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10-18
- 注册时间
- 2005-11-1
- 威望
- 6794
- 金钱
- 10901
- 贡献
- 19283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6978
- 日志
- 22
- 记录
- 182
- 帖子
- 5932
- 主题
- 245
- 精华
- 15
- 好友
- 245
![Rank: 3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3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3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Rank: 3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Rank: 35](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签到天数: 347 天 [LV.8]以坛为家I ![男](source/plugin/blueidea_extra/img/gender1.gif) - 注册时间
- 2005-11-1
- 最后登录
- 2019-10-18
- 积分
- 36978
- 精华
- 15
- 主题
- 245
- 帖子
- 5932
|
大家好,我是小坤,好久不发帖了,今天在某博客上看到一篇做读书笔记的文章,作者是《小强升职记》的作者,看完这篇文章我很有启发,贴上来供大家学习,希望你看完也有所收获哦。: K( S( k( B" ^% s: i/ o
& b3 w9 s# E0 X5 q
& g6 e6 U- m7 I. f; ~6 w. P
如何做读书笔记更有生产力Posted on 2012-07-12 by David Zou
0 r- s: ?9 ?- Z' ]书是作者经验的浓缩,那么读书就是获取这些经验而已吗(获取经验的同时得到享受)?
+ e& B* N N- H' D+ J. S" N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我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一个步骤:转化为自己的经验!9 s5 w/ [( [5 ]4 f5 J2 i+ g
意思就是要把“作者的”,转化为“我的”,这中间有一座桥梁,就是读书笔记。
# O! U( y+ D# Q/ K5 I/ E但我发现身边很多人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还是学校里里的那一套:记下要点,以备查阅
+ s0 Z9 V$ q* f! e我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合知识工作者使用,读书笔记应该更有生产力才行。2 V, c9 `& ]: ?/ u5 f" e2 e, ~ ]
![]()
5 ?% E* }- ]( q/ B7 \2 Q所以这一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让读书笔记更有生产力的,共包含三部分内容:1 O( K3 J: S2 q: H9 h% ?
1、句子-放入evernote。2、观点-尽快与他人分享。3、可行动的想法-列出行动计划
* w! J- _4 v+ d" z) ~2 s+ Q句子-放入evernote我小的时候专门有个本子,A5大小,横线本,专门用来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优美的段落
$ U, w! v2 t3 \1 z4 R可是往往坚持不了3个月,就放弃了,然后到某一天,又突然振作,拿一个新本子出来继续摘抄4 W3 |* X1 y% o7 s( c
所以家里有很多用了不到一半的本子就不足为奇了~
7 M/ o/ P7 S K1 g# p0 T* P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q+ u% \# `* G: J; H, r' B
1、录入过程太痛苦
* t& A# q6 L# _8 u2、缺少回顾
" G2 q/ V- T |6 k& j: N7 H3、缺少应用0 v% L8 t8 I; O, A0 k
Evernote可以帮助我解决前两个问题:4 F, {1 x5 e( l* |6 K
对于比较喜欢的句子,我就录入到evernote里,对于精彩的段落(包括我的批注),就拍照然后放在evernote里,如果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录音到evernote也没有关系,这样就解决了录入痛苦的问题。5 q7 ~* w$ h, m1 F, _& L. s P% p
8 X5 [1 N3 k! h. s
我每周日的早晨,都会做周回顾,回顾清单里面有一项就是回顾evernote里的资料,这样可以帮助我把“作者的”变成“自己的”。
7 [% a1 n. G3 P4 r$ L观点-尽快与他人分享我的朋友傅华是一个喜欢阅读、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今年是他的Gap year(间隔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完成儿时梦想:学习散打和吉他(令人羡慕的生活)。
