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6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心力资源管理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6-8
最后登录
2025-1-15
积分
6884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6:42: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分享。能理解到那个层次看自己造化咯!    文章来源:软实力

楔子

有一天,我看了影片《2012》,于是乎,很天真的去找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喝茶聊天,没想到,一聊就聊出了一个很大的话题“心力资源”。

我问和尚:“和尚!您看现在灾难频发,一会儿大旱、一会儿地震……都呈现出大灾难的“象”,过去好像没有那么密集,这是否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势”呢?”

   和尚:现在地球和人类文化即将经历一个小小的不是很严重的考验。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宇宙,都有自身调整、自我修复的能力。在中国《易经》里叫复卦——事物发展到一定周期的时候,自己会有一个要回来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外力给的,而是到了那个极限后,它要慢慢地拐弯,要稍微往回走。

    我问和尚:您是说,这是到了一个谷峰然后下落?

和尚: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没有高低之比、没有价值观的。你说“高峰”、“谷底”就带有价值观的判断,就是说现在糟糕,以前好,那不一定。其实灾难过去一直都有,地震、海啸比现在严重的都有。南宋时候的辽金、明朝时蒙古人为什么要入侵中原?与气侯有一定关系。所以说,光拿自然灾害说事是不对的。

佛教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像西方人一样根据他们的宗教背景说“世界末日”不是很智慧,但是“危脆”有它的规律性:自然跟人类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经济活动方式之间是有关联的。古人讲“天人合一”。 

刚才讲“复卦”,好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实,过去几百年,不管大自然还是人,整个世界一直处在工业革命以后的单一周期里。人类走的是同一条路,一直走到现在。现在,大家开始发现这条路不对头啊!

    比如说,我们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在工业革命之后被塑造,我们都没有逃出这个“共业”(共业,佛教用语,大意指众生需要共同承担的因缘和因果。我们所常说的“事业”一词,也来自于佛教,原意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规律)。现在,走到哪儿都说,要发展,要进步,“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这个概念以前在中国是没有的。注意,这是个达尔文式的思维方式。还有“历史的进步”这种概念,历史怎么进步?它只是在变化,进步是某些人给它的一种价值判断,但它未必是进步,可能是退步或者没有什么进步。

    我问和尚:我们就是达尔文影响的一代?

    和尚:对了,就是泛达尔文主义,也是工业革命后的一个结果——达尔文、科学、工业革命这些全部是连在一起的,不要孤立地去看它。你看整个人类的生活,国家为单位,以经济发展是轴心连着两头,一头是人类的需求、欲望;一头是自然资源、矿产。当然中间还有一些其他东西。于是,这个欲望、需求就带来了很多发展、创造。同时,让我们人类不断地提高效率,去利用、开采这些资源和矿产,然后,这个活动本身给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发展”来的。世俗世界所认为的“发展”,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佛教讲就是“不增不减”,不要耍小聪明以为你搞到了点什么,其实一定是在什么地方你又破坏了点什么,然后,你又为你已经破坏的去忙着修修补补。反正你是瞎折腾,穷折腾,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这么一个不增不减的过程。其它的,包括观念、文学、艺术、国家、民族的概念等等都变了,都受影响。注意,现在全部在反省,科学家在反省,艺术家在反省,企业家在反省,教育也在反省……这是一个回调的方向。

   

从这一段问答开始,大和尚提出了“心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过去,人类的无休止的欲求支配着人们对外部的自然资源和有形资源的无限挖掘与索取,现在,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比2012更危险的危机,是时候回归人类自身,开发“心力资源”的时候了!

心力,包括信力、愿力、定力、慧力四种力量,它们是能发挥心的能动性的力量。人生的美好,正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管理好这四种力量。

 

信力

构成信力资源的指标包括对自己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对他人的信心,对自然的信心,也包括对终极的信心。

    在汉语里与信有关的词,如:诚信、信念、信仰、自信、信心、信用、信誉、相信、信义、信息、信徒、信奉、信赖、信物、信托、信封、信件、信箱、信守、信鸽、书信、短信、资信、信贷、信条。

    这些名词覆盖了与自己的关系,比如信念、信仰、自信、信心等,也覆盖了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相信、信义、信誉、信赖、书信等;覆盖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比如信息、信托、信封、信件等,也覆盖了世俗的人与超越了的绝对(终极)的关系信奉、信赖、等。看起来,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但,缺失了与大自然的关系。人在大自然面前没有获得绝对的主动,古人描述的“天人合一”的天,具有绝对的不可掌控性。

