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9-29
- 注册时间
- 2006-4-25
- 威望
- 1
- 金钱
- 546
- 贡献
- 13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68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87
- 主题
- 269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25
- 最后登录
- 2007-9-29
- 积分
- 685
- 精华
- 1
- 主题
- 269
- 帖子
- 887
|
文/陈达夫
; m4 j% j$ [6 R7 q+ g: _7 \ 当前看来,我对中国管理现状的预估仍旧是过高的。实际上,我们的社会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资源,也不是缺乏市场,更不是缺乏诚信,而是“老板文化决定一切”的惯性,令多数员工的努力归于失败与管理者的管理失效,乃至既定的秩序也归于大众,最后造成业已形成一定基础的企业和员工“一起混”的现实。这点上,让我深感恐惧与失望:在老板文化日趋占绝对话语权与资源控于少数人的总体条件下,直到在今天必然形成为“因老板文化合伙混”这一现实。. X1 Y' W" H# `, }' Q3 _
第一个方面,有老板文化则有“忠臣”、“能臣”、“庸臣”与“奸臣”。* _! h; B8 T9 Y; Q
历史告诉我们,暴力管理一般是集权管理的产物。由此,封建社会管理中出现了四类官员(管理者):“忠臣”、“能臣”、“庸臣”与“奸臣”。从组织稳定的角度出发,这四类管理者无所谓优劣差异,他们都是集团中不可或缺的。只是,就现在看来,我们必须要懂得如下几点:3 i' e7 }1 p( G4 `; ^6 _
首先,这几个评价词汇,是由后人或当时的成功者给出的;; U$ t* i+ L9 |/ b: }2 r
其次,非产权者的打工仔,可以选择或确定能成为自己意愿的某类管理者吗?
( U8 S9 |8 s( B9 b; G3 k5 M, ^5 G 第三,叛变成功的“奸臣”一旦成了“能臣”,甚至不小心成了下任国君,那么,依旧是打工仔的人们将何去何从?5 p4 v2 V/ E0 v* w& {! f
在此基础上,我们如何理解与把握以及后人如何评价“忠”、“能”、“庸”或“奸”?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 v4 I" u% i+ E9 ?: }) w
我们可以先依常识来简单比较与理解“忠”、“能”、“庸”与“奸”。
* D# m5 O& o$ C' _- O0 a! f “忠”,往往是相对于“奸”来说的,集中体现这类人物的品行和人格的高尚,谓之曰“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般表现了属下对上司、仆人对主人的权力与利益的一种绝对的,甚至是毫无原则的服从与维护。因为一味地追求片面的“忠”,而忽略是非真伪,也容易被冠以“愚”字。一旦危机中的老板文化者过分奖励与重用“忠臣”,则“能臣”易于转化为“奸臣”,且“奸臣”更易于得逞。
. z( K/ ^0 `" \1 y “能”,一般是相对“忠”的价值而言的,谓之曰“能”。“能臣”向来在道德与法律上不被追究,其主要原因,是这类人物能带给组织进步。正因为“忠”可以削弱组织的实力,甚至阻碍组织的进步,所以,危机中的老板文化者需要“斩杀忠良”,而放开任贤举能的手脚,则“能”带给组织进步的价值被选“优”。, N! u- ~ v5 O5 y- ?' Q3 q
“庸”,在法理与道德上均被“忠(德)”、“能”排除在外,可能既不会为维护大原则而忠心耿耿,也不至于出现违背大原则的言行,凡是自己份内之事一般都能做到恪尽职守,但不浮躁冒进也不居功自傲,顺大势、随大流、应大局,谓之曰“勤”。在老板文化条件下,这类人物应该属于绝大多数。危机出现,他们一般是起不到转型与变革作用的,他们自身最大坏处是总因处于跟从者命运易成炮灰;在整个组织生命期限内,他们都是居于基础与中立的层面,无所谓“择主而事”,照旧“交粮纳税”,有功无过,也是一个不能少。
9 Z& ~4 ^9 `, ?8 A' f. h “奸”,在失败的阴谋中,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道德上,这类人物均是口诛笔伐的反派人物;不过,在成功的计策后,尽管可能遭致后来的道德先生旷日持久的批判,但当时的法理会认同其行为的合法性,且文字记载往往大手笔地将其作为 “顺天应势” 的正派英雄人物。
! c' g9 j y- d" z 正因为这四类角色的不同性质和价值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在有形的文字记录里,免不了总会看到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给与这些人复杂的,甚至是迥然相异的评价。
7 y p7 G' i$ q8 A7 n; y 由此,我们可以探究如何选择成为和做好“忠臣”、“能臣”、“庸臣”与“奸臣”,也可以思考如何识别与任免“忠臣”、“能臣”、“庸臣”与“奸臣”,前者称为“忠臣、能臣、奸臣与庸臣之道”,后者是为“老板之道”。
0 Z ]8 @ a% ~+ D: { 在一个利益集中程度与分散性质既定的体系中,这必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表面的和华丽的形式会将真相深深掩埋,真实的目的被人为的动机隐藏在光鲜的外表与堂皇的理由之下,打工仔想要选择成为什么样的职业人士,和很多时候的老板文化者一样,恐怕只有品尝了失败苦果后,才会懂得自己和看清对方:8 K' b. s. E& c/ Q9 @% l3 S. V6 |% m) I
那些平日里出语尖刻者,即是犯颜直谏的“忠臣”;
6 {( K1 b1 V" }5 E5 C# |! Z, s8 f 那些惯常油腔滑调者,即是左右关系的“能臣”;+ C3 t: t# I' k$ ^! A
那些多年来甜言蜜语者,居然是别有用心的“奸臣”。" O' l3 O7 q( _, ^
不过,总有一类人很好识别,那就是“庸臣”,他们或者像“勤劳的小蜜蜂”,或者像“扶不上墙的阿斗先生”。5 Z* @; a# D6 c3 ^. ?2 {2 Y _
人们有选择取舍的万种理由,但安全需求和生存需求是生物人的本能需求核心。自然地,如果您做不到独领风骚,当然可以让自己学习成为一名不倒翁。所以,大多数人可以视情况而定,成为“勤劳的小蜜蜂”,或者选择入职“扶不上墙的阿斗先生”:前者多发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后者则出现在复杂与危机的格局中。这一点,我延伸一下,一般处于同样的环境下,选择成为“庸臣”和“庸企”的理由,大多是相似的。
8 n2 Q; {5 } b& I# o/ b 不论怎么说,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成为“庸臣”可能不是管理者自己追求的结果,但是放弃选择成为“忠臣”、“能臣”或“奸臣”,肯定是成为“庸臣”的前提。正如事实上已经放弃了选择成为“卓越企业”和“优秀企业”的老板文化者一样,创新管理与投资模式,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则一切向别人学习,复制与模仿别人,事实上等于将学习创新可能承担的后果尽量减小至最低。通俗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管理中的庸企老板文化正属此类,除非您是最大的老板。不过,一些已然铸成败绩的和目前正在膨胀的很多知名企业,他们的掌门人总是犯下这个致命的老板文化错误,误以为自己总能屹立于游戏规则之上,导致多年的努力尘归尘土归土……
: N6 W' V. H. W2 C+ q! ~. l 对于打工一族来说,世间总有四类管理者,故,老板文化者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能够邂逅到“忠臣”与“能臣”;而一旦自负可以慧眼识别“奸臣”与“庸臣”时,这个时候在自己的组织里就会一不小心混进许多“南郭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