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2-19
- 注册时间
- 2004-7-30
- 威望
- 0
- 金钱
- 740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4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2
- 主题
- 3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7-30
- 最后登录
- 2010-2-19
- 积分
- 740
- 精华
- 0
- 主题
- 3
- 帖子
- 22
|
地板
发表于 2006-7-25 16:2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精华)(转贴)副总要离职。。。。。
专家意见:, e8 Z3 H9 M$ `" O
4 H, } D: @3 P4 K2 p% e& u; e1 _ H6 f) j+ R8 T
在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没有哪个人重要到不能被取代
$ d8 T! q' l2 y6 f# b- f5 U" S: u3 r9 G+ A' k
虽然陶辞职并非一时充动,但郑如果下真决心,动真感情,动摇陶的去意也并非没有可能。整个过程中,郑至少有三个误区:
$ C3 s3 l! B# p% r2 f, C" H5 \- p# B0 n; ]8 v" V
* j" P) }, _+ E7 M3 W3 P
8 Q, u# `/ Z; V/ ?2 p1. 措手不及的无效应急。与陶面谈前,郑没有想清楚,更没有想好应对这一危急的策略,以至于对陶采取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态度。郑应充分考虑到陶离职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诸如陶泄漏公司商业机密,谁来接手他手上的工作,以及陶的离职对公司其他同事、公司气氛、公司客户等的影响,还有董事会的压力等等。郑首先应不顾一切的挽留陶,其他问题和想法可以稍后处理。或至少应设法暂时留下陶,给瑞鹏一个解决危机的缓冲。郑应当三顾茅庐,放下架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也许事情会有转机。只要郑下真决心,动真感情,动摇陶的去意也未必不可能。/ I. m7 q0 o1 Z( V0 U- I) A6 e+ I
! D- p0 b0 T# Y9 b# M& J
c/ N7 \: j/ m* R6 ~, d' A
( v( T. X. d- ^' ~0 [2. 叶公好龙式用才观。这是管理人员常犯的错误:一方面求贤访贤,另一方面又畏贤妒贤扼贤,即限制性使用人才。事实上,除了现实回报外,工作的挑战性,自身的发展、自有价值的体现等都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普遍追求。限制了人才的实践和发展舞台便是限制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信任换来的是忠诚,防范换来的是疏远。郑不仅要要为人才设计相应的职位、报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还要在在具体的工作中给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逐步提供更大的舞台让他们建功立业
* y5 `* ]% j, A( M2 g L, h; z+ h
# h) d8 U( }4 R2 c
! F/ o5 |- N5 d. \2 x1 M, u+ O; C+ [( c: ^6 C
3.毫无准备的人才战。郑缺乏人才竞争意识和人才竞争的危机感。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郑打的是一场无准备之丈。瑞鹏公司首先缺乏对人才的甄别认可机制,其次缺乏保障人才的发展机制,再次缺乏人才的奖励挽留机制,最后缺乏管理人才的继任机制。所以郑就不可避免的遭遇人才危机,而且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 Q- g+ Y: O7 e$ a. E! `" r
$ L% L C( V" V1 n0 r7 S! k
R& D7 o8 f1 ~5 u/ j
, S0 D1 B3 f; F3 p综合而言,至少应当做三件事:设法挽留陶;善用人才;使人才建设制度化。
* `0 M5 D' C$ Q/ v/ o/ l
7 U. F. X# ?+ Y/ ^/ n
: u# _) }. |0 m# T0 ^本案中,陶的离职给瑞鹏带来一系列危机,本质上反映了瑞鹏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果郑不能清楚的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自己,不能突破自己思维的框框,那么这一事件将成死结
