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属 KNOW-HR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KNOW-HR-(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1620)
均衡而高效的人才供给,是关系到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打造人才供应链,构建人才管理体系来满足企业提升绩效的需要,是HR工作的关键点。
2 Y2 D% ^" a+ ^' \0 F- {; u% A人才供应链打造过程详解所谓供应链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它包括,产品需求预测(计划)、原物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配送供应等过程。 对于人才培养来说,供应链的模式非常值得借鉴。比如,人才需求预测就如同产品需求预测(计划);人才招聘,就如同原材料/产品采购;人才培养就如同产品制造;人才调配就如同产品交货(物流/供应);而绩效管理就如同品质管理。 根据供应链的模式和原理,人才需求也能像“如同工厂制造产品一样,从生产计划、采购、制造、配送供应,到质量控制形成网链状结构”来满足,人才培育可以按“制造”方式、程序去进行“控制”,由此可以建立一个“人才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个“人才供应链模式”中,包括了人才规划、人才采购、人才制造、人才供应和人才品控等五个关键阶段。 / U. M }9 R0 b# d7 W
图:人才供应链模式 0 O/ o7 \; a2 s- x; Y! i2 {6 ]
01人才规划阶段 一般厂家在制造产品前,需要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确定品类、数量、质量要求和交货时间,并根据现有产能以此来安排生产计划、生产班次。 不过,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过去是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只能买什么;而互联网时代,厂家的经营模式转变为成了“C2B”,即以消费者、客户为中心,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给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过去是人事部门分配给用人部门(客户)什么样的人,不管能力怎样、适合不适合,用人部门就得接受;而现在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快、更好,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根据用人部门(客户)需求,提供“能力匹配”、“性格适合”的人才。 对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HR必须首先了解企业要往哪里去?在企业要去的“旅途”中,哪些能力特别重要? 了解和理解了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后,HR就需要去规划现在和未来的人才“规格及能力”。 所谓“规格”,就是这个“人才”通常是需要经过哪些基础教育、具备什么样的学历和专业资格;而“能力”要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品质”等素质,另一类是胜任该职位所需的具体技能,如,管理技能、业务专项技能和知识等。 比如,原来的销售人员只需要“推销”能力,而未来公司要从提供“产品”的制造商转型成为“服务”的提供商,那HR就需要对未来销售人员的人才规格、能力要求进行调整。 不但在新招人员时,要按新的“人才规格”和能力进行测评、考核录用;而且还要对现有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 在人才规划阶段,还有一项工作重点就是人才盘点。之所以要做人才盘点,就是要了解: (一)组织结构方面 所在公司、事业部的组织架构是否需要调整? 下一年会新增哪些部门/岗位?取消(或外包)哪些部门/岗位? (二)人才状况 哪些岗位的人才目前紧缺?哪些岗位目前人才充足? 哪些岗位的人才目前足够,但未来2-3年会紧缺? 哪些人员可以在未来1-3年内担负更高的职务? 哪些人员尚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但需要培训? 哪些人员尚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调岗?需要解除? (三)继任者情况 哪些人员可以列入关键人才? 谁是已经准备好的继任者?谁是需要继续培养1-2年的继任者? 哪些职位缺乏继任者? 哪些人关键人才还需要岗位历练?哪些人需要人际辅导?哪些人需要接受教育训练? 经过人才盘点后,HR就可以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制订“人才采购”(人才招聘)、“人才制造”(人才培养)计划。 4 Y5 o e* k. B* M/ x B
