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4-30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3203
- 贡献
- 145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34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42
- 主题
- 44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8-4-30
- 积分
- 3348
- 精华
- 0
- 主题
- 445
- 帖子
- 1342
|
板凳
发表于 2006-11-30 14:4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寓人格分析方法于沟通培训
一、用三个圆圈来表示人格的三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来建立交流模型。- m4 F3 ]2 l0 G0 i
& `& {7 Q1 s7 k0 G7 p$ `3 u P代表人格中的“父母”人格部分。是“教导概念”,起着教育与批评作用;A代表人格中的“成人”人格部分,是一个“思考概念”,架构理解力,想出解决事情的办法;C代表人格中的“儿童”部分,是一个“感受”概念,是“想要”——动机——的发源地。- F1 C2 P! C+ T% P* c- J7 I
' \# ~& P8 p' K: A2 Q6 g0 T 让学员们想象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自己的身体只是一个皮囊、一个舞台,三个人轮流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有自己的特色和规律。而每一个和我们交流的人,他也不是一个人,是三个人。学员就基本上能够理解人格的这三个概念了。在理解概念后,就可以构建交流模型,让学员看到从人格分析角度展现的交流规律。& \6 ^! ^: C3 J, Q( s
2 _6 q3 N" a5 v5 V% g( E8 O 刺激和反应在P-A-C图表中成平行线时,这个交流是互补的,而且在理论上可以永远继续下去(见图一);刺激和反应在P-A-C图表发生交叉时,交流停顿。张三、李四在做交流,实际上在场的是六个人,就是人格中的六个部分。
! N# [* q8 u$ B, H }' D6 a7 x
, S, J1 y) k8 i+ ^: F7 C0 W4 }9 |1 @ 而交流的第一个原理告诉我们,在沟通中,当一个人处于“父母”人格状态,处于教育和批评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沟通的对象如果能够判断其所处的人格状态,那么就不会造成沟通的断裂或者不愉快。比如,客户在投诉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处于“父母”的人格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受理人也处于“父母”状态,指责客户使用不当,指责其不讲理,将会造成沟通的不愉快。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要保持沟通顺畅,就必须是平行线沟通,而在沟通顺利的基础上,保持沟通的高效性和愉快性,最好是“成人”——“成人”互补式管理,尤其是在工作当中。
1 T6 l d% r! ^7 x0 S4 _9 k' E# v* \7 T
二、运用学员们熟悉的案例、对话让他们感受、分析,一方面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另外一方面锻炼他们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v. W& o0 v5 n! a
% O7 i, t: W' i; p- J' d0 c5 D 列举一些特定的平行或交叉对话,让大家一起来分析每一句话是“人格”中的哪部分在讲话,对话是交叉还是平行的,为什么可以进行下去?为什么进行不下去?大家一起来分析。
4 ~$ Y# x o* w; b1 a9 O# {; G% D& X( D3 K4 Q
三、让学员自己提出案例、进行分享、追踪,体会如何通过人格分析来促成沟通问题的解决。
* q: a: Z6 }) V( C$ |3 j) P- G' h( _5 T# b
在一次培训中,一位学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沟通问题:公司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员工统一着装。他有时候会忘了打领带或佩戴胸卡,每次公司文化建设部门的同事过来指正时,他都火冒三丈,而且心里很难受。学员可以就这个问题分组讨论:那个火冒三丈的人是“谁”,是人格中的那一部分在起作用?原因是什么?他现在能做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经过现场的询问、跟踪和分析,发现这个学员在小学时候有有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学校要求穿能够扣得上的衣服上学,他因为家里贫困衣服破到扣不上,就借了一件女式服装穿,受到了其它同学的嘲笑。所以,每次别人谈论他的穿着,他就想起小时候的事,会很恼火。人格分析理论认为,所有曾经的感觉不能够被消除,但可以在类似事件发生后重新做决定、重新感受。所以,我们就现场询问其他学员:“你们觉得这个事情,小男孩做错了吗?”大家都说他没错,是嘲笑他的人不对,还有学员表达了对男孩的佩服之情。这个学员很感动,大家的鼓励和分析让他自己体会到了轻松释然的感觉,这个感觉被记录下来,当下次有人再指正其着装时,涌上来的可能就是轻松的感觉,沟通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 p) F' v; W% S# R* V# h
0 ^7 W3 d9 {3 W: C- ? 通过这种案例分析的方式,学员就快速掌握了整个人格追踪的方法和步骤,也学会了一种从深层次去认识和解决沟通问题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