' ~, J: l" l" ^8 y
5 q3 A; P3 S8 k0 t
! g S% ~2 k4 `) r A
" c1 U8 g9 B5 |1 U+ _. J* `具体到本案:郑首先应当反省自己,加强沟通。在马会见面时,可以先谈谈其他话题,缓和一下气氛,而不是居高临下,直奔主题。对陶提出辞职,首先应当争取使陶收回辞呈;如陶去意已决,应争取让他完成GMX项目再做决议;如陶不愿久留,则应准备善后事宜。
3 x' @: u ~1 i. Q+ I1 w3 w" j
) u" Y @5 W* `6 e$ J
3 O5 L. ~: x1 b
2 z9 @- u, A3 U要挽留陶,郑必须以情动人。郑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陶开诚布公的再谈一次,请陶留下来辅佐自己。郑不妨就送机票到陶家,放其假休息,说不定可以争取到其家人的支持。相信郑与陶的家人是熟悉的。或者请谢董出马说服,说不定陶会卖谢的面子,一旦不成功,郑也较容易向董事会交代。也可以请吴江龙出马劝说,毕竟是一个项目团队的兄弟
: N1 A) \, K9 l% `. F" D
" B6 k$ K; O6 U p# J. o7 x& a b% ]0 S! f0 X
# N9 V: X s! e4 A7 w
同时,郑应当直接与海兴公司总裁联系,询问有关陶加盟海兴的传闻是否属实。可以用半开玩笑的口气警告对方,不要挖自己的人。这样,如果确有其事,海兴或许会有所顾忌,从而不会操之过急,使瑞鹏有时间挽留陶。
7 R1 T( X1 w ~- ~4 Z0 |, V. l" ^5 N3 u: g# }8 c
$ _3 g/ q T: k' z8 v' l6 V
* Y% M4 b1 }" c" Y' {如果陶坚持要离开,可请其多留一段时间,以完成GMX项目,帮助公司平稳过度。陶很有可能在盛情难却之下答应,暂时留下来。那么郑应当更加信任他,多与他沟通,说不定等GMX项目结束时,一切危机已经烟消云散了。8 `7 H2 S, i; ^& A8 f! G; U
7 I6 C% y4 A5 ?( ~
$ ^6 E. I& N6 B7 F" E5 D9 `8 f9 j7 g9 A; w+ G" E5 E
如果陶坚持尽快离开瑞鹏,应请他本着本着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原则,做好交接,尤其有关GMX项目的工作。同时充分肯定陶对瑞鹏的卓越贡献。甚至可以开一个有档次的欢送会,真心祝福他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更好,更如意。并坦言,如果去海兴,希望不要挖走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必要的话,可以给予经济补偿。
1 u- c2 I0 n' ?7 y% R. g* h( N6 Z r6 o1 ?8 k
% ?% W) {# o0 @* Q+ O) S" n2 O
$ t3 y w3 a b% Q% n# W以上对陶可谓仁至义尽。如果陶日后作出对瑞鹏不利的行为,想必会受到良心和瑞鹏员工及同行的谴责。1 k$ M# m1 B0 j! c/ b
5 e4 s' U# t8 Q& q% I+ u
7 S: P( ]7 v) t8 g7 z
( X; |7 ]" n6 u( G5 u i瑞鹏由于没有与陶签定竟业禁止合同,同时也没有陶泄漏公司商业机密的证据,所以起诉陶显然不妥;与其他高管补签竟业禁止合同也不妥,瑞鹏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而不是火上浇油。3 W( k f" u/ V% q5 q# g4 \4 v
, d/ _2 _+ X2 a& @) n* U5 J6 E( L
. Y& b' O6 \8 G可以让吴江龙来接手GMX项目,但不宜任命他副总。应当与他坦言,陶的离职,也许意味着他的晋升。充分肯定吴江龙对项目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他与副总职位尚有一定的距离。( b \5 h, U& |: ~. A
! F; K: A* s# V- q6 @
7 y0 |+ G% q4 n6 D* N) F& A' b4 Q! z! \
郑必须清楚陶辞职的严重性。必须和其他高管层及时沟通。如果可以,请陶向员工公开解释辞职原因,请陶与项目组其他成员一起去客户那做好交接。郑要向员工强调,一切困难都会过去,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发展。说不定公司会借这个危机形成更强的凝聚力。人在困难的时候最容易抱团。
. G. \" s Y6 N& a& T8 V0 _) R
/ c/ h/ }' ?2 C' x8 q. B* |8 ?2 Y 郑必须和人力及其他高管总结回顾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提出和形成人才建设的有关机制,预防类似的危机重复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