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7-6
- 注册时间
- 2008-6-19
- 威望
- 1
- 金钱
- 6862
- 贡献
- 9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695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509
- 主题
- 590
- 精华
- 3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6-19
- 最后登录
- 2009-7-6
- 积分
- 6959
- 精华
- 3
- 主题
- 590
- 帖子
- 1509
|
地板
发表于 2008-11-21 14:2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7、离职面谈:, f( r/ A6 O" u: c5 G
2 _3 S. K% x* D2 [8 s. x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6 w; b2 U* G: }7 x
- {0 {0 ^1 s) U' G3 I (2)沟通时机:7 n9 e) R3 Y. x" K: [( x8 b
) _# j5 J) q5 M: l# l" h. C* R* ^7 c5 `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 c% z; s8 |: _) ?) h
6 N, q6 N: ?& u* p! y) q+ V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
7 e$ J0 \( h6 _8 K9 S: [2 C
* B2 M4 C, n- M5 |8 T7 z/ Y/ q6 X 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7 c! Z, I0 M' [8 a
' b/ L2 R. j$ w( a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D+ @3 k6 K" E: s
: J, A7 U# h$ J" J- t 8、离职后沟通管理:3 _) V* h7 q3 N
/ h" `/ m7 x& o/ s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 E; s3 B! h1 Z" {$ W6 d1 Y8 M. t3 w1 N7 p, z9 Z7 u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6 c) X) \% X J# z& I+ E. ]5 w1 [* c' m* U) }
(3)管理方式:
' `6 T0 M* b" t# J
9 Q0 |5 I9 G0 j5 R) M9 z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5 Y9 i0 T" b( K* F7 R' Z6 \( I
" e% a' w, e+ b5 I2 S8 ]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G3 m+ G+ \+ f; j0 F
2 { b! Q0 T& b' ^* u6 Q1 J4 D# G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 O0 Z# h! {# W, `7 Q) W7 G
% c; F) s1 m7 {( ~, W( ^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
% h! R$ J; P& M, ?1 f+ h! b5 z1 A6 u$ H- X+ | K1 E: |9 r- w$ u2 ~
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7 G" r1 w$ e* |; ]3 i7 Q/ }8 T7 a ~3 P% Q6 E, c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m7 W1 g1 a/ T3 g: S4 N" ?% ?1 h
@. S6 }# i8 ]7 r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O' p) ^) K7 F' i; `! T
; X5 S) _ X" c2 G# v+ j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 [+ n; ^3 h5 j- N- v$ A) D/ M/ a+ X1 k5 h/ d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2 w. t0 s% h9 ?1 O4 U( z5 e7 f# M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矗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 p" G+ x9 o2 ]# [! b2 O2 i# M9 f U ? N: W, Z. w0 t* f |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矗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 M% X& R8 n1 d5 [, p- C& }2 q1 v, t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 f: m6 y7 r3 X% `: d9 l
- k; n7 K' h! w% {6 G$ H8 A% R*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