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7-28
- 注册时间
- 2004-5-15
- 威望
- 837
- 金钱
- 47680
- 贡献
- 6133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4650
- 日志
- 0
- 记录
- 3
- 帖子
- 3079
- 主题
- 87
- 精华
- 2
- 好友
- 242
签到天数: 17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注册时间
- 2004-5-15
- 最后登录
- 2016-7-28
- 积分
- 54650
- 精华
- 2
- 主题
- 87
- 帖子
- 3079
|
看到一份关于“用数据创造HR价值”的文章,分享如下:
0 ]# q% P! t# |. F : q/ s* k7 n% X _) F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通过数据、模型等量化工具为决策者提供更“给力”的支持?
9 [$ w8 Y7 i, x5 ?# j: r$ m0 `/ q) \0 F2 u/ _4 j- u( n& @1 _
如何衡量HR(人力资源)的价值实在是一个难题。哪种招聘方法效率最高?培训到底能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多大收益?如何激励员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始终难有精确答案。2 W4 s& _$ N4 J$ ?
1 V$ W0 p0 ~' _1 d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在用人问题上,不再单纯依靠经验和直觉做判断,而是越来越期待数据、模型等量化工具为决策提供更“给力”的支持。决策者对HR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相当感兴趣。因此,如何量化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
: J5 ]8 c5 W( y7 ^5 |# |# c/ M6 Q+ a" W2 I4 `, h- e q6 |, F4 ~
三类数据
' d2 j, t1 m1 X+ `* q( o& b# k4 {6 m- r. c% h1 d: U
反映人力资源现状的事实数据 。例如人员数量与结构、学历、年龄等,可以展示一定时间段内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况。这类数据收集起来比较容易,分析起来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讲,每月提供此类人力资源数据报表,并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让决策者对人力资源现状有一个概览式的认知。0 u! a9 z; m7 ~3 C
6 v& j' c f% S9 z$ g9 e7 H 反映人力资源活力的动态数据 。例如招聘周期、招聘完成率、员工流动率、核心员工流失率、内部流动率等。动态数据可以反映一定时间段内组织的活力状况。较短的招聘周期、较高的招聘完成率可以反映组织“入口”的健康状况。而合理的员工流动率、较低的核心员工流失率可以反映组织“出口”的健康状况。内部流动率,如员工换岗、员工晋升或接班人计划等,可以反映出组织内在的活力。
+ B u8 R! _4 n, m% G6 |* |9 Y( H7 h8 {& n( E: o# j
动态数据的收集也比较容易,关键是组织要沉淀数据,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通过内部及外部的对比分析,才能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活力有客观的评价。比如分析发现一段时间内某个岗位的招聘周期变长了,HR及用人部门就要坐下来分析。是市场供给减少了,还是市场竞争激烈了,还是人才定位出现偏差或其他原因,之后才能找到对策。这类监控数据,就像反映组织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随时可以给管理者预警。 e" z2 ]; w: b8 H6 [! b
( q# K- L1 X" a3 `
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分析数据。 例如人均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员工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分析数据,可以深入了解组织的效率,反映人力资源对业绩的作用,也是影响人力资源及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
0 N" g, {: r5 b
" p# _" n: V& v2 W+ y9 D( u 这类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需要模型支撑,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同时,这类数据的分析也最富创造性,对组织业务的影响最有参考价值。比如分析发现,员工满意度越高,客户忠诚度也越高。这就引导管理者将资源重点放在员工满意度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去提高员工满意度。一旦员工满意度有所下降,管理者就要检讨和反省背后的原因,并拿出应对措施。再比如分析发现人均效率下降了,通过人员预测模型发现公司的人员是多了而不是少了。此时公司的人员战略目标或许需要由“增员”转向“减员增效”。
# i0 p" U7 w; o2 B9 W i T# S7 }7 T# I1 ]1 x4 U& o6 \. d
人均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有标准的公式,需要HR与财务配合,共同完成。员工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也有一些成型的理论和模型,比如盖洛普Q12等。关键是选择那些经过时间和众多组织检验过的模型,并坚持在组织内推行下去。有历史数据的沉淀,才有对比分析的意义。
3 l0 x; F& n2 n& t8 E$ M! W: F7 |% x
: W" Q2 ^( Z" m) W& ] 如何着手数据分析' _8 x% ^/ U* h0 K4 o# c% \( V) j1 ~
: t$ |0 u+ c9 S$ V 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点问题。 HR管理模块众多,从战略规划到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等等,可能处处有问题,能进行分析的地方也很多。但资源有限,要使人力资源分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应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点问题。何为重点问题?公司战略需要的指导性或支持性分析是重点,目前最影响业绩的问题也是重点。
/ Z! ]4 l) B% J+ {9 Z" V5 ~% y. B
要有业务导向。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不能孤芳自赏,必须服务于业务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从事数据分析的人员也需要有销售、财务的敏感性和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将HR与业务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4 k) P+ c8 m$ c- o d
+ n4 j6 ]% d) K+ n) @, V4 Z B 从已有资源开始。 HR部门手上有很多现成的数据,从这些数据入手,先一点点地做起来。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数据与业绩关联起来。这确实需要创造性,并投入精力。基本的统计方法也是需要掌握的。3 Z: X+ L1 n& h+ T
) E! P# _. \1 a' k3 P 坚持下去,要有沉淀。 一旦决定要做分析工作,就要将它融入HR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去,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且这个工作一定要有持久性,任何一个时间断面上的数据都难以单独进行有效的分析。组织内部历史数据的沉淀在评估和预测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m% f0 s0 F" o7 N
0 W; Q9 K% X. u3 p* D- u# i# F 打破常规,不断创新 。例如,谷歌通过研究发现,好的管理与人才保留率和团队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他们借鉴心理学方法进行双盲面试测试,识别出最好的经理表现出哪些关键行为。结果发现,好的经理身上存在8种行为以及5个需要规避的陷阱。他们将这些发现纳入经理培训计划和辅导教程,并给经理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类似这样的创新性研究将有效提升HR管理的专业水平,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 C+ O* L- \" S7 {! M* n3 c i3 Q. O! Q' ^* r
看完这篇文章,感觉对于第一、二类数据,许多企业都在做定期统计和分析。! v7 s+ d- `% D9 w+ I
' z; X" k0 d9 n, q& ]8 e2 p 疑问:
O) v+ o x4 S9 b. |. }+ z
5 ]% f- Q4 V9 ` (1)、 “员工敬业度” 如何进行统计?8 \! Q, c( Q6 V v; l& c# ]
' B* y. {- e5 R8 {# |2 p (2)、对于第三类数据,除了“人均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员工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究竟还有哪些数据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优劣?$ v! j, x4 P0 C4 r
/ ?9 V% J+ X) q3 M5 _/ V
(3)、 如何从业务角度出发提炼第三类数据为企业HR服务?4 U7 f3 q+ m$ H6 r; T
: o9 a, [7 |% }" _! A4 T
本帖最后由 芋儿 于 2011-7-12 12:41 编辑
2 B! ?8 o" t+ H3 D9 R8 \; Q/ O9 Y: l, h0 n" I$ }
|
-
总评分: 威望 + 20
金钱 + 8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