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77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创新一定要采用新的理论或视角

[复制链接]
luozz    

6

主题

6

听众

10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7-26
最后登录
2013-3-20
积分
103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58: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讲到研究的突破(创新)的时候,我们经常强调需要借鉴新的理论或视角以实现,我导师也跟我这么讲,我自己也这么认同。例如行为经济学的出现相对于原先正统的经济学理论是一个挑战、创新。5 k( S  T3 X* A5 D3 ], i
    但是有一点就是想不明白了:这个视角讲得通,可以验证;另外一个视角也讲得通,也可以验证显著,那真理到底在哪里?简单讲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该听谁的呢,谁能解释的variance多就采用谁的观点吗?$ O" Y0 }1 N0 }

* p. }  G3 W* Y! `2 d    以我自己近期研究的一个老topic:job satisfaction-job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为例,下图是Judge(2001)总结的一个可能存在的关系图,这图中包括了多种可能存在的关系,例如satisfaction直接影响performance,或者performance直接影响satisfaction,或者它们的关系受到如此多的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关系的影响。当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感觉是更加明白二者关系的呢?还是更加晕呢?我觉得我自己看到如此复杂的一个图时更加晕了。
8 a/ s( g* f. ?
3 Y4 j) l) C8 Y
& Y3 h7 {; f5 k7 K  A) `0 ?    所以我自己有点愚见:学者们是不是在围绕两个variables的关系时急于为这二者关系成立寻找理论依据,结果弄出了这么多可能的关系?
1 ]4 \) f: v5 O' c6 z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或者有无论文支持我的观点啊。
1 w! y- J, K) Q% ?- o- T1 w' x; }' K  v# ^  ?6 ^4 C- c4 G9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8

主题

5

听众

91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3-8-20
积分
919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18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9 22:40:21 |只看该作者
luozz,你好!谈谈个人拙见:愚以为真理长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大家都是在试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盲人摸象”,不同人摸到了鼻子、耳朵、尾巴,再组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象。具体到你所举例的satisfaction-performance关系,每个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甚至satisfaction-performance、或performance-satisfaction或者更多可能的关系,就像每个零部件,组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0 09:30:39 |只看该作者
luozz,其實要看您對於研究的目的認定為何?我在書中看到馬克斯威爾認為研究有三個目的:(1)個人價值,解決自己的疑問、滿足興趣;(2)社會價值,解決社會問題;(3)科學價值,幫人類累積知識。此三者在研究中可能會重複出現。以您所舉例子而言,弄出更多的關係是為了科學價值,我們都想多了解一點satisfaction-performance的關係,它的作用機制(mediator)或是限制範圍(moderator),找到這些變數可以幫我們累積對於satisfaction-performance之間的知識。您當然也可以依您的個人價值為研究目的,也許只需要satisfaction-performance之間的單純關係就可以解決自己的疑問、滿足興趣,沒人說不可以啊!
/ A3 _( q1 |3 n: f9 ?! V      只是目前在華人學術圈以paper發表為導向的研究風氣中,尋找更多的"創新關係",提高研究的科學價值,的確是比較容易發表的,也是對於知識的累積是有"貢獻"的,但往往易忽略對本土社會的價值。
7 [. f2 X" M% q+ O  H$ U      最後您提到有關"真理",您可以試著看看有關後實證主義的科學哲學,我們目前的研究典範乃在於追求"近似真理",沒人知道標準答案,我們宣稱將不斷不斷地逼近真理,而且將持續下去,但真理在哪?只好將目前廣為科學社群所接受的研究當作"暫時最接近真理的真理"(孔恩的科學社群共識)& S) y/ d5 Q- i  A6 V
3 P& o# F! u$ t9 \, J( _) o, k4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ozz    

6

主题

6

听众

10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7-26
最后登录
2013-3-20
积分
103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13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0 10:03:28 |只看该作者
hongyan911 发表于 2011-12-19 22:40
+ F$ j4 p5 C& G" l1 Z$ m! x! T, ?luozz,你好!谈谈个人拙见:愚以为真理长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大家都是在试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盲 ...
; }7 g- E$ O7 h# {' W
你的比喻有几分道理,谢谢;我记得Kenny好像说过建构理论就是为了把整个大象认识清楚,不知记错了没。我昨晚跟我学经济学的舍友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经济学领域正是因为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才兴起了很多不同的经济学的细分学科,例如宏观、微观、行为经济学等等。我觉得从他的解读,的确有些道理。, Z! l) p- K4 j

3 W1 W- R. j# s% W" [( D- G我也深知应该从不同视角和理论来切入以分析一个现象/变量关系,我的真正问题在于:学者们是不是有些倾向于为了解释一个现象或者解读变量关系而急于寻找合理合法的理论依据,而忽略了这个现象到底/本质上是怎么引起的呢?(当然这个本质是什么似乎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结果是很多模型叠加在一起后,弄得我们更加疑惑“这二者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ozz    

