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7-7-5
- 注册时间
- 2002-8-26
- 威望
- 8
- 金钱
- 20019
- 贡献
- 32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0352
- 日志
- 0
- 记录
- 1
- 帖子
- 2093
- 主题
- 165
- 精华
- 0
- 好友
- 8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2-8-26
- 最后登录
- 2017-7-5
- 积分
- 20352
- 精华
- 0
- 主题
- 165
- 帖子
- 2093
|
什么是国际化人才?是不是所有蓝眼睛、高鼻子的人都是国际化人才?外国劳工能否属此列?是不是拿到外国绿卡的就是国际化人才?是不是土生土长在国内的人才,就不属国际化人才?判断这些问题,还须从国际化人才本身的内涵来理解。
笔者以为,能否成为国际化人才,有三个标准:
首先,必须为人才,即一定是人群中较为优秀的那部分,具有充分潜能,能够带来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那一部分人群。从操作定义上来讲,国际化人才指能够在不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1)具有专门技术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专业人员;(2)能够开发新理念、新过程、新产品、新服务的创新、研究和创造人才;(3)能够将新理念、新产品、新服务转变现实,创造财富、催生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家人才。
其次,具备适宜在不同国家生存的素质和能力。所谓“国际”,本意为国与国之间,后来被用作多个国家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乃至所有国家之间的泛指。由此可知,适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不能或不会到另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人才,不能成为国际化人才。唯有在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工作、生活得开开心心,到那个国家也能游刃有余的,才能成为国际化人才。这包括硬、软两个方面。其中硬的、外显的素质、能力包括:语言沟通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生活技能、工作能力、国际知识;软的、内隐的素质、能力包括:个性、道德价值观、视野、环境适应能力、文化敏感度等。应当注意,这里所指素质和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基础部分,具有通约性或者共性。
再次,具备能够在不同国家良好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应当看到,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年代,各国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概而言之,对优秀人才采取欢迎态度,对一般移民采取谨慎甚至关门政策。各国为什么能够对人才礼贤下士,关键在于其对于人才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预期,这要求人才要有能够让所在国“趋之若鹜”、“为之倾倒”的知识和能力。如果人才拥有“独门武艺”,拥有各国极其稀缺的知识能力,则发展和迁移的主动权在于人才本身,他才有更有可能获得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生活、工作在何处的自由。所谓,一招鲜,走遍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
由此,可以推断,国际化人才并不等同于“外国人”这一概念,虽然生活、学习、工作在国外的人才中很大一部分的确属于这一范畴;但在国内的人才也不一定不可称为国际化人才,只要他具备“走遍天下”的才能与素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