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28
- 注册时间
- 2008-6-11
- 威望
- 0
- 金钱
- 32
- 贡献
- 6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3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6
- 主题
- 3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6-11
- 最后登录
- 2016-1-28
- 积分
- 38
- 精华
- 0
- 主题
- 3
- 帖子
- 16
|
[table=98%][tr][td]一名毕业生的无奈:现实逼着我们在简历中说谎 [/td][/tr][tr][td]2007年12月24日 10: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td][/tr][tr][td] 我所在的大学位于西部某省会城市,是省内唯一一所重点大学。每年到这个时候,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而奔波,竞争激烈。找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写简历,可在这个环节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写。
毫无疑问,用人单位都喜欢优秀的学生。这个优秀往往包含了两个方面,除了学习成绩外,奖学金证明外,还要有丰富的实习经验,最好是在大公司的实习经验;在社团工作的经历,最好是在校级学生团体的工作经历等等。这些对于像我这样的文科生来说,尤为重要。
可是,实习以及社团的工作职位毕竟有限,一如我们有限的就业机会。即便有过实习经历,我周围的同学里,包括我自己,去的都是一些类似于作坊的小企业,而它们之所以提供给我们机会,仅仅是看上了我们是廉价的劳动力。这样的经历无疑太过平淡,而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的简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注水。当过家教的就说自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聊天的就说“极善于与人沟通”。更有甚者直接无中生有,杜撰经历或者奖励,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核查。坦白地说,给简历“注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我们千方百计地编写简历,目的就是一个,进入面试阶段。“其实我们还是有能力的,只不过没有机会施展。如果通过简历筛选,到面试阶段,考官就能了解到你的能力,就会用你。”我的一个师兄如是说。如果太老实,简历里不掺假,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青年话题”有一篇文章,感慨现在的大学生聪明得令公司生畏。这里的“聪明”大概指狡猾,公司需要人才,但又很难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一个人。只能先看看简历。而最终走进公司的学生,有几个没在写简历阶段就学会了“聪明”。现在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我们不“聪明”,那么就可能失去机会,但是公司又不喜欢“聪明”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呢?
[/td][/tr][/table]
以上也是我的困惑
做招聘前后加起来时间也有近两年的时间了
招聘谈话中几乎都是被谎话塞满了
应届生清一色的学生干部、奖学金
社会实践多得让人觉得兼职读大学、全职打工挣钱
……
上个礼拜,我们一个已经签协议四个月的女学生
现在要违约
理由离家太远
她的要求:解约,并且企业不要向她追究责任
原因:她是一个女孩子,家境也不是太好
我能够理解,找工作时那一份忐忑不安的心情
但是当我问她为什么四个月之前不给我打电话
或者当时签约时就说明情况
她说我知道是我的错
^^^^^^
有些时候那些压力已经逼得我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
谎言好像已经变成在这个社会上行走抵御外部恶劣条件的一件防寒衣
尽管它的表面布满荆棘
一不小心就把我们和接近我们的人弄得伤痕累累
但是不管
即使饮鸩还是可以先解渴的
或许有些人在这场自伤和伤人的游戏中早已麻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