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10-16
- 注册时间
- 2008-8-4
- 威望
- 11
- 金钱
- 6416
- 贡献
- 933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36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605
- 主题
- 3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8-8-4
- 最后登录
- 2011-10-16
- 积分
- 7360
- 精华
- 0
- 主题
- 3
- 帖子
- 1605
|
《劳杰士企业劳动法务与社会保险事务自助查询系统》
3 A* L7 \9 `5 C9 f7 mO.22.试用期学徒期实习期见习期的区别4 x. s; o0 ^; j: ?' r' p
6 I6 d' d. ^8 i2 R2 g$ J. ?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5号)' R' s* q% g/ D! i5 n
4 l" {5 h. m' B' j5 k. I
三、关于学徒期与试用期。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工人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这一培训方式仍应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和学徒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g* g% j6 T; q6 k7 t' ~2 _1 c8 J/ D
/ ]# s! i7 K) n; ]$ U0 L
四、关于见习期与试用期。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仍应按原规定执行为期一年的见习期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4 F) i! p# X0 U9 {
/ F# F9 f! C* P G* ], I4 @
$ J d& C. ?* Z6 G6 R q5 c
2 e1 \' S; p/ W U5 P/ v% p- [
﹡可见,学徒期、试用期、见习期三者都包含在合同期限内。学徒期与试用期、见习期与试用期可同时约定,一般来讲学徒期、见习期均长于试用期。还需注意的是,如劳动者完成了试用期且进入实习期后,用人单位就不能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因为此时的见习期已经包括在了正式劳动合同期内。. A8 c& t4 |& ~5 a' k: N7 M
. ~) Q1 x+ P s' y5 B3 T
0 |7 d. h! Q ^) n6 C' @ C) H1 f* Q1 n0 P+ g* o
--------------------------------------------------------------------------------* S1 F* r" d3 p* K, v+ n1 X; e
% k# n+ V6 k( g2 z3 R, c* c+ o2 [
, `( ]! g6 N6 R. A/ C+ u1 ^/ X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 o& @6 L* v" W: V: Y$ V
6 Z3 M: H( A& N' p+ T12.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d) _% @/ \; Q4 O6 @% w
' N9 P2 o6 J* ^0 ?
9 h, J) u# |' w# c
" o/ [( n& E' N! }﹡实习则是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性见习,以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增强上岗适应性。实习期内,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要强调的是,实习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应事先确定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内具有正式学籍,否则很容易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此外,发布“职业见习”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具有见习基地资质,其他任何单位发布所谓“职业见习”或“见习”岗位都是不合法的。最后,建议实习单位与学校事先就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岗位安全、报酬等的权利与义务安排达成协议,并为实习生购买商业保险以减轻人身伤害赔偿负担。& @3 n |& B7 [" x9 I: }# H
2 |* |# W! K) r9 f6 h2 u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规避法律,如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支付补偿金等,有的用人单位会以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熟练期”等之名,行试用期之实。如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这些约定不具法律效力;而在签订了劳动合同,且将这些约定已在劳动合同中载明的情况下,则应按试用期条款认定。
8 t; l0 ^$ n/ }5 _
! |0 h/ D, v! T( Y% D: }6 |/ T此外,年满18岁的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行为很容易被认定为构成了事实劳动关系,也曾有这样的判例。故建议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与其签署《勤工俭学协议》,不要提及任何有关劳动关系的事宜,并填写学校提供的任何表格,并在学生的学籍即将被注销前就处理掉该协议,或不再雇佣,或签署劳动合同。
& l `) s1 {( x6 ] |
-
总评分: 威望 + 5
金钱 + 1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