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了很久时间了,今天终于把它完成了。 ( O: e8 A+ q3 P5 I
======================================= ) j& w! I( ?6 M% ~/ E% [% o( H
真相离我们有多远
0 ~0 z5 U- q) l, J; f* R! \我们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总以自己听到看到的为事实,但这个世界并不是这么简单,通过现象透析本质需要更多观察和分析。 . Z( _4 H. d# M/ [* y! l
有这样一个笑话:在一个精神病院里,有一天院长想看看三个精神病人的恢复情况如何,于是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了一只小白兔,第一个精神病人坐在小白兔的上面,揪着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嘴里嚷着“驾”,院长摇了摇头;第二个人背对着小白兔,拍着它的屁股,嘴里说着“给我追”,院长叹了口气;第三个蹲在那里一个劲儿的摸着小白兔,院长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只听他说了一句:“小样的,放你300米,等我擦好车再追你!”院长倒地晕倒……
/ b* R- F' l8 ~; {' J" A8 d' y8 G如果仅凭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就下结论,我们可能会像笑话中的院长般大跌眼镜。
# i! {) o# M& Y* R" P8 r3 k什么是真相? 0 g* v' p, J2 k( I
有两个员工打架,打完后各自都说自己是受害者,到底谁是肇事者呢?你了解真相吗?
' c+ q- t+ y" j. H1 `4 E我看到一个案例,有一个员工,向上级反馈别的部门不配合工作,上级一听当然很生气,跑去把这个部门的领导说了一顿,后来上级又听到这个部门的另一位员工说其实并不是他们不配合,而是那位的员工要求太高,且看不起生产部的员工而导致的矛盾,这个时候你认为真相是什么? - _0 m. W& s7 Y( Y# P3 r
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因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哪还有什么可以相信?但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假象,也正因为这些假象,掩蔽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正的情况,既然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真相,那么真正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 c1 S8 t; U& |( h$ K( i前段时间我休息回家了,就让我下面的一位员工代理我的职务,我回来后接到这位员工的电话,说是出了点事,然后跟我说有另一位员工对他在一次异常中提出的建议有看法,不执行他的意见,作为代理,我当然先要保护他反馈问题的热情,但是他所说的就一定是真相吗?不一定。我在安慰他之后立即给另一位员工打了电话,我说我刚回来回公司看记录看到有些问题,就询问他是怎么回事(我没有一下子就认定他有问题,而是先了解情况,也没有把举报人爆出来),他也跟我说了代理的不是,到这一步我基本明白了问题并非单向的,在了解完以后,我又给代理打了电话,把我了解的情况跟他说了,然后问他怎么看,最后问了一句:在这个事情当中,你觉得你就没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吗?他想了想,说这么一说可能我的态度不太好,就这样我基本了解到两人的问题所在,但是还不是最终结果,于是我给两个人打电话说既然我们都有些问题,那么为什么不能相互道歉呢,如果把问题放在那里,难受的是自己,最后两人都说会先打电话。在第二天我又向另外一个人询问事件经过,才知道当时代理在其他人不同意他的解决方法时做了一个动作:一边笑一边摇头。这是让人非常难接受的事,等于你是在否定他人,又嘲笑别人不懂。于是我在一次开会中提及此事,让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言行举止,并强调执行力,至此后团队的沟通都还比较顺畅,冲突少了。 % z/ ^8 V/ T6 N3 g' M3 f: E% B
我们在了解真相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下面的障碍: 0 a, i+ R4 _+ H. j) X Q% M
1、反应问题的人是自己部门的,反应的问题是别的部门的,接收到信息的领导或多或少也就会认为自己部门反应的是真实的;
, I+ Q* G$ v4 O- k3 r# ?2、反应问题的人是自己信任的人,这大概是最常见的障碍了,自己的人不信信谁,但往往我们就是因为太相信自己人而造成大问题;
0 H5 h6 i+ b7 Q& M, U4 _3、自己的偏见,本来自己就这么认为,出现问题自然也就这样看了,还记得有这样的故事吗?有个农夫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隔壁的人偷的,结果他每次看到那个人,怎么看怎么像偷斧子的,后来农夫在深山找到自己的斧子,再看隔壁的那个人时,却怎么看都不像了。我们身为管理者,在对待一些事情上肯定也很容易戴有色眼镜,对一部分人很相信,对一部分人却一直持怀疑态度,在出现一些事情后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事情的真相,这样的结果又是谁想看到的?
, p2 I/ _4 U* J有没有技巧?我想还是那句老话,多观察,不轻易下结论,把事情看准了再下结论,就算有些事情可能真的看错了,但至少我们可以错得少一点。 5 n. Y6 M& L: {6 z- m: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