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4-19
- 注册时间
- 2005-3-9
- 威望
- 0
- 金钱
- 40789
- 贡献
- 33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4082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97
- 主题
- 544
- 精华
- 0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3-9
- 最后登录
- 2013-4-19
- 积分
- 40822
- 精华
- 0
- 主题
- 544
- 帖子
- 697
|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9 x) B' L/ m' P2 w' b ! Y( j3 U6 \, v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 \, E" [& h/ ^4 q4 A
/ y$ Q0 A$ [( ]; g5 C
一、牵引机制
1 n6 t/ J/ h1 P& x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 q% [5 a- h9 p- M4 _
% E$ g; } P9 B9 ]7 k1.职位说明书9 Q4 R! b2 f1 J6 {7 V& a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 P8 S) e! i7 f# |. Q: h" y
+ ~& c0 n' E/ @. F" a2.KPI指标体系/ ~3 |- b& o7 B o" a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从组织战略和部门目标达成的高度来提出对员工的期望,则需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KPI指标不仅仅是企业的考核体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层层分解,形成企业自上而下的目标牵引机制。通过KPI,可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KPI指标,以及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保KPI指标的达成。因此可以说,KPI指标体系是形成一个企业的牵引机制的核心职能模块。9 S7 [' A' H5 e+ B
1 g+ w0 D9 Y9 h" ? p9 O7 |3 {3.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 Z. T* r* A: X/ L/ N
企业文化往往隐藏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化系统的背后,并借助于他们来得以体现。通过企业文化,企业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企业所赞同和提倡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和打击的。因此,文化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9 W8 _/ }8 ^# J1 k6 k ^; @7 A y! d- f1 \+ k
4.培训开发体系
" g6 I4 I: x4 j9 M# Z% U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牵引,还要依赖于企业的培训开发体系。通过培训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而且还可以传递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并提高员工对企业管理系统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使企业的制度化牵引和文化牵引能够找到深化的载体和落地的途径。因此,培训开发体系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6 N/ }+ D% p. f) X
9 u3 A2 O5 G! l4 _8 l9 K
二、激励机制
2 G6 o7 ~2 U/ Q" M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去做某件事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为条件。因此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的内在需求把握与满足。而需求意味着使特定的结构具有吸引力的一种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缺乏。, v+ y; P& D, i8 Y9 J: Z
- q0 r. {5 Y2 Y* g! o z, R$ q
未被满足的需要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紧张刺激个人内在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产生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目标达到,则需要得以满足,紧张心态也就降低。员工受到激励后,就处于紧张状态,为了缓解紧张,他们就会忙于工作。紧张程度越高,越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缓解紧张。所以,当员工努力工作时,我们认为员工是被他们所看重目标的实现欲望而驱动的。& Y# I+ f$ Q, h2 X$ o
* i: T7 k2 N9 u" x u4 Q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实践来看,激励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中,更多地体现为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职业生涯管理和升迁异动制度。即依靠科学、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设计,将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员工的投入、员工承担的责任、员工的工作成果等与其获得的报酬待遇相挂钩,依靠利益驱动和对员工的内在需求的满足来实现对员工激励,这充分体现了需求理论和公平理论的主要思想。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的员工越来越重视在企业中获得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以及提高自身终身就业能力的机会,因此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通道、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升迁异动制度也将成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则主要体现了赫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对当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分析的理论。具体而言,企业的激励机制主要依靠以下几个人力资源模块来完成:$ x6 y2 O, c2 S ^8 ~
6 X3 v8 l5 G/ L. @; L
1.薪酬体系设计7 G& Z1 V0 W9 k* x9 F
薪酬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而要实现薪酬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薪酬分配理念,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在企业中建立依靠业绩和能力来支付报酬的制度化体系,具体而言,必须在薪酬体系设计中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 f" |9 ]( N1 ?2 t* q ' Y* G- |8 P4 Q5 Q, I' [2 E
*实现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务工资设计的一体化。企业必须依靠细致严谨的工作分析,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位说明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职位评价,从而为职务工资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职务工资能够充分体现职位承担者对企业的价值、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以及承担职务所需具备的任职资格。
* N) U( c$ R3 h, ]7 X0 @
' a* i+ `3 }2 J2 s *实现能力分析----能力定价----能力工资设计的一体化。企业在设计能力工资时,必须以职位分析和企业战略为依据,详细分析各层各类员工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并结合外部市场因素对各项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价,从而为建立能力工资的工资结构打下基础,确保能力工资能够正确体现员工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水平。8 o5 c3 I2 O w5 }
0 d; p' t( Z& s& T! O
*实现薪酬与绩效考核的有机衔接。利益动力机制的关键,在于依据员工的业绩来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调整和浮动。这种浮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体现为绩效提薪,即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安排员工的年度提薪,使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能够获得累积性的回报;另一种方式则体现为员工的奖金,即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来确定其年终奖励的分配状况。5 ~) K* U. H3 j* i8 P
Q) e$ ]& _- x4 k: m8 x
*实现薪酬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有机衔接。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仅要保证薪酬的内部一致性,还必须保证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因此,必须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自身的薪酬水平,根据外部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本企业的薪酬结构和水平进行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