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5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威望
- 2
- 金钱
- 7337
- 贡献
- 51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85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79
- 主题
- 6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最后登录
- 2013-7-15
- 积分
- 7854
- 精华
- 0
- 主题
- 620
- 帖子
- 2879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表明仍有一些农民工未签订正规合同( X6 @' H. K1 b" g8 K/ g0 z" ^
& u8 Y0 B0 {) |# V: B+ K6 Q 劳动合同法草案聚焦热点矛盾———, X* U0 w; K. ~
5 K* k @2 R. T# e/ }
■关键词:恶意欠薪7 i$ @2 p3 [( J# ~$ O
9 ~) P* F: N8 c, _4 n 应出台针对性处罚规定5 A3 q+ Y/ g# F4 }4 j3 V
. A4 |; M9 v6 ^) c( P
规定:草案第五十五条规定,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s0 Z- T5 K9 K; D" D* {0 n
2 |9 [: v# x/ Z( q3 @' b {, z. V
观点: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认为,劳动法执法检查发现,一些用人单位恶意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由于对这种行为缺乏有效手段,一些业主甚至在拖欠工资后恶意逃匿,以此谋取非法利益。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 W$ ^) ]3 _2 y: Z, ?! X
: W2 O2 V! g" t% c 建议草案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罚规定,加大对这种行为的惩处力度。7 i0 ?2 Z6 G: m2 |' _
, s4 O4 `. C& e" D# j ■关键词:试用期* X. c- |" U! Y8 U$ S
; k7 C9 p/ p5 F 应对试用期工资加以规范
3 l5 [* v1 S" @ l" h6 F7 @; h* `' e2 L
规定:草案第十三条对试用期问题作出了规定,即“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非技术性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技术性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高级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e- p( B& R7 w. S) |
' o! U* C% R* C$ r 观点:一些地方和单位提出,本条中“非技术性工作岗位”、“技术性工作岗位”及“高级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没有明确的界定,缺乏操作性,给用人单位确定劳动者的试用期以很大随意性。如果不能作明确的界定,建议沿用目前以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确定试用期上限的办法。
/ L7 _$ a' U4 A$ h( F3 T/ N; _6 m, K( Z% K( ^) J- f
一些地方提出,针对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劳动报酬普遍过低、大量存在的用人单位不给付试用期工资以及其他以试用期为借口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草案应该对试用期工资标准加以规范。
& b5 s) U6 Z& q7 f7 Q) r. ^* T2 W/ e1 s3 n E
■关键词:合同解除和终止" h9 v7 \ [; Q7 u1 g
. \! {) ~% ^3 u3 l 用欺诈手段解除合同应视为无效0 o% l% R4 w6 {" M: X2 j5 P
& G' U* J; D1 O1 d- v
规定:草案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草案还规定:用人单位歇业、解散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观点:参加草案审议的部分委员表示,如果是欺诈、诱导劳动者解除合同的,应该视为无效。此外,歇业用语不准确,有的情况下企业歇业不能成为劳动合同自然终止的条件。
2 c, v" b) Y* [" |% G+ {7 X: R) j( p, B9 j: o
■关键词:合同无效 o0 r# @7 K1 k, a
: S+ k. I; L }) X, Y! D
应对矿工的合同做出特别规定' m( W# h9 o- J
; ~$ v) x7 y% N! h& V9 Y& a
规定:草案第十八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合同无效。
]4 h9 w7 Y6 v& g8 i+ g& K. u
# |, l, y' B' K6 U! n% [ 观点:参加草案审议的部分委员表示,草案中没有涉及目前采矿业等危险行业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对劳动者生命危险负责,而劳动者又在高工资的引诱下自愿在用人单位不负责生命危险赔偿的合同上签字的现实情况,这种用人单位不对劳动者生死负责的合同是否是无效合同,应在本法中明确。
3 c' x, O. e9 M6 E5 B
" }1 \' |8 {' o& H$ m m- L ■关键词:合同撤销, F+ V# C( L' {$ P
- b% G! M6 ~$ Q% _ A/ v 合同有误应协商变更9 f; N Q5 o+ D @% Y, k
1 n+ n4 x% p+ }+ z( B 规定:草案第十九条规定,对存在重大误解的劳动合同或者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有权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观点:北京市有关部门认为,在实际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者也有可能采取伪造资格证书等各种手段来达到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为充分体现订立劳动合同中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建议第十八条对上述行为作出规定。针对第十九条规定,有些同志提出:对于存在重大误解的劳动合同或者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应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予以变更,或者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予以变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