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5-12
- 注册时间
- 2007-8-7
- 威望
- -5
- 金钱
- 205
- 贡献
- 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0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8
- 主题
- 13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8-7
- 最后登录
- 2008-5-12
- 积分
- 205
- 精华
- 0
- 主题
- 138
- 帖子
- 148
|
淘课网培训专家提醒你:如何建立完善制度0 ?5 l0 V6 ^: u p4 L. z
4 a& Q. Q8 U5 p- G
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法规性保障,没有制度的企业很难想象会乱成个什么样子。可现实中我们见到的制度要么是过于完美了,要么是过于呆板了。
5 \: G' C/ c. ~/ U0 {9 H, g$ }' I9 k% f( A: s \, n
一部完善的制度应该反应在两方面:适合企业实际,最大激发集体的创造潜能。做到第一方面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做到第二件更难!首先要求人们改变对制度的狭义思考:它不仅仅是约束性的东西,也必须是有激励作用的。有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制度里几乎全是如何罚,如何奖的很少,这就是狭义思考的结果了。中国人都不喜欢被人管者,即便你管他也得表现出来是在帮他、拉他,这样才能让他对你心服口服,管理上的策略是这样,制度制定上是一样的。这是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不一样的地方。
& z0 @- K- W$ \! K- f) @$ i+ j企业制度的制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综合研究,就能搞出适合企业实际的且能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本子了。
* T; s- E: b! n U. k9 b) ?4 K/ \' c) H' N3 G
一、结合企业文化
! @# F% b5 a9 _" @" _& j8 k1 o制度是灌输和贯彻企业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例如强调“奉献”的企业里,制度就应5 R/ ?/ R$ F; S0 s1 b
该多一些反对私利,打击因私损公,而倡导公的内容;强调“沟通”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自我封闭,打击地盘主义,而倡导团队凝聚的内容;强调“创新”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固步自封,打击过份经验主义,而包容某些失败,倡导学习的内容……反过来讲离开了企业文化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了。
1 j3 W" \$ V- P
' t9 r# R/ K6 f. D- r1 ^+ u& `二、与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 m2 B6 U9 |( Y$ N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阶段性任务,相应地就不可避免的要应对不同
# ~- f2 W& A$ @, X* F3 j的问题。制度这时的作用是就保障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运营,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例如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中大多强调销售,这时的制度应该偏重销售方面,“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而其他的某方面是应该包容;而在发展已经成熟的企业中,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所以制度就必须考虑全局,注重综合治理。
8 J- M2 Z7 L4 w1 l5 c/ r# H% M" f# @, H. Q
三、与企业资源的适应性
4 G9 v6 h9 h _3 A( i/ h8 g制度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断促进企业资源的完善,而不是无谓消耗资源。就拿人才来说,/ ?+ C6 G7 W9 v$ G& o" Z
当企业处于人才缺乏时期的时候,在制度的某些方面就必须考虑到包容性,不要人都让制度罚走了、吓走了,谁还为企业做事?而在人才充沛的时间,就要考虑到对人的综合要求——现在是要质的时期了。3 N1 ~" J/ w2 S. ?! w' M: `3 I7 ?% ]# {" r
8 M" |1 Y3 x! ]# A1 F# A5 v7 Y: J0 \四、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
7 c- p& a. d1 N: U- p据我观察,这是很多企业制度中所缺乏的,所以一线工作人员常常会有所抱怨:领取& X) E2 Y- n( S- d, X! e7 r8 \
某物料要签N个字……6 P7 }# N& H3 g1 t+ X
每个企业因自身业务组合、主力业务及赢利模式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作业流程。制度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充分保障作业流程的顺利实施,就是说手里拿着笔,眼睛却要盯到市场上去,盯到一线去,这样出来的制度才不会成为效率的绊脚石,而且将促进效益提升。3 A8 R# U, T! j; T8 z
) G. o% d, T& s
五、服务于员工的理念
# c+ O/ e( t# e) P* y4 s' Q( P前面讲过了,中国人是最不服管的,所以你不能讲你是管他的人,你只能讲你是帮他、
& z3 C/ R' g3 k9 w7 F* ^+ `拉他的人,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你。制定制度是一样的,要确立服务员工的理念。首先就是制度本身要易于理解,要简化,让员工很快能看明白,这样也容易记得住了。至于简化这点在西方企业就不适合,因为那边就是法(制度)来管人,法(制度)是最高的,没有能超越它的东西,所以西方企业的制度很厚;但中国人是讲理(合理)、讲情(感情)的,不仅仅讲法,只跟员工讲法他就不愿意、不接受了,因为他在想这件事不是我愿意的,而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中国人,所以制度要简化,不仅仅是易记,更重要的是留下合理权变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你权变了,员工会认为制度根本没用,有了这个空间,员工会认为你讲理讲情,即便罚了,也服了。
+ v% H7 N2 J. j# p% d9 ~0 h- }' h G% f3 ]/ o$ R7 |5 c( O/ t
六、共同制定, i1 B6 d I8 @! \- B( C5 m+ K7 y
就是要发动所有员工对制度的建设献计献策。也许您已经尝试过了,直接跟员工讲让0 V T. |. l) J7 b0 z& W6 o& H
他们提意见他们是不理会的,这种心态很普遍:你搞吧,你搞出来了我们再否定。所以不能直接跟他们讲提意见,而是采取一些策略探测他们的内心。例如我们就这样做过:在为某企业制定制度前,我们让每个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者写一篇东西,就是如果给他机会做一个企业,他会怎样去创建。当时采取的匿名打印投箱的征稿形式,加上之前又做了一些动员工作(当然没告诉他们真实目的),所以参与的热情都很高,而从汇总的结果里面确实找到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及建议。1 s+ {$ V# F4 h: i) |; F6 A: v
( V2 S- @8 m! J! L* S* J% u ~+ A& Q
七、有罚必有奖
3 ?) D0 A- u& k' F& U* }. ~前面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某企业罚太多而基本找不到什么奖的制度。这是不对的,& a' ~& c, ]( P& v* p4 l0 y
中国人最善于思考了,这么明显的“不公平条约”摆在他们面前还能看不出来吗?很可能一些人在看着这样的制度同时就想着如何找个新工作离开了。
1 ~: R& @2 Y9 g8 D! ]6 W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错的反面就是对,罚的反面就是奖。当然实际制定的时候真的完全这么做就太呆板了,不同的事情上奖和罚的比例肯定是不一样的。注意到整体比例就好了,45:55或者55:45都可以,不要失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