    中国人在信力资源这个领域里知之甚少,研究不够。在人类的精神活动领域里,由于科学技术的泛滥成灾,与科学相关的实证认知居于主流。但是,信仰的“信”超越了这个范畴,“信”本身是不加验证的绝对接受。“信”的对象是宇宙人生的公理,公理是不用证明的。

    我们这个世界是建立在“信”的基点上,而不是实证的基点上。人与人之间的信赖,背后都有绝对接受。“信”意味着无限资源。“信”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少的支点,是人类生活中最无价最昂贵的资源。这种资源生成、转化、流通、运营是有规律的。一个社会的正常运作体系里,“信”是一个牢固的基础。

    简而言之,最大的信力来源于信仰,没有信仰的人会经常被现实生活左右得无力。当然,“信”说的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也可以是信条。

    拥有绝对的信仰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源泉。

    人类的智慧并不能完全通过文字来表述清楚,人类智慧是生命点滴变化的实际状态和体验,这样的状态和体验如何传承呢?只能人对人传,这个传统,只有在宗教里得到了最好的保护。终极智慧是由那些各种宗教历代的“觉者”传下来的。

    有了宗教信仰的人,意味着把他的心向一个智慧体系敞开了,宗教是人们获得人类智慧的捷径。人的生命短暂,如何避免走弯路,走到一个智慧的方向,那就是宗教信仰。

    由于宗教信仰是对终极智慧和规则的绝对的敞开,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信,就非常强大。

    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要找到自己始终能绝对无条件信仰的“信条”和“信念”,如此,我们才能有非常强的自控力,有非常强的心力。从社会学来观察,信仰宗教的人通常会让他更好地调动生命资源,他的信向会很明确,他生活的状态会更加充满一种投入、专注、激情、热情,做事情有坚持力。没有信仰的人,会摇摆,会花一些时间精力最后才能明确和确定。

   这就像一个人做生意,有信仰的人好像继承了一笔遗产,没有信仰的人呢,自己攒钱、摆摊,后来慢慢做大。当然继承遗产会有风险,善用遗产还好,要是吃喝玩乐就把自己毁了。这个比喻就是讲选择信仰的慎重。再说一个比喻。有信仰相当于给你装进了电脑的整个智慧程序,你只需要慢慢消化它。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风险:万一你装的是某一个邪教的病毒就麻烦了。

    当信仰被你消化的时候,它外在的表现就不那么明显了,就跟一块方糖放在水里面,它没有溶化的时候你看到那还有一块糖,等它溶化的时候你看不到,但你喝水的时候味道变了。所以,回归于平常,回归于生活的时候,你跟以前好像是一样的,但是你的内在变了,你的意义变了,你生活的感觉、味道变了。因此,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生态的角度来讲,信仰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都要去面对,都需要思考探索。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为了保证“信”,我们动用了很多资源和心力。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出现的问题,有多少与“信”有关?

    所有能保证“信”的机制都是有漏洞的,所有外在的监督都不构成回路,能构成回路的只有心,而良心的保证就是信仰。

    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心向一个智慧的体系敞开,就像把自己插在插座上,不用寻找资源,自己已在电网中被输入强大的电力。

    有了信仰就会构成自信、自控。因为,我们会遵守准则,这些准则会向我们反馈,使我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加。我们在自信的滚动中发生了变化。

    我们就像一个雪球,初始滚动时很小,里面往往还有个脏东西,当它越滚越大时,脏点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劣根性也小了。信仰的准则成为了我们的本质。我们利用这些准则自我刷新和定义,这时,我们会发生褪变:自信力在增强,对未来对社会的信心在增强。

    有了信仰的人,他们的诚信力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体现出来。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和脸上也写着诚信力。一个人的事业越大,他在别人心中的信力是越强的。诚信力是资源,可以转化成其他无限资源。

我们完全可以在生活中训练功我们的信力,那就是谨言,我们要学会用心听自己说出的话。这种修行的结果会让你变得“重”,变得如孔子所说,“君子不重则不威。”

 