02人才采购阶段 在产品生产前,厂家需要根据预测或订单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与之对应,在人才供应链模式中,“人才采购”就是根据“人才规划”进行相应的“采购”(招聘)。 为确保产品质量,厂家特别会注重“采购”渠道,这对应到“人才采购”就是招聘渠道。不同的招聘渠道,其“货源”质量是不一样的,人才招聘也一样。 对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其招聘渠道也不一样,这就需要HR懂得“寻源”,即了解“原物料”可以从哪里来?比如,哪些企业、院校的人才是我们想要的?技术也好、销售也好,这些人才可以从哪些渠道(比如猎头、招聘网站、平面媒体、校园招聘等)获得? 当然,一般企业的“人才采购”都会分两个方面,一是招聘“现成人才”,相当于“成品”采购;即从其他企业、组织里“挖”现在其能力强、绩效表现突出的、且适合到本企业工作的人;二是从大中专院校招聘毕业生来培养,这就相当于原材料采购。 对于“成品”采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岗匹配”。而对于校园招聘,主要注重发掘有“潜力者”。 大部分企业判断一个公司人是否能与某个岗位相匹配时,往往会从两方面来进行考量——能力和价值观。能力匹配即指候选人是否具备与该岗位需求相符合的业务技术能力,比如从事技术岗位的,那就需要有对应的技术水准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当然,这些要求会被细分成不同的能力考核指标,它们能作为判断依据,直观地反映出候选人否具有从事该岗位的能力。而价值观匹配则更抽象一些,因为它无法被量化,需要一定时间来观察。 但是,价值观匹配的重要性不亚于硬性的技能要求,有些人往往能力足够,但在价值观上与公司不符,就会在完成一些工作时遇到麻烦。 这其实涉及到的不是单纯的能不能做,而是你能否认同公司的做事方式、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并快速适应企业的文化及工作方式。 在职场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不少从外企跳槽出来的高管进入到民营企业后,就会遇到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这来自于外企与民企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民企,跨职能完成工作的现象很常见,比如要求同时兼顾运营和人力资源工作,但这种情况在外企出现得很少。 使用测评工具可以帮助HR和用人部门确认“原材料”或“成品”的“性能”(价值观)、能力是否与规划要求的匹配,但不管哪种测评工具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从理论上讲,使用多种测评工具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只使用一种工具。
: G& Y0 }+ a- _) s* A03人才制造阶段 世界一直在迅速变化,然而一些公司却能赢得非凡的成就:他们年复一年地保持着稳定的盈利增长;他们一直在扩大自己的核心业务;他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市场;他们的业务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同时仍然保持着简单的风格,专注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最初源泉,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可复制性模式”。 而这个“可复制性模式”的核心原则有三条,一是“有一个强大的、高度差异化的核心原则”;二是“清晰且不容商榷的原则”;三是“闭合的学习体系”。 其中,“闭合学习体系”包括:向核心客户学习;从关键业务中学习;向一线员工学习。 为什么要实行“人才制造”?其目的不也就是要实现“可复制”吗?那怎样才能实现人才可复制?笔者认为,“规则、标准和流程”是前提。 也就是说,要实现“人才制造”可复制,必须将“人才制造”标准化、流程化。
' x( T# [9 n( _& Z; u图:人才制造标准化流程
3 x5 p" v" |& k( G: W其实,一家工厂要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产品制造商需有一定规模的厂房或生产车间,配置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而每条流水线上的设备、操作也是标准化的,这样,方能确保生产出的产品都符合统一的制造标准。 于是,为实现批量“制造”人才,我们首先根据自身的远景规划、经营策略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理念,对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人才规格、能力要求、培训内容实现标准化管理。 •组织标准化。以建立标准组织单元为基础,实施组织的标准化管理。 •职位标准化。设定标准化职位名称,每个职位按职位族、职位类、职位属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界定,并且使每个职位均有独立的代码,以利对职位进行管理。 •职责标准化。每个相同的职位,具有相同的职责、KPI和业务、财务、人事权限。 •编制标准化。人员编制需与人力效率相挂钩,并按一定的规则设定。规则包括,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人均产量、直接人员与间接人员的比例等。 •人才规格标准化。每个岗位都有标准的人才规格,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工作经验、学历要求、专业技能/证书、必要的知识、外语要求、计算机能力要求等。 •能力要求标准化。根据职位分类及职责范围,对不同类别,如管理类销售类、生产制造类、技术类、职能类,分别建立能力模型,其中既包含通用的能力条件,也包含根据职位特性所需要的特殊能力条件。 •培训内容标准化。每个相同的岗位,有标准化的培训内容,培训课程,使员工可以获得公司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有效的人才培养,培训只是一个方面。美国创造力领导中心(Center forCreative Leadership)曾做过一个研究,“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有利于个人成长?”,这个研究显示,经历过挫折/困苦最有利于人才成长,其次为“挑战性锻炼”。
