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2-29
- 注册时间
- 2004-9-17
- 威望
- 0
- 金钱
- 4578
- 贡献
- 1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457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
- 主题
- 6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9-17
- 最后登录
- 2009-12-29
- 积分
- 4579
- 精华
- 0
- 主题
- 6
- 帖子
- 9
|
2005年,互联网上炒的最火的名词莫过于web2.0了。近年来,中国的媒体善长炒概念,的确,有些媒体靠炒概念,特别是IT类媒体,靠炒概念出了名。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也喜欢炒概念,或者跟风一起炒概念。
( c: @# O& _! u K
7 @3 j- k, e% p! u 且不讨论博客从何时开始的,但2005年,中国的博客算是大发展的一年。除了偶尔到博客中国看看管理类的文章,我很少逛博客,甚至BBS时代就没有养成泡论坛的习惯。 7 s7 a( X3 T! v# U) b$ t$ M
) z+ o$ D4 S& I& q) g 接下来说说即时通信软件。朋友们都说我是聊天圣手,打字飞快,目前本人键盘很多字已经没有,摸上去手感很滑,没有了原始材料的那种腻的感觉——平均每天14小时在线,在线即时通信软件就会挂着。
7 _" g7 V& K# J( c4 w) g
& S0 j9 r* ~! K+ n) j 最开始接触即时通信软件的是QQ,有段时间为了提高英语水平,申请了个ICQ,跟老外聊天,后来不用了。之后是新浪的UC,至今还保留着300多个号呢,但好久不用了。网易泡泡在推出免费发短信之后,用过一段时间。还有雅虎通……
& R# a2 x) l# ]6 n
# H& b' |" ~1 e1 k4 |$ ]/ H+ S, u" l 而真正始用MSN的时间,是在04年初。那时刚到某外企工作,同事们都在用MSN,怎么说我也是老网虫了,居然土得连MSN都不知道。Hotmail邮箱我到是有,不过因长年不用而反复禁用。
- ?. d2 Z% s1 x
1 {( Y, j0 z Y1 A 我的确是QQ的Fans,不仅号多,朋友也多。开始用MSN很不习惯,讨厌它那种分不清男女,不能自主给对方改名的作风。最过份的是来了消息也不招呼一声,三下五除二就摆在你面前。这点还是QQ好,来了消息小人头会在任务栏里晃荡晃荡。 * ^2 J$ Q1 u7 z: }/ k
+ {' X, i# z3 }: Y0 y9 Y
当然,同事都用MSN,客户也用MSN,我也跟着用吧。于是得出一条结论——使用何种IM软件不在乎你用哪种,而是你的朋友圈、客户群用什么。在此问题上,你不可能100%坚持自我,更多时候需要随波逐流。
4 Q7 `: l$ B/ ^5 u7 L( ?4 L
: V6 [$ w5 `& w9 O) o1 Y% w 不久换了新公司,更过份的规定是只允许用MSN,不允许用QQ,违者罚款。为此我还找人力资源部理论过:都是聊天软件,为什么禁QQ不禁MSN?难道我们民企要支持洋货不支持MadeinChina吗?HR部门给我的反馈很简单——MSN需要知道对方的Email地址才可以加入,而QQ则不需要,网上随便翻翻就知道了,这样容易使员工上班聊天,不务正业。唉!
. i! X. K9 x6 V9 M
1 S+ i6 @8 a2 K9 c8 J9 F0 U' ? 好在QQ有固定群组功能,方便我们编辑部的小编们更新网站首页时打招呼避免冲突。公司的规定在编辑部允许例外了!
$ u+ Q+ h6 v; I* z. Q
3 Y, I+ R. ]! T. m! h; P, B) b 可身边用MSN的人实在是比QQ多,无奈我也只好随时开着MSN。由于工作实在太忙,跟本无暇顾及QQ的新功能,再加上公司网络有限制,诸如QQ秀、宠物之类的东东在办公室根本无法显示/使用,我对QQ的新鲜玩艺渐渐失去了兴趣。
# S8 Q8 w9 U. W
' t+ D1 A4 Z, `* V% B. w. U 忘了什么时候,MSN推出Space,我是推出当天就申请了,像我这种互联网资源抢注者,一注就注册了十多个空间。原本就是为了多抢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名称,根本没去建设。不久发现,朋友们的MSN名前总闪着颗星星——大家都建自己的BLOG了,看来我落后了。于是加紧建设,我自己的个人空间很快也建好了。
3 H+ e/ I8 m' K1 l4 K' t6 v4 R& x3 ]" v3 a0 k$ O
我不得不感叹微软的强大——他们做事情的思路跟中国的IT厂商做法完全相反。微软搭建的是“正金字塔”型,底层架得很实,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办公软件,几乎是他的天下。互联网上竞争最激烈的邮箱争夺战,它根本不屑一顾——当新浪、163、雅虎纷纷打G战的时候,hotmail还死守2M小空间呢。仅是今年下半年,才扩容到25M,250M。尽管如此,可用hotmail/MSN邮箱的人照样不减。(当然和即时通软件绑定是一方面)。而这小小的邮箱,就足以支持了MSN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当Space发布,可以实现通过邮件发布内容的功能时,我立马抛弃了我钟爱的QQ——实在太方便了。至少工作时间,无论多忙,处理邮件是第一位的。被老板看到用MSN,QQ,似乎总有种负罪感——尽管是谈工作。但用邮件交流,哪怕是在聊天,也会被看作是投入地工作。从此我爱上了MSN空间。 9 x' z, L- z' N: ~/ w
