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 % g4 c0 r. k. A# S" z
“妈妈!妈妈快来呀!”
% q8 P( V" j; o她一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 T d0 W6 ^) v- j+ K! ^4 K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 U: n# K% K( @3 R' ~# F! W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2 q& g) J4 I6 s4 u$ A( W她吓坏了,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
: H: F# m# V5 Q! D0 {2 N! L6 Y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这才彻底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 3 b, z# I) c' v. I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 t9 X$ W; R7 L4 g. Q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 Z! C4 r+ A0 X3 X) Q; ~她不由问儿子:
8 Y( Q( F; a# K“你怎么不把松开手,放下硬币呢?那样的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啊!” C- W8 o$ K; I# F3 `/ H/ V
儿子的回答却是: - i2 q2 H8 a. I- N" o
“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J. v3 k9 n2 V! o& Y* m5 c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未必太可笑了。 8 n C9 e, ^1 y. |
但笑过之后,大家却一致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身上,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 \; }+ k, N+ e5 N# ]7 D5 @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职场中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B9 M9 N& n1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5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 ! |. C/ Z! v2 F9 g: _9 ?
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 v& [) {5 D$ q6 k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 q4 V w; s2 y* V9 H+ |' x X
第一,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5 S" b/ `% y' I; M( ]6 x
第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2 w7 h; Y( Z+ K# h9 r5 Y
我们觉得孩子紧抓5分钱不放,最后导致3万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觉得很惋惜,但我们是否也想过: 7 s3 n( c' A1 Z* C/ m" m
此时此刻,自己是否也抓着一枚或者几枚硬币舍不得丢弃,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甚至可能造成不应该的悲剧呢? . P& P! O' B/ n/ S# Y# J! W
这个“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故事,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则管理寓言甚至人生寓言,难道不值得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高度重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