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5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威望
- 2
- 金钱
- 7337
- 贡献
- 51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85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79
- 主题
- 6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最后登录
- 2013-7-15
- 积分
- 7854
- 精华
- 0
- 主题
- 620
- 帖子
- 2879
|
[color=#0000FF]不好意思,经过baidu,发现作者非常混乱,现原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如谁知道确切的原作者,请与我联系。我会立即署上,谢谢![/color]+ p4 T4 {( {7 R$ N% E! i9 T
2 U; k2 b) b7 v+ k/ j
很久就想写些东西,困扰着我九十多个日日夜夜的问题。我一直想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情感总是无意间显露出来。于是放弃了论文的方式,选择了散文。 q: ^+ W6 n/ a; X* u
" I, L7 c- a4 u" Z4 @1 T. b
准备进行绩效考核方案和薪酬改革方案时,想破了脑袋总是想不出好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现状呢?当问题慢慢被解开的时候,吓出一身冷汗。自己并不想承认这样的现实,不想说。4 g" c6 Q% p$ ]/ u7 q
4 l9 l2 a0 K, I
当小宗兴致勃勃地将绩效考核方案给我看时,我说了两句话:我们都在想绩效考核怎样适应公司的要求,而没有考虑公司能不能适应绩效考核的要求。如果你真的要写方案,等看完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后再写。 绩效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改变,从本质上说是利益分配的改变,是真正的改革。我没有经历过改革,但是当初报纸上特意强调的朱镕基在看商鞅变法时泪流满面的情景这几天总在我脑海里浮现。
' n H; d' b& x" E' @ C! }0 w q4 y' S1 t; L
光从理论上看,我就看不出我们公司现在具备了实施绩效考评和薪酬改革的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薪酬改革方案制定后,注定了要就成为一只替罪羊,这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宿命。当替罪羊是无法选择的,但是,要成为商鞅还是戊戌六君子,我们可以选择。历史,已经将我们的结果写在史册上了。 1 y0 Z+ Y( M5 w$ b+ n8 {' p
3 s, @, Y* f4 W5 c0 | s: P
一、 商鞅——让伟人落泪的悲剧英雄 提起商鞅变法,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上学的时候只是背诵他的改革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1 D% n7 Z# |5 C+ r
# L! J5 r& W9 P) E; k
我们没有太多去渲染在措施背后的故事,去体会变革的辛酸。当商鞅的改革措施提出来时,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因为他们无法世袭爵位(无法凭关系在朝中做事)。贵族群起反对。秦孝公不顾众人反对,全力支持商鞅。变法推行,为了挑衅,太子的老师(在当时至少也是高管级别的人物)让太子去做违反变法的事情,破坏变法,又污蔑商鞅的措施不行。秦孝公一怒之下,割掉了太子老师的鼻子。4 |' g) b* J% r; Z
2 L% Z! C' l) ~. z* ^
众人恐惧,变法得以推行,秦国大治。 商鞅终于被后来成为皇帝的太子杀死了,五马分尸,一代改革前驱者就这样以自己的悲壮向后来的改革者诉说着改革的残忍。但是,商鞅的改革措施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被废除,他的措施被秦国的国君一代代推行下去,直至统一了中国。而商鞅变法也随着秦国的统一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改革案例。
$ l& h0 i1 S9 ?" X1 @% z; |" F" S, A* G7 z
商鞅的命运遭人同情,但他毕竟在历史上是以成功者的身份享受着后人的景仰。看看一千多年后清朝的戊戌变法,改革者又多了几分惆怅。 二、 戊戌六君子——血泪的改革 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在康、梁的帮助下推行的,改革措施先进: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但是改革在坚持了一百一十天后,随着光绪帝被软禁,康、梁逃到国外,以“综观国外,改革必要付出鲜血,然中国尚未有之,今从嗣同始”的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场,戊戌变法也就宣告失败了。 不管成功与否,中国的改革史充满鲜血。当人们在谈论人力资源部大权在握的时候,我从历史和许多人力资源总监的传记中看出了无奈:人力资源部常常扮演着替罪羊的角色。, J. x# @" `1 c0 e. @; E
6 B+ r5 n8 C( {) }) I( z但是商鞅和戊戌六君子的命运又有所不同,他们的故事留为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和经验。他们的生命已经将我们改革的后果告诉我们了:[EDIT]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6-9-13 17:06:43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