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9-16
- 注册时间
- 2005-9-1
- 威望
- 0
- 金钱
- 24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07
- 主题
- 7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9-1
- 最后登录
- 2005-9-16
- 积分
- 24
- 精华
- 0
- 主题
- 77
- 帖子
- 407
|
许多毕业生在写求职信的时候望文生义,当真在用很恳切的语言向招聘单位“求”职,一副“求求你录取我吧”的口气。如果每个求职者都用“求”的口气,那么谁才能胜出呢?中华英才网的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尝试着将“我求职”转变为“职求我”,看看这一转变是否可行,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才能顺利换位。
8 s' u. C: O0 K+ A6 b
. _4 H) M2 _; i6 D; | 招聘公司是我的客户
( E+ \7 e( o( t, r) b! k" x4 u3 H
7 M* N# p0 f5 z9 Y, m: s: W7 n 如果同学们把招聘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客户,招聘经理是客户公司的负责人,那么咱们写求职信的时候就要有更具个性化的称谓,如王经理、赵总等等。这就要下功夫了解负责人及收件人的姓名。在校园招聘旺季,如果了解这方面信息有困难,而且很花时间则可以例外,只需统称“尊敬的招聘经理:您好”即可。
' e- M' {5 X. _* L, C1 b9 @8 r : |7 l- Z- Q* W8 o$ H! B
为了使你的“客户”愿意读你的求职信并对你感兴趣,你首先要想到的是应该节省“客户”的时间,信要简单明了,读起来不累。“简单明了”的功夫同学们都能认同,也有很多人的写作功夫相当了得,但很多人对“读起来不累”则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其实这也简单,就是指行文格式、排版等方面的讲究,同学们一是可以参照本书提供的范文,二是在平时多注意一些公司简介、广告词句的设计和排版。 6 A/ z, [1 w* _; k
% V9 I" ]& n: t4 L
如果招聘经理在读到你的求职信后,感到你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很适合他们的公司,那他们一定会“求”你去他们公司面试。如果在10年前提出这一“职求我”的观点,大家恐怕很难理解,招聘公司也很难接受。那时候还没有校园招聘这么一说。国内的单位招人就是向学校毕分办或有关院系的负责老师发出书面通知,列明招聘名额和岗位要求,等着毕业生去应聘求职。 1 a) r: a. v z0 n3 B: Y- s3 y
' Y+ {0 y: ^6 o9 L$ H$ H! C7 c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宝洁公司率先把全球通用的“校园招聘”这一方式带进了中国校园,其后,许多外企及中国企业随之效仿。如美国券商进入中国后,套用他们在美国开展校园招聘的形式,选择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每年进行定期招聘,之后按照华尔街新员工培训模式塑造科班的银行家。这里不妨简单解释一下这种校园招聘的思路。
* C- R+ J7 ?2 u: a/ b
' `+ E; O: T7 ^ 招聘公司先来校园进行宣传,介绍他们公司和岗位如何有吸引力,“求”学生去听,请学生按照要求递交简历。等吸引到很多学生的兴趣,收到足够简历之后,这些招聘公司就从“求”学生的角度变成了挑选学生,而同学们在写寄简历及面试中是在“求”招聘经理录取。一旦招聘经理在简历和面试中发现了优秀且适合的学生,并且得知有些学生很抢手时,他们又会从“被求”的角度再次转为“求”的角度。 . ^* L( x; ~6 U( C7 P6 Z; Y. ^
9 g' O' Z6 W/ t- I: }* |( b
在这一来二往当中,招聘经理有时得“求”人两次,“被求”一次。如果咱们自身条件优秀,至少在简历和求职信方面表现得优秀,那么招聘经理真的得“求”咱们了。从以上这个角度,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理解这一“谁求谁”的换位思路了。
d% g4 }& d. R; P( Y# }; L# ~' V - t1 A }' y. O7 R
但无论是求人还是被求,都不应该在态度上有多大差别,也就是说在被动的时候不要一味祈求,而应把精力放在认真准备方面;在主动的时候也不要自恃清高,而应始终把招聘公司当成长年客户一样看待,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