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德报怨
; N+ X; g) J* J' Y3 W$ a
5 n/ X. ?4 b6 Q9 [6 @7 `# E% B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 U! N* D# m6 I8 P
9 Z, Z; @/ \$ @1 R9 x: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 {% c3 c9 F7 r/ G# H* N6 y9 b 9 d; h/ L' F! o" v3 A0 n. [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 \: [! u* k. d! ?/ n
* K& R, j# ?; V# ]歪曲程度:8
4 D. b+ d7 Z' ]反面影响:9
% H& {/ z) f1 o( [0 c$ Z
2 A% \; v- b- z z% F% R/ E1 X3 j3 v2、无毒不丈夫 4 }# z' Q1 h2 o/ L% k! G4 a7 Y3 M
; [* e4 D% z5 J4 M2 |0 e& T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 @4 l% @ x: b' Y
: ~9 i0 X& ?+ H. k {) _; W. R+ Y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这句话本身就前后矛盾,前面说要大度,后面却变成要狠毒??!!
# C$ J9 F; j$ V- Q) w2 m( k
4 a. ^2 \/ W2 C5 l; q% p"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6 e* @- {8 g0 `1 a
/ G; e; E% P" |. N" A. B9 V
歪曲程度:9 . d5 I: s# ? J9 I
反面影响:5 . I- z7 G$ V0 s( n; U
, u e8 j/ s5 C
3、无奸不商 9 o0 w, H- ^, p: f* o
, }3 {0 ]* Y$ M* A& d9 n原句;无尖不商,无商不尖 - L9 U$ M1 v' q9 E8 I. S6 z/ w9 k, r
无尖不商;源自财神的一个传说.....
) j* @" s/ a* T( C2 }8 f N 7 F1 K, x( ]0 X( I1 d5 f! Z
长期以来人们对商家,对商人一直有偏见,认为无商不奸。
% V# j; \; ]4 A i! Q9 |8 c
, h3 Y( W( ?0 x: n其实传说的是财神爷赵公明早年也做生意,那时候他开粮行,卖谷米用升或斗,他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他叫无尖不商。诚实的商人后来做了财神爷,从古至今都供着他,敬着他。
6 _1 X# H9 w6 k" U
+ t* _) ?! ?) {# \8 T后来的商人越来越奸诈,离财神爷的教导也越来越远了,无尖不商也慢慢变成了无奸不商,这也不失为一个巨大的讽刺。。。。
3 P- o: `( E0 t C- z& Q5 d6 k
- q$ G4 H; n7 I [4 _歪曲程度:7
+ m" J, N' m5 H6 J9 f 0 j4 m: I& [$ e8 R
反面影响:5
- t4 |, @" {5 a/ U x. k! T, E
9 n4 t- z. t. \5 X! t l/ }" q4、 相濡以沫
3 W9 ~" O$ T( y* h3 \0 l Y; @' A- e ( R ~/ s& B4 L1 G5 H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 I7 `) q9 _; Y
! P) Y% o f. ^4 q# W' |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 $ N6 _3 v* u& H3 X$ v. x4 x
! d2 N' @/ t0 [ P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 J: Z$ h* Z; G3 b9 [
' _- R! w( @/ |大家也不用去和庄子老人家计较为啥你不提倡共患难呢?道家对感情是看的很淡的,但是大家记住一点是重要的,以后如果你去主婚,千万别再说人家一对新人相濡以沫。。。。 $ b0 e- Y0 @9 u/ B. s' {
/ J1 f3 A5 D* K8 a! Z歪曲程度:7
% b8 N. x, n; C- ^反面影响:7 + E* Q$ }) a5 c& I4 d* \: m
- @9 u+ f. l# r" {& O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Y+ l B A' ^% Q3 W& Y - \6 _6 }3 m2 L- c. [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 A* ~6 w9 `" _9 t; Z/ I
. x% v! M! D. T- d$ w, ]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无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立时或悟道飞升,或肉身成佛,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小瘪三变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 @6 M8 @0 l2 y1 O/ d 0 G4 X! i$ [ B& I6 I9 j" P1 V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这样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说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你们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 `$ F1 j; C" @' D% m
- t0 \/ D/ ` G3 A& b! G* R/ } a歪曲程度:6
( H3 a& X' |) v6 h/ |- F! B' y* t- i反面影响:6 ` 3 G5 J3 E: s8 Q# d
/ ^9 _, E( q% V: j5 L% K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_- f" @7 d; o- A
- o# M% H. R- t: w' \! x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5 b5 {) Q& }+ I& e
" J/ W' L# n; D1 v& B, t这句话是庄子说的,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 p4 t! Y' |+ x, e( G) v% ^
% s) G& e4 v5 g' d4 Y6 O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 z) y2 r1 e' v. }' Y
, J; C* s0 U" j0 e- W2 Y/ f
歪曲程度:8
0 w5 ~7 f- `: @ f反面影响:1 / ^( q. G5 s# N* V$ @3 P" ]$ T
( E [) P4 `5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