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2-15
- 注册时间
- 2003-10-13
- 威望
- 0
- 金钱
- 949
- 贡献
- 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5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8
- 主题
- 9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10-13
- 最后登录
- 2011-2-15
- 积分
- 955
- 精华
- 0
- 主题
- 9
- 帖子
- 18
|
改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D" T S# g8 M
& @0 k/ Q5 a: K2 M% c5 P
国有企业改制后,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内部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应当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资产清晰了,工商重新登记变更,但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应有分有寸,原企业劳动者的历史贡献价值是不容分割的。只有在历史淡化中寻求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定制模式,才是大势所趋。所谓定制模式就是按本企业历史发展过程,改制手法,文化特性,品牌积累贡献,未来目标等建立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r9 L. m9 c3 { e$ ^
一、 劳动关系调整方面:
1 Y* }3 _* A- K: y1 z建立正常化的劳资关系,特别是完善劳动合同书,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3 `: ?( w1 f' V' d
一种纸化的契约保障。破除人事用工身份屏障,实行雇员一体化制度,取消正式工、临时工、季节工等不平等待遇分配形式,提供公平、竞聘上岗机会。做好工作分析,根据经营需要,开发多种形式的劳动关系形式(任务型、季节型、计时型),合理调控人工成本。做好人员审计,建立部门管理者的人工成本内审制度,控制不合理无效用工和人员补充计划,促进合理流动率。对原企业老职工属于政策内的进行保护型调整(可托管至退休),政策外的进行引导,让其适应新环境需要,以文化和情感触发其自动自发的力量。企业成功在于人,合众之力乃发展需要。
! c u% d3 G1 O6 `二、 薪酬制度建设方面:) s4 M. E# C2 P! e/ S4 I
企业改制后,建立有效激励模式的薪酬制度成为管理变革的重心。劳动者有
/ a% @- [$ | S$ T( C+ F0 |, o4 X8 W/ ?其股以及劳动关系的重新确立,为建立同岗同薪、破除档案工资定薪规则奠定了基础。在分配要素方面,引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四元”一体化的薪酬改革原则,有利于建立同岗同薪、岗变薪变、效率优先的分配体系,有利于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改革国有条件下的定薪制度,加强人力资本市场的价格调查,用市场化的平均工资水平指导薪酬序列的作业,提高人力成本的竞争力。/ ^, Q9 k# b6 d6 G. F1 {1 ^' K$ H
改制将企业发展截成前后史,做好原企业职工的套改要注重技术性,特别是工龄长、年龄大、技术性弱职工的新工资标准确定问题,因这批职工在前史(国有企业)中工资随工龄增长处于高位,若一律不讲历史积累可能令其产生消极因素,特别是在改制后企业中这类职工队伍乃占很大比重,其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化(退休、终止或托管)。另外虽然经过改制“手术”性调整了劳动关系,但改制中对老职工的历史积累贡献、经济补偿、福利保障(住房、养老、医疗)等清算不到位,老职工的积累没有得到量化,其所持新企业的股权获利不足以抵消原企业的历史“欠帐”。解决此问题,我认为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过渡淡化为佳,比如:年功性津贴(将原工龄计入)、福利调节金等。
" o, ^. Z3 I; \三、 绩效管理方面:3 Z6 Z8 {* F H( r* E+ X
在中小国有企业中,政府任命法人代表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个人十数年独自执
4 x0 a7 E7 P$ i0 ^8 l掌党政权力,虽然能保持政策统一性,但会出现一人说了算,用人唯亲,管理手法霸道。因内部人事聘用缺乏流动性,竞争性,绩效无法用标准(考核期、目标度量性等)衡量。绩效停留于表面,注重于结果后的惩罚,无标准无准则,优劣格次人为因素占主导。改制后为了增强企业运营效果及效率,应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注重作业完成的过程,具体为:目标分解具体化、共同化、可量可估、可实现和时效性,帮助和指导下属达成乃是主管的目标。* o( L& f; J0 B' v6 j
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完成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功利。改制企业目标应是现实的,为股东创造权益和满足股东需求。原先指标可能“制作”成分大,现在必须踏实为之,以共同目标求共同努力和合作。
) q/ K" Y1 P' o, v四、 制度建设和人性化需求方面:- P0 e6 g. |6 _0 J8 ^: p
改制企业的制度化建设是管理变革的另一个重心,建立和健全企业规章是管
8 I; s# @# T+ ?6 t+ E. K: ?. w理有序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前提。内部无规可遵,无则可循,管理必然无序,埋怨之声起始彼伏。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应该按照“吸收”和“抛弃”的原则,对原有企业制度规章进行梳理,有利于发展的吸收,无利于发展的抛弃。对市场同类企业进行调研,政策制定者要按员工需求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引进新理念,创造新思维。企业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管理,制度建设就要从人性需要考虑,比如:病假扣薪、年休假制度等方面,不能一边大讲人性,一边制定不合人性需要的东西,吃五谷难免不生病,生病了用年休假抵冲,正常之事,但你非要在有限时间限定其一次性休完年休假,其就不可能用来抵冲病事假了。另外认为改制了将缺勤扣薪的标准定得老高,这样显然职工对年休假,病假等扣薪制度产生“人性化”障碍。制定制度要考虑全局,换位思考,要用制度建设的理念促进员工工作中的激励因素,员工的作业有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价值是否超出其非人为停工(如病事假等)时企业为其支付的成本,这是我们制度建设技术性的一面。3 h0 e- B+ D* ]* f
企业为生存必须不断满足客户(消费者)的需求,员工正是这需求的创造者,建立“员工——顾客——员工”的需求关系模式,不断提高“员工需求”的满意度,将员工当作企业管理的顾客,将顾客换位成员工,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自己能满意吗?倡导人性化管理,制度建设就要从人性的需求开始。
9 @) {2 e0 C7 F$ z0 E6 T2 ~5 H五、 培训和开发方面
: g1 j( h! r6 l( M6 [大都国企只重政治思想教育,对培训理念认识不足,认为培训是花钱的事—
) p; g9 |# B4 }6 H投入没有产出,将教育与培训混为一谈,即使做教育(培训)工作,也大都为完成领导干部百分考核指标而敷衍行事,重于形式。改制后应将培训理念重塑,培训是长期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培训促进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为工作间培训(纯由企业支付成本)和工作外培训(纯由个人支付培训成本),无论何种培训成本的支付目的皆是提高受训者的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人力资源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转换为积极的生产力。. c9 J, m1 b! t1 j" t o% S
做好培训工作,应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价,结合绩效管理体系和职位管理体系,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列入培训需求研究的范畴,进一步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简单地就是说:不断提高员工的作业能力,提高业绩水平;不是在事后的考核扣薪,而是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这种帮助和引导就是广义上的培训过程。通过培训体系和职位体系的建立,让员工的职业生涯显露出来。人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某种动作或作业过程,而在于发展的需要(比如升迁管道)——经过努力和学习而真正从职业向事业的转变。( I5 j: r: A: Y& P3 c f9 [0 J
综上所述,改制企业要导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须要解决好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离开人,财和物必然分离,无法实现增值。只有合理使用好开发好人力资源才能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 ` U# @9 }5 m$ Z; D* v& }
/ e" I$ z P' x& V3 G. Z4 Y W
& f# o1 F: {9 n9 ?$ H8 ^# r2 R!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