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8-30
- 注册时间
- 2008-3-24
- 威望
- 29
- 金钱
- 20585
- 贡献
- 11367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198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387
- 主题
- 761
- 精华
- 11
- 好友
-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3-24
- 最后登录
- 2018-8-30
- 积分
- 31981
- 精华
- 11
- 主题
- 761
- 帖子
- 2387
|
近网络上出现一条引起大家争议的信息:一名大学中文系的女生毕业后应聘做了洗脚工,对于她放弃三尺讲台而端起洗脚盆的行为,很多人大呼不值,更多的人表示不理解。不过这名女生却很坦然,她说,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名女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准备从最初级的洗脚妹做起,最后成为这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想象,当她有了清醒的发展目标后,她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很可能会成为这个企业中优秀的人。
优秀的人是合适的人。然而,职场上有一种怪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一边是大批的“人才”涌向市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边是企业举起了放大镜却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其实,不同企业的招聘方式是不同的,但归结到用人原则却又是大同小异,它们往往不是录用那些看似最优秀的人,而是录用最合适的人。“优秀的人是合适的人”的理念已经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根植。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最优秀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人。
我们不能埋怨没有伯乐,因为大家都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坐骑,而并不一定是千里马。我们不能认为企业不录用自己就是它的损失,或者为自己才华横溢不受重用而闷闷不乐。学会客观而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