; t/ N9 c5 j( G( C: \我特别喜欢找他喝茶,因为他总是能从古至今,绘声绘色的讲一些故事或者案例,比如说:
5 I9 c5 M7 i6 X5 j- 《易经》是怎么回事
- 最近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 史玉柱是如何东山再起的
- 等等等等$ O4 R; j0 f% y. i& w6 i
我惊讶于他的博闻强记,于是我问他:“你是怎么把这么多资讯放在脑袋里变成自己的东西的?”: j* _* O! k# E I' P
) Z3 L. H* w, [7 a" J* N他说:“很简单啊,这些东西大多刚看过不久,并且已经讲到第三遍了。”
1 \# R* I9 l) a# K1 T- H0 Q, V0 ]5 F
原来他从书上看到什么观点或者故事,就立即和身边人分享,(第一个往往就是他老婆)分享的同时也就内化了~; M- m7 o+ @* `" l$ B: _- L# ]
- T' j$ B" q! w6 `. H& N这个是我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书籍中的养分就流失很多,掌握到他这个诀窍之后我也要试试看咯~
7 a( Y$ U# [1 ]. V+ k* b7 N) b9 r) h
6 Y' i' k* F* L0 m% H: L& J. a- }1 A
通过尽快分享,把“作者的”变成“自己的”!" i% c( ^0 \& I
可行动的想法-列出行动计划“读书笔记等同于行动计划”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F7 d5 n5 c5 N* l7 @, M
首先,在读书的时候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我可以试试……”
8 F( g: h5 q, w' h4 |或许也会写在读书笔记上、书的空白处,但这样却收效甚微,除非你能制定出行动计划1 M) P& l# `+ v4 X+ |" g$ c
举例:
6 H0 _4 r2 J$ q) f6 J5 V' t0 }阅读了《知道做到》这本书,里面提到“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有三条:* v" g% K& @4 ~' _+ _' Q6 w
1、信息过载* F% _+ M q) x! d- U! Y! P
2、消极过滤) f# U' g6 \/ O5 H; Q/ j# n% v4 K" [
3、缺少跟进
2 x- J9 _( ^- o: o: I$ f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手机一直在旁边,所以我可以随时收集好的点子
I% f+ t9 k) a+ B; e1 z# ]读完之后发现我收集下来20个左右的杂事) }( I6 p3 D, N* c% h: x$ K
不过我决定先填平“信息过载”这个鸿沟,于是我在omnifocus里写下的行动就是:
' x% a/ @" ~& q* h) G1、减少购买关于时间管理的商业书籍,读一些心理学基础著作,比如《心理学与生活》(因为我想知道拖延和个人心理之间的关系)! i! t2 }- O/ Z. h( X. P
2、书柜里面整理出一个空间,专门用来存放“可以反复阅读的书”。
) r4 E& @8 Y1 Z: a7 o3、退订一部分RSS
/ p. B% W. j \4 `% ]9 W5 b' y至于放在将来某时清单,还是行动清单随便你
! U- D7 y8 h+ o这是商业书籍,其实读到一些小说或者传记的时候也会有孵化行动的想法- X. r) p9 y, L4 e+ _$ I
比如说小说里提到北海道的美景,那么是不是可以孵化成一次日本旅行?
1 k/ V$ l6 B' z) T: J' C* @比如某人的传记里提到一本很棒的书,那么是不是立即把这本书加到书单里?' J1 D4 z: P a' t d$ H: w
比如某本书里提到一种有趣的记笔记的方法,那么是不是可以亲自试试?
( t7 Q* Q( p6 q0 u8 M把这些想法加工成行动,然后放到GTD系统里面吧,行动之后,就会变成“自己的”!
( |! q' P+ j7 Q- i 3 G8 X' M8 K9 K( l
你看,整个过程真是行云流水呢!
! s* S: g. ~3 R i, ~1 z结语:
: @+ {5 M, o$ r+ G; q' r李开复说过:“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我觉得对于读书来说就是“看过的,会忘记,说过的,会记得,做过的,会理解!”。8 S, f8 z+ {! |7 J% n7 v' r8 f9 h
读书笔记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桥梁,通过上面提到的三个方法可以让这座桥更加牢固,更加有效率。; H4 i9 d0 X0 V: s4 y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我朋友的博客,里面有非常多关于阅读的博文,很精彩哦:战隼的学习探索
' O N' ^& [3 n- W0 ^% r' D$ A* r1 k) n, |
|
-
总评分: 威望 + 52
金钱 + 11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