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7-19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威望
- 0
- 金钱
- 641
- 贡献
- 17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1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589
- 主题
- 499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2010-7-19
- 积分
- 817
- 精华
- 1
- 主题
- 499
- 帖子
- 1589
|
刚刚过去的2006年,从零工资就业、名校生养猪论、港校报考热,到疯狂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技校回炉、教育部严查就业率造假,无不体现出知识型劳动力市场的“紧张”。8 ]+ p7 s( n) P( S3 D- l4 K
# ~* C. _+ l1 p+ z7 a7 |;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文件称,2007年,中国就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难题。
1 k7 |0 N! K) X& g7 l% L
8 K% Q, n3 x, q9 k$ F" o困难重重
! ]* t3 [- k, g; G4 s; p; A! _; _" `
政府数据显示,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
1 Y2 s) Q: E9 ]& D6 e" Y2 i5 X( E( \
3 ^. H. k# H9 S. T2006年100多万未就业大军,加上新增的82万毕业生,2007年的大学生就业将是“相当严峻”。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失业所带来的挑战。7 `, C( _% {/ G! ^2 W0 g6 k
* a4 G( }( ~: w
有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
d8 p) x7 u% V- G h/ v
( y; h: r) t- ~ e. p2 g" Q5 v2 E对联的内容虽然夸张,但在一定层面上,却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m5 Z9 c3 u* D9 B p3 f5 W9 _# l+ ~
2006年8月10日,上海《新闻晚报》报道称,据智联招聘网与央视的调查,在接受访问的5296名大学生中,69.2%都表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愿意在一家相对理想的单位零工资就业”。4 z$ O P& G3 M$ P
2 N' c: n9 p. `) s( @; ?- H$ c3 Q另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1200家企业提供的信息是,34%的大学生求职只要求月薪1000元。
# t, W# g6 u% w4 C3 }. L: m2 }' s; I: _+ T% Q+ ~
争议不断! q6 F5 r) ?8 J& P: b- d" z$ ?7 j& f
8 E; G, M' U) y/ I( Z; V' ^* q6 i/ C因此,2006年出现公务员报考热不足为奇。官方提供的数据是,报考开始日起仅半月内,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并通过审查的人数,就已经超过60万人。9 N2 e P) e( R1 d1 t1 s6 j
- C8 R4 e1 J/ A9 z: j( I
其中,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干部人事管理一职,计划招录2人,竟有近万人报考并通过审查。一些报名网站甚至因为拥堵而瘫痪。# Q$ U$ P/ E" H
1 h% K; Z( r/ |$ t有专家明确表示,所谓的公务员报考热,只是就业难的尴尬侧影。“双向选择”已经退化为“单向选择”。
; j% D; h1 U0 l& d% |% _. z0 c. h1 Z! K( m& a' E2 p7 x$ i
除了“零工资就业”、“公务员报考热”,同样引发大争议的,还有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名校生养猪论”。
7 U: J$ [7 X" d% ^* M, H
5 E0 K/ \( q S3 R-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11月28日的发布会上称,对于某名校毕业生生养猪的事情,媒体大可不必“哗然”。因为有知识的人去养猪,不会是单纯的重复劳动、简单性劳动,而可能创造养殖业奇迹。3 p! {6 y! J( Z) Y' {
+ `6 y; D/ c/ T: k8 g# E5 d实际上,整个2006年的就业领域,让媒体“哗然”的事情,不仅仅是名校毕业生养猪,比如艺术学校学生陪酒、大学生去技校“回炉”等,都广受社会关注。 L6 l6 [2 x# k. Q/ R% o$ b9 l
. h1 k0 l5 p4 t* g8 `+ \
根据《现代快报》的报道,2006年10月份的某天,杭州的某个舞蹈学校,就曾借“实习”为幌子,送22名未成年女生到当地娱乐场所,充当陪酒、陪聊女郎。
% j8 A8 j( V& y$ [. a/ r0 i6 ?. `
/ O' n6 f( h) q! O7 d( Z2 k8 g/ I另据《贵州都市报》的报道,8月16日,北京科技大学一位毕业3年的本科生,“回炉”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成为该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名中专学生。* i" |% t3 f- S3 V. [9 ?
7 [9 U* L& H6 }/ S x政府重视
) e. k8 E; }5 k' d# `; v9 i4 K/ T8 Z% C+ R; I$ H o: a, e7 k
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北师大青年学者田永坡认为,其核心其实还是“社会公平问题”。他认为,政府还应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岗位,如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0 _1 L2 J' Q1 q
% o: ]4 H9 m5 i5 P A) g- z6 b: ]另外,田永坡的建议还包括,在大学本科最后一年引入职业教育,让能深造的继续研究型学习,让不能深造的补上技能一课。! Q R- T+ r" ]6 n! ?, X3 T
7 p0 |9 s1 N4 M' \6 D
这些建议内容正在被政府讨论。这让国民看到了2007年的希望。
6 R) k" t4 _0 z5 e0 k. ?7 k: r5 l, ?2 `2 w1 X# v \
12月1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7年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在就业方面,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
$ c7 J# v4 s1 [5 L, G) {9 a8 @: Z8 l1 T0 i: ^# B# g: @( |! }! ^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11月中旬,国家总理温家宝曾邀请有关专座谈,希望借力转移低中端剩余劳动力。并称,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为此,中央将在5年内投入140亿元。2 Y3 q# b# [( E" M4 _# x, [: G
+ ~8 v# `* ?% i# Q9 b" F
在11月28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透露,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已经确定,把2007年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全面服务年。据了解,中央2007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登记失业率将严格控制在4.6%以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