6

主题

6

听众

10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7-26
最后登录
2013-3-20
积分
103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13
5
发表于 2011-12-20 10:20:04 |只看该作者
jkliang 发表于 2011-12-20 09:30 # K  T4 E0 M4 V- B$ C
luozz,其實要看您對於研究的目的認定為何?我在書中看到馬克斯威爾認為研究有三個目的:(1)個人價值,解決 ...
" a6 K8 _& I, \6 h7 h& [7 `
jkliang 谢谢您的回答。三个研究价值的解读是对目前paper与研究者们行为的很好解构。我们也的确是在不断接近“真理”。 6 f4 J" q* S, o& u3 D( ^  I
其实我把job satisfaction-job performance 作为反例来的。我觉得他们的关系weak and unsatble(不是casually related,我正在写文章,并在做定性的论证),但是学者们为了证明他们有关系倾向于找出理论来将之合法化(这通常被我们认识是创新来的,毕竟是新视角,而且能做到有理有据)。但问题在于,关于这个topic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被证实的model都摆在我们面前是,信谁呢?这岂不是让我们更加confused.
0 v' V  f! Z' ?+ _! C2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6
发表于 2011-12-20 13:00:53 |只看该作者
luozz 发表于 2011-12-20 10:20 6 a  t) T5 v7 }
jkliang 谢谢您的回答。三个研究价值的解读是对目前paper与研究者们行为的很好解构。我们也的确是在不断 ...
" V" l- r  z: o0 W4 V" q& v1 c
只要您的研究過程嚴謹,並通過學術社群的認可,大家就會相信您的!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91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3-8-20
积分
919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18
7
发表于 2011-12-20 17:26:01 |只看该作者
luozz,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了解你的困顿,我只能尽量描述我的感悟:真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回归,或者一个中介或调节模型就能完全解释的,换言之,现象之间的关系本就纷繁复杂,研究者们只是竭尽所能从科学的角度发现并检验他们之间的关系,综合各种研究结果就会产生你说得“很多模型叠加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也没有孰对孰错,相反,这就真切地表明现象之间就是这样复杂的关系啊。
6 i0 s0 h" O0 f' M2 k
4 @4 r6 y$ e1 v3 |3 v至于你说“topic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被证实的model”,相互矛盾、冲突意味着视角不同,就像大象的鼻子和耳朵,前者长后者圆,可有什么关系呢,都是被证实的,说明结果可靠,那你还怀疑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ozz    

6

主题

6

听众

10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7-26
最后登录
2013-3-20
积分
103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13
8
发表于 2011-12-20 20:11:18 |只看该作者
hongyan911 发表于 2011-12-20 17:26 6 M: Z) X2 {! l
luozz, 我不清楚自己是否了解你的困顿,我只能尽量描述我的感悟:真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回归,或者一 ...
7 \3 H9 Z# c! m) W/ {8 K8 v
是这样的 我研究的是job satisfaction-job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这是OB中的一个老话题啦。把前者当作A,后者当作B来说明啊。
. ]+ k& M9 {* F% d/ v目前的研究中,有很多相互冲突的观点:
) U% C; \* y% h* u+ f# e" a6 `- {: p1 A直接引起B 8 |2 a" O, X( w* W! x& Q: a$ }
2 B直接引起B
; Z5 h7 w4 Z7 `+ z- `7 Y3 A与B相互影响的
: |) `) H4 O3 g! `% O/ ~8 H7 W4 A与B的关系受到了中介与调节效应的影响% X8 t6 D: o/ r% S
5 A与B是spurious relationship) |6 D( v% G5 H3 B/ G+ a
6 根本没关系0 B& F1 l0 x; u$ Q5 u
7 这二者有些关系,但是构念的定义需要延伸、扩展* {* j  ~+ ^9 I  s! B7 u: U
以我的总结来看,第1、2、3是可以被推翻掉的。但仍然有一些相互冲突的关系存在,比如第4种与第5种关系很明显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91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3-8-20
积分
919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18
9
发表于 2011-12-20 20:42:50 |只看该作者
luozz, 以我的视角看你的问题关乎研究选题,而这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难的地方!究竟你为什么要选择satisfaction-performance,我不知道。但是通过你的文献回顾,你也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老话题,即相当丰富和成熟的问题,你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什么呢,换言之,你的研究问题或者关注点是什么呢?这一点恐怕需要你自己回答。诚然,存在很多相互冲突的观点,那这些观点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些研究是基于什么情景下提出的呢?这些恐怕都需要你自己进一步厘清。
9 [9 o* n9 `9 ~8 Q
$ s6 ^: i' @' e; t# {0 g祝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听众

7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13
最后登录
2012-1-4
积分
72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5
10
发表于 2011-12-28 10:40:15 |只看该作者
luozz 发表于 2011-12-20 20:11
2 P: T' G  r6 ^: Y7 R1 r是这样的 我研究的是job satisfaction-job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这是OB中的一个老话题啦。把前者当 ...

. K& k/ \& T' t1 P0 n7 j其实我觉得,首先需要把视角和观点、关系之类的概念区分开来。这里列出来的都是观点,而不是视角(perspective)。视角应该是这些观点背后的更为深层的东西。1 A1 C. ^& g  o/ i$ @3 p/ G* e

3 S- T4 |/ e! \0 W1 N5 `4 D. {' |另外,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比如这里所提及的job satisfaction-job performance,研究往往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需要把握研究发现的这种变化趋势。(这也是作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的一点)从这种意义上讲,这里所列举的观点的可接受度(我不知道这个词是否恰当)并不是并列的。我想,你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m+ z1 [+ @' r& z7 u

! a1 ]$ w2 k7 S% c, O' g1 S! b/ O至于接下去如何研究,比如看现有的哪一种观点更为‘正确“,按照实证主义,那就是拿数据说话,(当然,不同的科学哲学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方法,就是将这些不同观点作为竞争性的模型,用同一个数据来进行比较检验,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数据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你也在现有模型之外,可以看看是否还存在其它可能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