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2371|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复制链接]

20

主题

4

听众

3547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8-31
最后登录
2011-5-28
积分
3547
精华
0
主题
20
帖子
1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3:22: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请教有什么好办法统计员工流失率的吗?有相关制度表格可以参考吗?

5

主题

4

听众

480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7-5-11
最后登录
2018-3-26
积分
4804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467
35
发表于 2007-8-3 16:48:00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我们采用的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试用期之内的走的人员,不计入离职率计算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听众

18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3-21
最后登录
2009-11-19
积分
187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40
34
发表于 2007-8-2 16:49:00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受益,专业人士还是很多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听众

19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8-1
最后登录
2007-9-10
积分
19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9
33
发表于 2007-8-2 10:15:00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人员的流失率是不同的,但被辞退和解除的人员不应该包含再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

听众

2597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06-1-12
最后登录
2023-7-14
积分
2597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570
32
发表于 2007-7-31 14:19:00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5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5-1
最后登录
2009-8-23
积分
5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35
31
发表于 2007-5-2 22:03:00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4

听众

3547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8-31
最后登录
2011-5-28
积分
3547
精华
0
主题
20
帖子
125
30
发表于 2007-4-30 13:2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欢迎补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4

听众

3547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8-31
最后登录
2011-5-28
积分
3547
精华
0
主题
20
帖子
125
29
发表于 2007-4-30 13:2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欢迎补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10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7-2-8
最后登录
2008-5-12
积分
10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5
28
发表于 2007-4-28 22:06:00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统计人员流失率?

公司不同,流失率参考值也不同,10-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6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11-7
最后登录
2019-12-20
积分
12842
精华
0
主题
323
帖子
519
27
发表于 2007-4-27 21:24:00 |只看该作者

人力资源流失率的统计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离职率在离职管理中常见的算法有三种。 方法1: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方法2: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100% 方法3: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100% 方法1最为常见。其分歧主要在于计算比率样本(分母)的选择。方法1选取了期初人数和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作为样本,默认该平均值是企业期间内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平均被管理人数,其离职率相应用来衡量期间内离职管理的效果。这种离职率较为适用于人力保持稳定或者稳定增长的企业在中短期(半年,季度,月)衡量离职率。但是,由于企业在一个完整年度存在离职的淡季和旺季,运用该离职率公式计算年度离职率存在期初和期末都位于年度内同一时间点,样本无法准确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数目。例如,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1月份(离职淡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高估,进而离职率被低估;如果期初和期末都位于7月份(离职旺季末期),会造成样本的低估,进而离职率被高估。 方法2选取了预算员工人数作为样本,它主要应用于对年度离职率的衡量。因为预算员工人数是企业年度对人力维持的目标,所以它代表本年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样本,其比率表示员工离职造成对年度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预算员工人数不受月份影响,不存在方法1高估或低估的情况。由于样本的标准化,它往往被用来对集团内各企业离职率的比较。 方法3选取了期初人数作为样本,它多用于对短期(月)离职率的分析。在一个月内,新入职的人员尚处于入职考察期,一般并不会离职,离职人员往往是月初已经在职的员工,后者也是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样本。对短期计算离职率采用这种方法会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这种离职率通常用于对月度离职率的趋势进行分析。 这三种方法的离职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离职率以及离职重置成本。离职率的计算方式是离职分析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它的计算逻辑、考察特点和不足,才能进入更深一步的离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