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威望
- 0
- 金钱
- 169
- 贡献
- 43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1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61
- 主题
- 34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积分
- 212
- 精华
- 0
- 主题
- 347
- 帖子
- 46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在国人的职业生存方式中体现出来。《工人日报》刊文说,了解分析这种变化,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规划、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与计划经济条件相比,目前中国人的职业生存方式发生了六大变化。 ' `# i( q7 @% `
$ n3 S% J: C$ w' @1 l7 Y* X 一、就业方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竞聘上岗”,唤起了人们对职业目标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感
- T* f) [# ^) m, F% C# W+ b6 ?& ~
/ N* `5 F. f; r 如果时光倒退20年,职业生涯问题决不是一个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国家就业政策是“统包统配”。一个人一旦被安置就业,就等于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生死合同,“从一而终”成了中国人典型的职业生存状态。在当时中国人的话语中,基本上没有择业、下岗、失业等词汇。曾几何时,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像是在突然之间中国人遭遇了自主择业、竞聘上岗、下岗裁员、跳槽失业等一系列陌生的现象:七十年代末的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九十年代末的国企职工下岗到现在的白领被炒鱿鱼、“海龟”变“海带”,这一切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 t( P. }9 B; R x1 W& }
# N: `( v G5 a" b" ^( ~5 { 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去的“天之骄子”现在不得不应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有410万大学毕业生,这支就业大军如何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绝不是单一的就业方式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某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也有不少大学生敢冒风险、竞相尝试。+ ?3 m, Z& R1 g8 ^. @
' Z m& w5 \9 ^6 x5 Z& p 二、职业地位获得途径的变化:只要个人有足够的能力、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2 ~% A6 y& z& n" w
! `, O% o/ D7 f; D* {4 |
在今天的职场上,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社会地位的获得,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纯粹自身的条件,而不是家庭的出身、社会背景等外在因素。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中国首富榜的变迁: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2001年刘永行及其兄弟;2002年荣智健及其家族;2003年丁磊;2004年黄光裕;2005年陈天桥。以上所列富豪中,除了荣氏家族外都是白手起家、开拓进取的。这可看作是中国由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 O; y; m( |2 a% B7 Q( x( p
/ t q" {+ n7 n
在封闭社会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职业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靠出身,靠家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社会家庭背景,单靠个人努力出人头地是十分困难的。而现在,只要个人有足够的能力、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社会声望高、经济收入好的职业,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 9 d& e( l6 f k9 H) g, k7 W+ `
% i7 U$ c* `4 B. z* g# r' k/ n 三、职业心理契约的变化:计划经济条件下那个虽不富有但稳定可靠的企业不见了,长期安全的承诺成为空话,组织保障变成了自我保障8 w F4 u9 o G1 Q
, b) V, j H% O9 v- g; G1 Z 心理契约是指个人与组织之间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双方心理上的认同与归属。20世纪80年代以前,组织有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结构变化不大,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心理契约的主要内容是个人努力工作并对组织忠诚,组织为个人提供工作安定性和长久性的保证。" D R7 G+ z- m2 }# _: ~
4 ~! j. D e, \( C. s: M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不得不裁员,这一严酷的事实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稳定的长期的雇佣关系。企业不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自己的那个“家”了——虽不富有缺少效率,但稳定可靠可以托付一生。既然组织无法承诺雇员终身就业,雇员也不必“从一而终”,跳槽变得日益频繁。
3 n' O& |2 \" Y8 P: c& T* M B5 l: r, g% Q) K
据一家权威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统计,目前中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工作一次,一生中至少要换7次工作。另据统计,营销、房地产、广告等行业跳槽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广告行业的人才流失率约10%,大约每人平均一年跳槽1次,营销和保险行业最高,每年达到了30%,房地产大约在10%至20%之间。雇员和组织的关系更多变成了利益交换关系,长期安全的承诺让位于自己对自己负责,组织保障变成了自我保障,所以个人需要更多的自我职业生涯的管理。/ k. J- Z) w4 L
$ f3 v, }' B. K2 U# {" J% `+ J" }
四、职业流动方式的变化:由于频繁跳槽,职业流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不仅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间流动,也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专业间流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