; x- v. p7 G* c- {' q- s 有些跑题,继续说微软思路与中国思路。微软采取了一种很包容的态度,允许任何上与他一起搭建这个平台。 , @+ M& {& K/ z2 f) Q% e
+ d0 K6 C+ z* x4 ~% B! D) L
而中国的IT厂商,似乎没他那么开放。至少目前开发的产品,还都是基于微软这个平台上的。 ' ]; @7 X# Z; m. O: ~* Z$ J8 L
f W" y" c: X4 C) j& d 微软的东东是几乎全免费,反观QQ,则是能收费就收费,甚至一项功能,拆分成四五样来分别收取费用。且不评论腾讯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必定商业目的是挣钱——不管黑猫白猫,能挣钱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 [* A9 ^8 j. C% v* Q, `$ Z7 ~1 d
0 ?) a0 O$ M6 |4 I
从我个人来讲,真正迷上MSN就是他在推出MSN space以后。也许做媒体的人都希望自己出名,没事也喜欢发发牢骚,瞎划拉两笔——其实文章写得一点也不好,见解一点也不独到。经常和我交流的朋友,我都加他们MSN了。大家最爱MSN的闪屏,找人的时候晃悠一下就OK了,方便。MSN的魔发表情虽不及QQ那么丰富,但足够我们用了。
- F, u# R+ V2 {7 g0 n2 ^/ j9 ]( g* s! L: Q: W5 U# i
QQ常用的东东在MSN上都能实现了。 & }2 u) m& c0 t: I" |1 M/ }
& u* \' u$ _+ s! O8 A; p MSN的定位偏商务,而QQ的主体是年轻人,孩子。十一长假在家,闲着。好久没和QQ里的好友问候了,彼此用QQ聊聊天,问问好,找回曾经的开心,才发现,QQ好友大多有了Q-zone。其实我也有,就是从来不去管他,什么样我都不知道。
2 g" }( u- b# j$ y4 _9 E: ]' E$ c$ ^* o, v, t$ v' ~0 W' O
跟风折腾我的Q-zone空间。唉,没点耐心还真不行。装扮空间要一页一页地翻,用查找功能找免费的东东,只能看一页,翻到第二页就会没反映。买一件东东就要保存一次,否则一起保存经常会出现保存不上的结果。至于速度,实在是不敢恭维。没十分钟,我的耐心就耗没了——算了,不折腾了。能写东西就行了,又不是图样子。 2 T- u6 k% ^1 S( k. k
. f, {) i- Z' K* F7 {/ g% `
之后看了几个好友的Qzone,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水平,甚至根本没有文章,就要个摆设。 0 `4 C7 C b/ |- D3 q _6 B: n
/ b9 w. Y( Z5 {7 {
在空间上,腾讯似乎又输给了微软。 * Z$ P( d E i# m, y* z1 d. D3 S+ C
3 d/ u* v" I* F) S 接下来说博客,博客的火暴,web2.0概念的炒作,原因就是自我的张扬,个性的张扬。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大家都大的乐趣是做个人主页,找免费的空间FTP上传。这种模式固然好,但对那些不懂HTML语言或FTP使用的人来说,并非件易事——当然我要感谢那个时代,造就了我这么个HTML,PSD高手(自我感觉良好吧)。几年后,这块业务重新包装了一下,火了,甚至有挣钱的希望了。 ) o* w$ a6 V; _) z" j! g
3 Z* h7 ^6 D! X8 J4 C" |5 j% M
人人都在建博客,各大网站像争抢邮箱资源一样继续对博客资源开战,甚至为满足某些写手的虚荣心,把其文章放首页或大肆宣传。在我看来这都是争点击,争用户的手段。无论MSN还是Qzone,先天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忠诚用户资源,下一步比拼的就是个性化。 / t0 z' ?: k s5 _% U
0 c) m% ^/ S4 A- j1 w u 微软的中文门户做得不怎么样,我根本不看。而腾讯的网站,几年前根本不算什么。可略微精心策划一下,很自然地就挤身到门户行列。由此在个人博客的推介与宣传方面,腾讯似乎稳操胜券了。 " m' c3 O" `% m6 w F& y$ l+ t
. O _. V7 z# w2 n# E8 Z3 S* S
但在空间的使用上,MSN是100%全免费,而腾讯还是老惯例:部分免费,部分收费。据不完全统计,能够接受腾讯诸如黄钻、红钻收费的用户,不足1%,必定互联网从他起步,就给网民们养成了免费的习惯。 & l. z4 V; O1 z0 r9 i
4 f( G* X" D2 y" p% B1 T- S 最后谈谈技术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各自都有不足。MSN空间权限设置总出问题,而Qzone的速度似乎就没快过。然而从客户角度评测,微软的更实用,更好用些。 " U* s" q" Y1 D1 T. d
6 p/ c n. C6 k+ A& L 这里不是在对微软和腾讯的产品品头论足,而是完全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两产品进行试用比较。仅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