+ a( ]* z& @6 c8 B# l图:什么样的方法最利于个人成长
+ |0 S0 v& v; h5 C/ _4 N- p- }为此,在我们的“人才制造”体系中,除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培训,还运用项目实践、轮岗锻炼、行动学习、教练辅导等多样化的培训发展方式来满足公司人才需求。
. ^2 b; A$ \& h( x图:人才制造方式
! U' |9 h6 H1 b/ C7 o; t$ e通过不同岗位的经验积累,员工可以多方面了解业务或生产流程,从而达到横向拓展。 比如,培养技术人员时,HR会提供包括技能型工种的专项培训与训练考核,制定了技术人员的“双轨”发展计划,设立技术革新发明专利及发明奖等;为了使新入职员工更好地感受到公司的归属感,以“新员辅导员”的教练辅导方式,使新员工快速融入立邦大家庭。 在“人才制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项目实践,会不会做、能不能胜任是关键,因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员工的技能,从而提高公司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在某公司的“人才制造”项目中,有一个“菁英计划”。这是针对公司一线管理人员(主任级)的专项培养项目,目的是为未来经理级人员做储备。 按照不同事业部或职能,分为DIY销售、工程销售、技术、功能、生产供应链等5个专业。主要通过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实践和轮岗锻炼来提升前线主管的能力。
: Q5 i6 L. i% k% ?7 O& ?图:菁英计划体系
4 x2 `5 F8 j l p; Y( R. F“菁英计划”分为三个培训阶段,每2个月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一周。 期间,HR会要求学员在参加培训的本年度内承担相关业务的改进项目(可跨部门协作),并完成该项目的改进和实施。改进项目既可自选,也可由其直线领导指定,直线领导负责对应项目的辅导。 至学习期满,学员须向人事本部提交项目改进及实施结果,并在由集团人事本部组织的、由公司高层领导、功能部门和业务专家参加的评审会上进行汇报,由评委进行评审。 “菁英计划”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在公司所有内部提升至部门经理级的主管,都经过了“菁英计划”的培训。
m" `4 Z* \/ k' m1 p04人才供应阶段 有了“制造”能力,特别是“可复制”的模式,就可以实现规模供应。我们通过内部招聘、人才调配、安排员工转岗和内部晋升等来满足业务部门人才需求,并且通过设定一定的后备力量来实现人才供应。 在人才供应阶段,需要重视的是企业内部招聘人才和转岗,这对于盘活和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率、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内部招聘、转岗比外部招聘成本更低,上手时间更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显示,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成本高18-20%,而且工作绩效更差。 另外,晋升内部员工,也会对激励内部起积极作用,从而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使其更愿意保持目前的工作,以获得晋升机遇。 在HR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制造”行动后,不但基本满足了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员工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 E- j# S* A# F" n& [' E
05人才品控阶段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检验手段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防止有不良产品掺入。 在人才供应链建设中,“品质保证”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品质保证”,所“制造”出来的人才不但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为此,标杆管理、绩效管理和奖惩管理对确保人才适任、淘汰不适任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有了这样的“品控”机制才有可能帮助企业阶段性地掌握员工能力状况、学习状况和绩效状况,并可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加以解决。 , v0 b6 g% s) s
『打造人才供应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HR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和分析需求,运用内外部的力量构建人才供应链体系,以内为主,内外协调,才能逐步实现企业高绩效的良性循环。』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HR知识汇,致力于为HR提供新鲜资讯、丰富干货、温暖交流) ' S$ Y0 b&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