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4-10
- 注册时间
- 2007-6-21
- 威望
- 0
- 金钱
- 44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4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7
- 主题
- 2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6-21
- 最后登录
- 2008-4-10
- 积分
- 44
- 精华
- 0
- 主题
- 2
- 帖子
- 17
|
绩效考核已经让从业者胆怯了,甚至在做之前就丧失了信心。据统计,国内实行绩效考核的企业有80%以上都宣告失败,又有10%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苦苦挣扎,一时间,被管理界大为赞赏的绩效考核,成为从业者的滑铁卢。0 K' ~4 |2 }7 S, T0 {/ T2 r3 Q
大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我也无法回避,我曾寄望于被称为绩效管理的“宝典”、“圣经”的中外管理书籍,但是,和我们实际的工作相比,那些文字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O! W$ k- t4 _# e' {
被誉为圣经的巴克沃的绩效管理和其他西方的绩效管理理论,都无法解决绩效考核如何去做的问题,更不要说他们的赝品,类似人大的绩效管理教材,根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在国内财经院校占用大量课时讲授的那些尽人皆知的概念,而问题是如何去做?西方的学者抛出的理论,尚且需要验证。而国内的学者习惯于复制西方的理论,人云亦云,根本没有想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哪怕一个专业名词和术语。没有便罢,关键是对没有验证的理论不加鉴别,不加鉴别、一知半解、盲目崇拜,大肆宣传,夸大其辞,招摇过市,并以此为业。这样的做法不仅对绩效管理界的理论和实践有害,而且贻害学生,祸害企业。
4 I) @" V+ }, n请问那些国内的学者和理论家们,他们哪些人愿意与体力劳动者为伍?哪些人愿意长期的深入企业做调查研究工作?哪些人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后面做深入的反复的思考?他们满脑子装的是学术的头衔,岗位的职称。他们不可能有自己的管理思想,这不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这是体制和文化背景的问题。
. }# [$ M# \" E2 F+ c6 D: J- Y他们只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谈经论道,他们的绩效管理无异于茶水杯里的绩效管理。8 y( ~$ m0 ]1 v1 z W" Z
所有的财经管理的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当他们合上人大编写的绩效管理教材时,能够回忆出什么?空想终归是空想。人大教材的作者只能看着这些学生在现实的绩效考核困惑和误区之中越陷越深。
& g$ U4 L7 F9 ]5 w7 @以人大绩效管理教材为例,几十个人编一本书,七八个人编一章,东拼西凑,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说找到规律性的认识,这种混凝土搅拌机式的编书模式早已不合时宜了。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尽管我们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什么在这些学者和专家中不能创造出一部中国的管理理论原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