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14
- 注册时间
- 2002-6-14
- 威望
- 0
- 金钱
- 764
- 贡献
- 23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8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99
- 主题
- 46
- 精华
- 2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6-14
- 最后登录
- 2015-1-14
- 积分
- 787
- 精华
- 2
- 主题
- 46
- 帖子
- 199
|
沙发
发表于 2007-9-13 22:0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拍马屁拍丢50万年薪, 沟通与马屁其实就在一线之间
赞美老板,就是拍马屁吗?
: [. _" ~+ ~9 e" M' w # K+ D5 f: ?: M
与拍马屁相联系又相本质区别的,就是有效沟通。
4 j9 k+ d- A2 j' S8 Z- L* e 1 s/ N. r# V6 b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拍马屁和有效沟通混为一谈,造成职场人士普遍不会做有效沟通。一旦与领导关系亲近,做些有效沟通的事情,就会被认为是拍马屁,而从道德与人格上受到舆论批判。于是“无欲则刚”成了卫道士的信条。
6 V% k& o, l8 i, ?0 T ( A4 R- }; l; T% c0 f2 V, l! Z
其实这是很可怕的。如果每个人都担心遭遇道德质疑,奉行远离领导、远离上司的处世哲学,企业内就很难团结一致,高效成长。 7 H# j$ R; J0 `& \" W: i- W4 h
0 |; m- b9 V6 m# B% f 而现实中,由于长期传统道德理念的影响,人们都害怕被贴上道德标签,于是人们不会赞美,不敢赞美,最后必然不会沟通。事实上,中国企业里面也普遍缺乏非常有效沟通。因为,有效沟通,往往就是从适度的赞美开始的。 1 F" }& j" a3 j( g; Q
% ^, }$ x$ T) S 赞美,不仅是领导对下属的专属权利,也应该是同事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以及经理人与老板有效沟通的法宝。只要是真诚的赞美,赞美对方真正的优点和真善美之处,都是有效沟通的开端。 5 m( Q( l6 e' W7 Z0 w' \
9 y, A2 Z" d# c6 u
由此,我想起《中外管理》执行主编杨光讲起的一个故事:“2006年我们到日本考察,与一位负责接待的女留学生聊得很开心。第三天,她突然聊起一件事:‘你们没发现我换了一个胸针吗?几天来,咱们这么多老板没有一个人提到这一点。可是第二天,我的日本同事每个人都会看到我换了一个胸针,夸我胸针漂亮。’不管这种赞美是不是发自内心,至少夸她的人能迅速注意到这个变化本身,就是一种真诚与尊重,就会让你很舒服。 0 I! w2 X7 Q3 Y! Y' U8 X8 V
8 _% K% S9 y [: M! A “而我们中国人把一切都道德化、伦理化,即便真诚的赞美,都会被视为拍马屁,不管是旁观的人和被拍的人都会变得非常紧张。而漠视和批判别人,却能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从而导致中国社会谁都不能(进而不会)赞美别人。于是,赞美的表达能力会退化,进而发现的能力也退化,最后视而不见。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真正从欣赏和赞美的角度看待很多事情,学会尊重别人,组织间就会和谐很多,效率也会上升很多。”
. n u# C/ C, T" S- X . D/ y- r' G6 ?" X8 y& @1 q Y
是的,人不喜欢被拍马屁,但人人都喜欢被赞美。这是人的天性。我举个例子:我的小孩两岁多时到邻居家玩儿,邻居家也有个女孩,不到一岁。邻居家的阿姨开玩笑说:“你没有我们的妹妹漂亮。”于是我的小孩就大哭。当时,哄了半天才止住,可回到家里见到了家长,又大哭说:“阿姨说我没有她家的妹妹漂亮。”又哄了半天才又止住。谁成想,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小孩不忘此事,又大哭了一场!邻居家阿姨的一句玩笑话,而且还没有直说她不漂亮,就让天真无邪的幼童伤心了那么长时间。成年人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成年人有了更多地掩饰自己的方法,有了抗压力和抗否定的能力。 ! k6 A) q& N. ?& s( p
5 V n) j2 D B+ S! R7 E 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被肯定、被尊重,被表扬,而不希望被否定、被批评,作为组织管理应该顺天性,尊重人的天性。 ; k1 ?& Q" C" f8 i. w9 N6 Z
% |+ _* `2 n, D. @/ a3 ?" \ 对老板也不例外,他同样需要被中肯地赞美和欣赏,而不是被员工“团结”起来在背后咒骂和嘲笑。 % s* _* F' g8 _2 ]! Y# ^( E
( S0 R) L6 e. l% d 赞美老板,如何拿捏尺度?
. x$ D, K! I! [; [, [" ^+ E) \( V- K' D
6 k- P( n/ Z2 J, \ 赞美老板与有效沟通是经理人的必修课,但任何事情都有度。把握不好度,就要出问题。本案中的F3刚30岁出头,正是我的朋友杨光所认为的“有见识,没常识”的年纪。他们因为很早就接触互联网,接触了广泛的信息量,有非常丰富的知识,但是生活经历却极少。没有真正的经历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因此很多事都做得很笨拙,甚至很幼稚。像本案例中的主角F3,因短短5分钟的“表现”而被开掉,还是很可惜的。
7 [) d: p4 K; ^( Y
2 U2 z# G T, l4 Q 刚刚大学毕业头十年,你可能有很多见识,但你没有太多经历,很有可能犯常识性错误。所以,作为职场中人,头十年就是做事的十年,把精力用在做事上,要在所在领域和组织做成专家。而后十年再去学做人,在做事的基础上学做人。否则,难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9 t( a) w5 P7 y1 F, K3 @ " K( l* C7 Z* E4 N5 a# v! Z/ W, n
所谓适应,就是动态地把握。动态地把握就是平衡。平衡就是和谐。即使赞美人,也要不断把握好赞美对象的心理,从而把握好赞美的尺度与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