者各有优劣。不过后者因为时代的进步,更靠近现代人的生活,更易于把握和使用。<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古代著名的识人断论的典故非常多,战国时期赵奢预言他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料定马谡“脑后有反骨”,就是比较有名的例子。近年来热销的《冰鉴》,是中国古书中比较典型的相人名著,作者是清代名吏曾国藩。曾国藩认为,看一个人(也可以说是面试)应该从七个方面看:第一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音,第七气色。因为是古文,所以读起来得耐住性子。<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当代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识人善任方面也都有独到之处。这些企业家未必有时间大量通读人力资源方面的专著,但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同时多有实战经验并用心总结,所以他们的识人原则和方法与中外专家的理论常常有曲径通幽、心有灵犀之处。读他们的故事,有时也别有启发。比如大型民营现代企业集团新华联,从1990年成立,16年来共成立9个合资企业,不成功的有两个,其余7个都存活到现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深知读人之三味,找到了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有时间读一读新华联总裁傅军等人的识人故事,一定会深有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面试思路。<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这些年中国人力资源从西方引进的招聘理念和工具,当数胜任素质模型最为热门。许多招聘专家都纷纷撰文予以诠释和引发。胜任素质方法国际公认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至于胜任素质方法,据说是因为美国国务院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认为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方法,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而邀请麦克里兰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而产生的。胜任素质方法的产生原因有些像ISO9000的产生,不过后者是应美国军方生产的质量要求而产生的。<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第二技能,第三社会角色,第四自我认知,第五特质,第六动机。每个方面都有若干具体内容,体系非常庞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比较一下曾国藩的《冰鉴》和麦克里兰的胜任特征,感觉后者包括的范围更全面一些,而前者对后者的第三到第六看的更重一些。曾国藩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更强调人的观察直觉和经验比对,麦克里兰因为现代科技发达的影响,更看重数据模型和可测评性。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在人力资源招聘领域又有了相似的重复演示。这些不同,可能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而引发的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的招聘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能在学习的时候,比较一下中外招聘理论的异同,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收获肯定也会更大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4

听众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46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8-25
最后登录
2016-1-23
积分
38695
精华
4
主题
44
帖子
1866

情人节活动勋章 2012中人社区群英谱勋章 最佳辩手

8
发表于 2009-11-20 14:12: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怎么下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主题

10

听众

3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102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08-8-7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30843
精华
1
主题
374
帖子
4021
9
发表于 2010-8-24 17:31:19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