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2-27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10
- 金钱
- 2752
- 贡献
- 126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86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00
- 主题
- 494
- 精华
- 5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8-2-27
- 积分
- 2868
- 精华
- 5
- 主题
- 494
- 帖子
- 1400
|
沙发
发表于 2006-8-2 15:5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抱团计——如何编织必不可少的关系网
有一次,司马效率对万魏军迎战,恰巧遇上蜀军更代到期,10万蜀军中调换二成回乡,老兵只有8万应战,刚到的2万新兵,缺乏经验,作战实力必然大受影响。
) z6 d. h4 n0 z1 b5 I6 G3 @+ v' Z0 I: {
蜀军将领非常担心,向诸葛亮建议,要把还乡的2万人也暂时留下。可孔明毕竟老谋练达,不肯失信于人,他借机施恩,坚持让该遗回的兵士按期按例一律准予还乡。
: V( V$ J/ f1 A' Z& F4 `; x
/ s1 A6 c. E5 \0 e 这话传开,全军将士感动,大家觉得为这样的统帅效力,死也值得。于是,原该回去的,纷纷请求,志愿留下一战;本应留下的,更加奋战。在战场上,大家奋不顾身,以一当十,把人数多过三倍的司马茨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 v! q. Q! F1 `- q3 M
# z, r2 H: @6 o; S) n
2.多建立有用处的关系 8 @/ `0 f' P7 q: Z. D, q* B" K
2 y- X! i6 ~( m5 d6 u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自危,人人都有其程度不同的压力感。试想,如果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如果把友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决不了生计问题,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 H2 t6 ^) x# M" p9 c
- K8 Y$ `" k( Y& S
“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办事时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又“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你不通过“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地办成几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谊”只能是虚设。
8 ~0 V+ y" w. d8 m9 Y; G/ L' S4 i" m3 Z! f5 Q
没有用处的人,你给他帮忙,只能让他空添内疚。多帮有用处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帮好朋友,两者并不矛盾。话又说回来,为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帮了你,而你不图回报,岂非“不够朋友”吗?
8 P! Z6 ]# `& f& ]
+ A4 Y1 V1 \& m: c9 X& a) @9 Y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0 g5 h0 i4 B2 h- x8 Q w6 c. H9 E. u5 M% T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 Q7 E6 o, k- W6 A/ o$ E/ S" U2 `- }8 Q1 D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 t6 u* b, n8 Z. d* \9 n0 O; T5 R4 ]4 o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分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
3 r. H Q8 n- {" H7 R6 n
# n" [5 c1 ~) Y 目的十有相同需求的人一关系 / N% t. S. S# `: S" K7 V1 H2 U
$ p, r, Z& Z; K7 N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