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1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训要浸润不要滚开水

[复制链接]

18

主题

5

听众

15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2-2-8
最后登录
2013-3-18
积分
159
精华
0
主题
18
帖子
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30: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学习是什么?就是听一次课吗?是看一本书吗?是参加一场考试吗?是做一场练习吗?这些都是学习的外在形式,于学习者皆是浮云!" }/ ~) G, q4 D- [8 s6 o8 u- Q
3 l" q7 m0 C  e) I: H
真正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持续的侵润。如同海绵放入水里一样,从里到外,全然浸透其间。浸润和有个词“熏陶”很像。熏陶是什么?就是说经过熏和陶,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种味道。你看过熏腊肉吗?经过一个月火熏火燎,表面的肉已经黑古隆冬,切开一看,中间的肉黑里透红,一看就有过年的感觉。熏得日月不够的,不过是表面的肉色变的脏不拉稀,吊在那里,怎么看怎么都没有这种过年的气息。
% w% l! A' J3 O2 v3 G4 f  \  ~; B- g1 H
: c+ h! i! X! ?+ E6 c浸润是日复一日的。挖煤的人,手指甲缝里的煤渣是洗不干净的;商人的钱味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读书人的书卷气也是从里而外的炼成的。这就是浸润了。浸润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可成,必然成于日积月累之功。即使再聪明的学生,也离不开时间的堆砌。这就好比我老家屋檐下那块青石板,中心线上均匀地排列着一个个小水坑。那是一点一滴的雨水,年复一年地敲打出来的杰作。侵润之功,就是这样一种日复一日地以柔克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弱必强。”  w3 P" F! ~# E- W

/ X% p+ C) `  U% K3 B3 d" D我们读书人,现如今读了大学已经不算啥了,说墙上掉块砖,砸死10个人,有7个都是大学生。可为啥我们的受教育程度如此之高,而我们却显得没太多“学问”。话说我们的大学,尤其是文科,学习达标与否标准,就是考试定输赢。考试之前一个星期突击背书,背笔记,然后上阵应考。以我的经验,最牛的考生,考前一天拼个半死搞突击,也能顺利通过考试。可是,考完全部还给老师,啥都记不住。这哪里是“浸润”?我把这种学习叫做“滚开水”,直接丢到开水里走一趟,半生不熟上战场,有的直接烫死作数。其实,现今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类型的考级考证同样如此,皆是滚开水。如果滚完之后,不复习、不应用,就算半生不熟地死在那里了,不产生任何价值。% N- x. F7 c$ r6 t

/ d5 `% R/ s5 |我们现在企业的培训,如果不加计划,就是在“滚开水”。只看到水花四溅,却难闻到肉香。我们花了很多钱,引入了这样那样的培训项目。但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训完,学生就算学完。这就是“滚开水”,滚的时候热气腾腾,水雾缭绕。滚完就冷锅冷灶,人走茶凉。
* M/ N: I, a1 @. e( q! D
$ g) Y* o$ x0 A2 g4 C如果后面没有对培训项目的迁移,没有学习应用计划,没有对培训内容的群体讨论,没有由上而下的促动行动,滚完就完的培训,就容易煮出“夹生饭”一样的学生。学生们似是而非地知道了一些概念,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何但不知其如何用。这倒是占领了学生的脑细胞,可是却不产生任何效用。光长苗不开花,光开花不结果,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苗儿茂盛了,花儿妖妖然了,就沾沾自喜了、自以为是了。孔老爷子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说的就是这个情况:这个我也知道,那个我也知道,满瓶水不响,半瓶水响叮当。
( }4 w1 a/ c& F0 ~+ H2 ~7 z: ~  C$ X9 U# j
浸润,需要有点“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赌徒劲头。赌博高手是怎么炼成的,在吃饭走路的时候,都在琢磨这个牌该怎么出,这个局该怎么破,心思就放在这个上面了。有老外曾经做了一个调查,说要从一个门外汉修炼成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在这个领域花费10000个小时。当然,这个10000个小时,离不开这个人的“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才能成就浸润之功。算下来,每天花在这个行当上10个小时,一年3650个小时,大约比及三年可小成。专家之路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不过就是“好学近乎知”,加上日积月累侵润其间,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然后在此基础上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E) D, ^' T/ A! o( V
% h2 e! F: E1 M2 i
侵润,还有个敌人,名字叫做“反浸润”。“反侵润”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做贪多求全、喜新厌旧、半途而废。
; H0 F* h* l7 S2 W; B# u0 c
" q* K) V. ]1 H- ?( l/ l1 |. z贪多求全,对“知识”贪婪,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天性。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扑面而来,不会选择、照单全收的人,最后的下场就是撑死。侵润这一门学问,其实是需要有点“结绳”的意识,学到的东西,要和脑袋里已有的地图接轨,不要捡到西瓜丢芝麻。脑袋中知识地图的延展,是一点点嫁接起来的,拿已有的消化未知的,才不会胃痛胃胀胃酸。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天也练不成一个健美大师。
4 ]3 J8 a2 ?1 ?7 r! C: e  Y5 ~8 B. X, v
“喜新厌旧”是针对某些精力超级旺盛、思维聪敏的人而言的,对什么都感兴趣。心力不齐,纵然有千军万马,也难攻克下一个小土山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结果什么成就都没有的原因所在了。“半途而废”是对某些心思活络的人而言的。看到这好那好,到自己身上就说,自己学识有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是我不喜欢,是我能力有限。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自我设限、画地为牢了。; c0 f+ u* s4 q4 G
; u7 R6 [% M! D% d) ]

0

主题

6

听众

1640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8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2-8-13
最后登录
2013-3-4
积分
1640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95
沙发
发表于 2012-9-14 17:28:37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积累确实很重要,我们做事要懂得坚持,要耐得住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8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240 天

[LV.8]以坛为家I

注册时间
2011-8-2
最后登录
2016-10-5
积分
10179
精华
1
主题
62
帖子
635

校招君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2-9-15 10:58:37 |只看该作者
就好像杜甫的诗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针对培训也一样合适,但是现在关于培训的问题大家都不知道,也能找到很多形象的例子,但是如何去改善,才是我们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