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才梯队
经典释义
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充分、有效的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一般来说,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最常用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与模式(新建企业除外)。而成功的人才梯队建设,也能有效促进组织的进步,加速组织实现预期目标的进程。
入选理由
企业需要通过人才梯队建设来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一支球队同样也需要通过梯队建设来加强自身的实力。事实上,“梯队建设”这一概念,最初本来也是来自体育界。而放眼世界足坛,似乎也只有那些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球队,才有跻身“传统强队”行列的资格,比如巴西队、荷兰队,莫不如此。在世界杯赛场上,也只有那些在梯队储备方面具有厚势的球队,才能走得更远。
精彩案例
迷失的“东欧铁骑”
拥有内德维德等众多知名球星的捷克队在小组赛结束后便提前打道回府,可以说是本届大赛最令人遗憾的结果之一。然而,回首捷克队在小组赛中先后败给加纳和意大利的两场比赛,我们却不能否认,他们输得其实并不冤枉。问题是,在两年前的欧锦赛上还令我们激动不已的“东欧铁骑”,何以竟迅速沦落到如此地步?究其根本,其实就在于他们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从捷克队的参赛阵容中就不难看出他们人才“断层”的尴尬。历数全队的核心球员,除罗西基以外,几乎全都是三十岁以上的老队员。34岁的内德维德依然是球队的第一核心;而同样34岁的波博斯基竟然还是捷克前场的第一“快马”;更可怕的是,在33岁的前锋扬.科勒受伤后,全队居然找不到一名像样的替补!试问,以这样的板凳深度,捷克又凭什么去击败坚如磐石的意大利和活力四射的加纳?
所以,捷克之败,正是源自其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缺失。从1996年欧锦赛异军突起,到本届杯赛上黯然谢幕,十年里,捷克几乎都是靠同一套阵容包打天下,而替补度上却始终人才寥寥。而这,又与当前那些因为缺少人力资源给养而举步维艰的企业何其相似?
关键词:企业文化
经典释义
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理想目标、基本行为准则、制度管理规范、外在形式表现的总和。而狭义的企业文化,则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不过,关于企业文化,最经典的一个定义则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入选理由
“文化就是竞争力。”这是今年年初华帝燃具人力资源本部部长张元在接受《才富》杂志采访时所讲的一句话。他认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竞争。谁的文化更强势,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世界杯赛场又何尝不是如此?不但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同时也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产生了直接影响。譬如巴西队的个性十足,阿根廷队的热情奔放……都是他们在赛场上取得不俗战绩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世界杯上的较量,不仅是球技的较量,同时也是文化的较量。
精彩案例
永不熄火的“日耳曼战车”
关于足球,英国人有一个很有名的定义:“这是一项22个人比赛、但最终获胜者总是德国人的运动。”骨子里总是很傲慢的英国人,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德国足球的敬意。
而德国足球之所以能够如此的为人所推崇,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所拥有的强势的文化精神基因。这种文化归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也正是凭借这种文化所催生的战斗力,帮助德国屡次在关键时刻反败为胜,并三度站上了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据说,西方那些卖足球彩票的小贩,都有一句口头禅:千万别忘了德国队。
在本届杯赛上,德国队的强势“文化力”同样也在比赛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同样“点球不败”的夺冠大热门阿根廷队,“日耳曼战车”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战而胜之,最终将对手淘汰出局。
这就是德国足球,你永远都不能忽视它,即便有时候它看上去确实实力平平。事实上,连续两届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杀进世界杯四强,日耳曼的战士们,早已用行动对他们的“文化力”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