愿力

愿力是把自己内心的愿望落实到行动中的执行力,这种愿望形成了对自己的支配、警觉和激励。当一个人的“愿望”和信仰联系在一起时,他的行动就有了意义和价值。我们常说的使命感就相当于“愿”,有使命感的人,愿力会很强大。

    “愿”赋予我们生活一定的意义。当我们的世俗生活被来自于绝对信仰的愿力所支配时,我们的生活会被神圣的光照亮,而变得有价值。

“愿”是我们发展的命脉。马丁路德认为,新教的伦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伦理观:创造财富就是为上帝服务,资本家拼命地赚钱拼命捐钱,新教给了资本家创造财富的信仰准则。

    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失败,或者说,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你的心已经超越了成和败。

   “愿力”会把我们内在的卓越和美好都开发出来了,外界的标准能不能达到有什么重要?

    与“愿力”相对的力量是业力,“业力”是我们生命既定、纠缠不清、难以摆脱的造作。愿力来自于信仰,业力来源于盲目。

    凡人如何获得生命的主动权呢?我们要用愿力而非业力。 

    在我们青春年少时,我们的愿力来自于老师和父母的要求鞭策,等我们长大了,甚至像你们这些企业家一样拥有很多所谓的“成功标志”了,愿力来自于哪?我们很容易迷失。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找到一个绝对的力量——信仰或者使命。愿力,是终始如一,心里不会有第二个念头。佛家讲做事时内心如果产生了妥协、苟且和商量,哪怕没有人知道,这也叫“偷心”。当我们做事时,总是向自己妥协,和自己商量,就是自己偷自己的心,最大的窃贼是自己,偷走的是最昂贵的财富——心力资源。

 

定力

定力指自控力。定是专注,不改变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级别的专注力,专注力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训练定力最有效的方式是“慎独”,学会自己和自己的心在一起。你做到“慎独”了,你就有智慧了。一个能“独”的人,才能“众”。因为,孤独让你变得无需借助外力而自有力量。

    人的专注力是有时间区间的,过了这个时间,专注力就会散乱。佛教里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是坐禅,而我们在家人则可以静坐,学会和自己在一起。

    当然,现在有些人,当没有人陪伴时,会选择与网络、书、电视在一起,这并不是我所说的“和自己在一起”。你要学会把所有外在的信息、人际关系切断,只与你的心在一起。

    训练“独”先从浅层面开始,让你体味孤独;然后深层次,让你的心独自和你在一起,达到“慎独”。和自己在一起,观照你的心,反省自己,看着自己,渐渐的一切迷失都清楚了。

    当我们只和自己在一起时其实很困难,心里有很多不安,尤其是那些做错的事,我们不愿意面对。返身而成,成则明。当你返身而成时,你的心是安的。

    如果你能做到慎独了,你就能比较彻底和清晰的认识自己认识宇宙。把自己当成力量的源泉,成为别人的精神支柱,这都来自于你的心能“独”。来自于“独”后你的清明高远。如此,你才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提高定力,也需要戒律。戒,不是让我们牺牲自由,而是给我们自由。譬如,各种限速的指示牌在高速公路上最多,乡村小路上几乎没有,交通指示牌就是戒律,它保证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速度快而且安全、正确。有的人觉得这些戒律麻烦,但是,没有戒律的乡村小路却让我们跑得很慢,甚至有可能出现事故,恰恰牺牲了我们的自由。

 

慧力 

    慧力包含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是理论学习。思是思考理解。闻思合并起来,是理解的力量,而理解的力量来自于知识信息。

   然而,这是不够的。还应有“修”的智慧。

   修的智慧,不是书本理论的智慧,而是直观的智慧。修“慧”:是感觉的慧,是心灵的慧。我们要学会开发直观智慧的力量。

   如何开发直观的智慧?可以坐禅、观照、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会熏陶我们的感性素质。

   格物致知,是指去掉心中的挂碍、偏执和自我中心。心中障碍越少,心中显发的智慧越强。

   当我们把“心力资源”管理好时,我们才能真正在滚滚红尘中,从心力交瘁到心力充沛,心量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

16

主题

10

听众

9027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03-1-8
最后登录
2019-12-6
积分
9027
精华
0
主题
16
帖子
750
沙发
发表于 2014-6-3 16:42:14 |只看该作者
说管理,还是有些主观的东西在里面。要做到心如明镜就不能有任何的主观,才能照出事物的原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