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1-9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689
- 贡献
- 149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3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12
- 主题
- 377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7-11-9
- 积分
- 838
- 精华
- 1
- 主题
- 377
- 帖子
- 1312
|
为了经营的扩展需要,最近几个月以来公司一直在招聘一些岗位的空缺人员。但是从招聘结果来看,简历倒是收到了不少,也面试了很多,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一边是就业率非常不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和找不到工作的就业人员,一边是花了很多精力和费用却苦于找不到人才的用人企业。
看来现在的人才市场真正的问题是“才”荒,“人”不荒。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实质上它却真实反映了当前社会就业和大环境的实际症结。
在我们的招聘过程中,一开始是要求既具有行业经验、又具有岗位经验和潜力的优秀人才,但是发现这样的人连合格的简历都找不出来。第二个月我们放宽了条件,要求行业可以不懂,但是能够具有同类岗位经验和好学的潜力即可,没想到合格的简历倒是不少,但经过面试基本都无法满足要求。现在我们干脆降低了更大的门槛,只要有岗位所需要的潜力,有没有经验都可以,甚至应届毕业生都行,结果还是让人很失望,连具有岗位培养潜质的人都很难找。
不是招聘要求太高,而是真正的人才太难找到。
总结起来,来应聘的大概有这么三种人。
第一种属于利益型。经验是有一点,行业也从事过,但一上来就问薪水,还没了解清楚所应聘的岗位具体要求和职责,就已经开出了很高的价码,而且自信满满。这种人即使录取了,估计也不会呆的很长,其简历上半年一跳的经历其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种属于善谈型。问什么问题都可以和你扯上半天,好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稍微问的深一些,就开始支支吾吾,没个准头。这种人最大的特点是善变,很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如果真正录用到岗位,面对复杂和频繁的部门配合,估计是无法做出成绩的。
第三种属于自我欣赏型。基本的面试回答都是工作是否辛苦?能否当上主管?工作强度大不大等问题。这种人大多发生在那些名牌应届毕业生和刚从学校出来的MBA们。总认为他们的文凭和学校名声就是工作中最大的资本。
通过以上三种人的面试,可以看出共同的特点就是整体心理浮躁,不是来找工作的,而是专门来挣钱或者积累经验的,很少有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岗位适合度。蜻蜓点水,只要舒服,什么岗位都想干,什么工作都想找。
另外,社会的极大开放和变革也给现在的求职者很难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我们面试过程中80%的人都不能说出自己未来想朝哪个方向发展,大都是奔着当前收入高的岗位而来。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性格和潜力,都一古脑地考什么MBA,MPA,也不想这玩意是否适合自己,我们单位里,以前就有一个人大的MBA,做销售没有思路,做实施服务又吃不了苦,搞得上不去下不来,最后还是回学校教书了。还有那些年轻的,来面试可以拿出10多个证(计算机的、英语的、甚至还有心理学的、律师的),都是当前热门的,问他最喜欢哪个,竟然说都喜欢。看来真是精力无限呀,只可惜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我们一个都需要不上,因为我们需要有经验的业务人员。
这种随热而走、随众而趋的心态和心理,无形中就更加加大了人与才的距离和界限。很多真正厉害和实用的人才都是企业中的骨干和精英,一般企业求之不得,甚至高薪都不得,而那些越是挑工作的人员,只好一遍遍的跑人才招聘市场,还经常灰头灰脸。结果企业痛苦,个人也痛苦。
人才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按照供需规律而形成的自然市场现象,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弄成了“人”与“才”的不符。真希望那些求职者真正静下心来,切实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努力积累经验,也许哪个时候,您就成了那些岗位的精英和人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