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6-1-1
- 注册时间
- 2004-9-11
- 威望
- 0
- 金钱
- 134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36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11
- 主题
- 22
- 精华
- 0
- 好友
- 0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男](source/plugin/blueidea_extra/img/gender1.gif) - 注册时间
- 2004-9-11
- 最后登录
- 2006-1-1
- 积分
- 136
- 精华
- 0
- 主题
- 22
- 帖子
- 111
|
地板
发表于 2005-4-22 13:0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5月3日京郊一日游(北京的桃源仙境,静谧、祥和)
香堂小康路上的奔跑者———香堂文化新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纪实
□仲筏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诸多诸如华西村的领头雁走在了前面。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素有“南有韩村河,北有香堂”之誉的“京郊文化第一村”——香堂文化新村,相信它的发展历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编者
杨柳垂青,松柏苍翠,密匝在宽敞的道路两旁,湖水波光粼粼,游鱼穿梭如织。一幢幢联体的西式别墅,红白蓝黄,掩映在果实初长的高大果树间。雄浑的圣恩禅寺遥遥传来远古的钟声,背后,初夏的翠华山的浓墨翠染,嵯峨而深幽。层林尽染,山水如画。
如果不是有人引导,你根本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村庄,并且,它曾经还是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穷山村。香堂村位于北京昌平卫星城以东12公里昌平区崔村镇,坐落在翠花山下,京密引水渠北侧,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半山区村。除有广阔山场外,有耕地3500亩,其中粮田800亩,标准化果园1500亩,坡地1200亩。同是京郊贫瘠土地上的小山村,但它在北京几乎无人不晓。招商引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崔村镇香堂文化新村在香堂文化村支书张文山的带领下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化之路。
崎岖的探索之路
1987年,刚刚由预备党员转正为*正式党员的张文山当选为村支书,时年44岁,44岁当村支书已不算年轻。在全体村民大会上,面对着北京电视台的镜头,张文山发表了自己执政的简短演讲:“北京城里有的,我们香堂要有,北京城里没有的,我们香堂也要有!”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做不到,我自动辞职!”
胆大的张文山把自己的政治生涯押上了桌面。
当时,对面与他博弈的是一个数字:100万。假若这是村里的公共积累放此厥言纯属正常,可恰恰相反的是,这是村里欠银行的贷款。
张文山是个仅有初中文化的人,在当村支书之前,早在1976年,他就在村里创办的日用化工厂当厂长。当时,“工农兵”牌的去污粉畅销全国各地。而香堂村饮料厂生产的“玫瑰茄”更是早于“健力宝”的饮料。该产品最火的时候,人民大会堂、中山公园及北京的各大公园等处都供不应求。那是乡镇企业最火的时候,也见证了张文山的辉煌和非凡的管理才能。
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的资源配置由扩散型向聚集型转变,大量的资金由乡镇转向城市。站在时代的分水岭上看,80年代末买什么都买不着,90年代是生产什么什么卖不出去,经济学家总结了八个字:内需不足,市场疲软。
在内忧外疲的大背景下,香堂村的企业由辉煌走向衰落。就任村支书的张文山不断地深刻反思:主要原因不是市场的竞争残酷,而是农民文化的局限,是乡镇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生产和管理人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香堂村的发展在于有一帮好干部,他们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全村各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支委成员保持着合理的年龄和文化结构。现在香堂村党总支一班人,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中专以上,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班子。当时,张文山和村委决定再贷款。“虱子多了不觉咬,债多了不愁!”张文山说。
在两年的时间内,香堂村共投资90万元打了十几眼井,1989年,全村喝上了自来水。1989年8月香堂第一条水泥路通车。同年,村里至昌平通小公共汽车。1999年,香堂———北京牡丹园的949公交车通车,村民在家门口踮起脚就能到城里转转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又开发了1500亩果园,把“红富士”、“国光”等优质品种引入园里。
硬件设施建好了,肚子也勉强填饱了。有一天,会计向张文山汇报工作,张文山的头不禁嗡的一下,村里已欠银行贷款800万。
时间尴尬地定格在1994年。
新凤霞的话造就了香堂
香堂村的发展颇有戏剧性。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无意中给了张文山启发,造就了香堂的辉煌。
张文山上中学时是个活跃分子,文化大革命中他在《红灯记》里演李玉和,在《沙家浜》中演郭建光,浓眉大眼的他表演得有模有样。在众多剧种中他最爱评剧,尤其崇拜新风霞,他认为新凤霞是改革派的艺术家,她把悲悲切切的唱腔变得欢快明亮雅俗共赏。
一个偶然是机会,张文山结识了新凤霞。张文山到新凤霞家里,没说几句话就给她唱上了一段《花为媒》中报花名的唱段,让新凤霞很是意外,当张文山说起刚粉碎“四人帮”,《刘巧儿》《花为媒》重新公演,他顾不上吃饭去看演出时,新凤霞高兴地拉住了张文山的手。后来,张文山隔三差五就去新凤霞家,新凤霞也被邀请到香堂村。一来二去,新凤霞对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村庄产生了兴趣,一次她问张文山:“我要到你们香堂来落户,你欢迎吗?”也许新凤霞只是随口说说,可张文山却当了真,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砸牛顿的苹果恰恰又砸到张文山头上,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若在香堂村盖起一个别墅群,把名人请进来,靠名人把香堂宣传出去,再进行招商引资,香堂不就有救了!
张文山很为自己的想法激动,连夜召开了支委会。有人很畏缩怕土地政策不支持,张文山一拍桌子:“干!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第二天张文山就去了昌平,向县领导汇报了想法,争取这个在昌平没有先例的土地政策支持,县领导专门去村里考察后又汇报到市里。北京市的有关领导考察后也表示支持。张文山不放心,他接着又把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的相关领导请到了香堂村,一位负责人说,所要开发的土地属于非耕地,准予开发。
有了政策的支持张文山放心了。很快,第一批别墅盖起来了,张文山又把新凤霞请来看,新凤霞非常惊讶,但她也没有食言,当即敲定买下了香堂的第一批商品房。
名人的效应不可低估。著名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买房的消息很快在朋友中传开。不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坤、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著名画家苏平、范曾等一些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都到香堂村来了。香堂村没有在任何媒体做广告,完全靠人气把房地产搞火了。
1998年,香堂人一次性还清了800万贷款。香堂村在2002年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年经济总收入1.5亿元,人均收入8000元,上缴国家税收450多万元。
香堂村人并非只认钱,他们制定标准,欢迎有文化、高素质的文化人,而将那些只有钱,不三不四的人拒之门外。香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