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11-22
- 注册时间
- 2004-7-19
- 威望
- 0
- 金钱
- 762
- 贡献
- 5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6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7
- 主题
- 1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7-19
- 最后登录
- 2005-11-22
- 积分
- 767
- 精华
- 0
- 主题
- 18
- 帖子
- 97
|
一、人事管理者的心理障碍 . @* J. b- w9 I9 q" X
人事管理者的心理障碍,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它影响人事工作的科学性,有必要对人事管理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
9 P0 O: [9 Q7 n: f+ y2 L3 d% L1 U8 p4 P6 e# i/ u1 [) Q
1.嫉妒心理
/ Z7 b( S/ g7 P: A! A5 d6 M/ L* b! S- ]- X( Z: Q, u& p
嫉妒是一咱变态心理,是一种想排除他人优越地位或想破坏他人形成优越才能的环境,包含憎恨的情绪,是一种难于发觉,又不愿被人发觉,不愿表面化的情感。在人事决策中,主要表现在:一、对于能力、水平、品格高于已者,或升迁的可能性大于已者的人,抱怨、憎恨,甚至采用造谣、诽谤、中伤等各种卑鄙手段。二、嫉贤妒能,唯恐他人超过自己,千方百计压抑、打击有才华的部属。总之,怀有嫉妒心理者,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才缺乏善意;揽功推过,只用奴才,不用人才。战国时期,"孙庞斗法"的故事是妒能的典型事例。孙膑是位著名军事家,他有一个同学叫庞涓。庞涓感到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便设法把孙膑骗到魏国,罗织罪名,将他的膝骨挖掉,使之倍受折磨。历史的画面应作为今人的教训。 . A! B& J! J9 N; k1 M7 U: b {6 D
; p2 W& D6 e V: J, @4 k5 A
2.信谗心理
. o8 |) C( p+ z q/ M- f. M& \* T5 D
在相当多的组织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为达到卑鄙的目的,采用不正当手法,散布流言蜚语,干扰决策者用人决心和意图。使决策难辩真伪,产生偏信诡言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一、压抑优秀人才,良莠不分。对于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忠厚老实、不愿逾矩的人以伤害;对于有魄力、有能力、敢于冲破阻力,开拓进取的人伤害。二、使组织氛围恶化,抑正纵邪、正气下降、邪气上升、是非不分、忠奸倒置,好人受气、受屈,心术不正之辈弹冠相庆,使组织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偏离正常组织目标。三、损害决策者威信。由于信、纵谗言,导致人际圈子越来越小,正派的人敬鬼神而远之。某企业的决策者就是由于嫉妒心理和信谗心理,把好端端的一个企业搞垮了,人才大量流失,信誉下降,产品销售不出去,最后企业只得倒闭。
) R) j0 J+ r; e) Z. X1 }! ^1 [2 ^0 x6 C& F) A! C
3.近亲心理 ! _, o; ~8 J" }( X" `- `5 L1 ~: D
$ G% c5 y1 h: A9 D5 N
近亲心理指决策者以血缘关系作为用人的标准,致使组织家族化的倾向。人事上的近亲繁殖,扭曲了用人标准,压抑了人地物成长和能量的释放,导致山头林立,内耗严重、管理混乱,最后导致组织目标不能实现,组织崩毁。典型的例子是美籍华人王安的电脑五国的覆灭,而泰国华人的正大集团,由于在人事决策中避免了近亲繁殖,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G/ \1 @, p7 R4 t4 R' E( K( c: x
: }0 n8 i1 Y0 A2 Q' L2 r! k% e
4.武大郎心理 / [4 F* i- W( M
6 h- U/ x V# c, p
武大郎心理来源于《水浒传》上的一个故事:武大郎开店,不允许超过他身高的人。国外叫帕金森满城风雨。头几是二流水平的,不允许部属是二流水平以上的,只能是三流水平,而三流水平的人会找四流水平的人做他的下级。坚决反对任用、提升任何在未来可能超过自己的人。要的是听话、顺从的人,改造磨去有梭角、个性的人,排斥有才能,不愿就范的人。于是整个组织起用的人都比头几更蠢更笨的人。
. r' E& I: P7 b8 j1 f, z5 W; X" B
2 \+ x6 R) i! |3 |/ T/ X9 M5.求全心理 ) C" W" i- N. Q
, K: O$ `$ {6 W+ B! v3 {人才是人,不是神。美国管理专家杜拉克曾说"倘要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所谓"样样都是必然是"一无是处"。才能越强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就会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事事全能。邓小平同志也指出:"选拔人才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能苛求,要相容。"人事管理者应该把握隹这一用人的基本原则,不能对人才求全责备,对有争议的人才总是处于犹豫傍徨之中,错过用人时机,既延误了人才的使用与发展,又使组织的事业受损。所以,我们必须打破求全责备的用人观,旗帜鲜明地把改革开放和各项 工作中做出实绩的人才,有争议的"能人",大胆选拔出来,并在实践工作中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