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561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激励机制制定标准

[复制链接]

22

主题

4

听众

14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6-11
最后登录
2009-8-12
积分
147
精华
0
主题
22
帖子
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7:0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激励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激励面的控制。标准的制定必须着眼于激励的效果,以确保激励的质量。一方面,标准要恰当,使真正的先进者受到奖励,行为有害者受到处罚;另一方面,还应施以必要的指标控制。特别是在实施奖励时,要把标准的制定和指标的控制结合起来,做到分配名额合情合理,避免平均主义,真正使奖励与绩效相符。

# x. E" n% N: {" \& U w2 g

员工激励的原则

" B0 W6 \- S: v5 N' P& N6 m3 L0 ^9 J

一、明暗分开原则

激励可公开进行或暗中交易,两者都以正当而合理为适宜。暗中激励不失正当,才是正途。

凡是大家看法相当一致,不易引起众人反感,可公开激励,目的在获得大家的良好的回应,以扩大影响。若是见仁见智互异,而又非奖赏不可,便暗中进行,以减少误解或不满。

普遍性的,可公开实施。特殊性的,除非众所公认,否则以暗中为宜。牵涉到个人荣誉的,私下激励;单位或团体荣誉,公开表扬。有关苦劳的奖赏,大家差不多,应公开。有关功劳的奖赏,彼此相差颇大,最好暗中给与以维护较差者的面子,激励其下次努力赶上,公开等于撕破脸,用“无所谓”来因应,就失去激励作用。

; Q/ T( k3 c5 u; }) s" f

二、公私分明原则

激励者存心接受回馈,当然施恩望报。这种私有授受的激励,不可能真诚持久。必须心中没有施恩的念头,更不希望个人获得任何报答,才有实效。既然如此,就用不着假公济私,以致公私混乱,甚至以私害公。

私人的事宜应该明说,花用自己的钱也要表明。不必垫私钱办公事,否则也是公私不分明。私人恩怨不能公报,私人请托不能利用职权,更不可以存心勾结以图谋私利,因为公私不分的激励,到头来必然公私两蒙其害。

8 _% M9 x; q' A; ]' W+ r

三、顺逆分清原则

请将不如激将,有时逆将的激励效果更佳更好。不过完全逆取,也不见得有效。顺逆之间,必须小心衡量。关系很重要,交情不够不宜随便逆取,够交情,好像顺逆都奏效。不过看场合、看情况、配合着考虑,该顺即顺,应逆即逆,求其效果最佳,而且后遗症最小。以自己的优势力来攻破对方的弱点,则顺逆皆有所宜。有些人老于世故,便要顺着激励。先说明他的长处,以引起知遇之感,再表示借重他的才华,请他不必顾虑太多,他就会朝气勃发,鼎力相助。

; m( b$ b" X3 P2 x$ j

四、大小并重原则

人们见面,最喜欢分大小。罚过亲贵,很容易造成枉法;赏遇微贱,也常常流于刻薄。大小兼顾,才能够赏罚平衡,做到赏当其功,罚当其罪的地步。

罚要向上追究,不论地位如何高贵,有过失就不能掩饰或开脱。赏应普遍推及基层,地位再低微,有功就不能忽视或遗漏。大小并重,赏罚明快,才具有激励效果。

大功劳要隆重,以示礼遇。小功劳也要重视,因为轻视小功,大家就会希望夺取大功,以致小问题乏人注意,势必酿成大祸害。大事应予特别奖励,小事也宜合理奖赏。职位高的,固然要礼待他;职位低的,更不宜轻视他,以免引起反感。一大堆人受奖,要大场面,大家一起接受激励;少数人或单独一人,不妨视实际情况,或公开或个别给予激励。

k8 \" k, L" p, O, u

五、动静并用原则

动静是两种相反的状态,而是互相过渡的。动中含有静态;静中也有动态。活动过程多半比较引人注意,而活动前后的企划、准备及沟通、协调,则容易被忽略。激励者不可由于自己看得见的动态便加以重视,却对自己看不见的静态予以轻视,以免厚此薄彼,招致不满。

动态应注意机动配合,静态要普遍照应。前者重在时机,后者重在人员。动静都要掌握人心,所以力求合理。对于动态的激励,必须掌握时机,把握重点,以配合活动的进行。静态的激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结束或过程中,指定专人或由某些人交互实施。无论动态、静态,都要给予合理的激励,使大家明白动态、静态各有其贡献,并无轻重之分,因而分别努力,共同朝向目标。

' | l9 f' P7 W; u% i! E" r

六、刚柔并济原则

用刚硬的方式来激励,多半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面。以柔软的方式来激励,则偏重于情谊。拿情谊做出发点来实施激励,效果较佳,所谓柔能克刚,正是此理。

刚是一种果敢的作为,具有短时间的爆发力,当做非常的手段,比较有利。刚硬之后,如果再以柔软来安抚,更能得人心。不可存心杀一儆百,因为人心惶恐,并没有好处。应当处罚到什么程度,假若难以判断,最好从轻。应当赏到什么程度,假如难以判断,最好从优。若非证据确凿,宁可从轻发落,不宜轻率冤枉。刚柔并济,所重不在惩罚,而在教化。

柔不表示胆怯怕事,也不是推、拖、拉、敷衍了事。柔是用真诚的爱心来感应,使对方从心中发出一股强烈的意愿,自己奋发有为。

3 _. M6 v% P! J' R3 @9 F

员工激励注意事项

( P# }! F5 o7 \; b, Q* X

在实践中要注意:下面十件事会使激励完全失败,要极力避免。

第一,基层员工完成了任务,却奖赏他们的上司和同僚。
第二,期望员工样样都行,十全十美。
第三,强调过程,不重视结果。认为员工怎么工作,比为什么工作重要。
第四,完全不鼓励有创意的思考,公开表示只有高层经理才有好观念。
第五,当事情进行顺利时,却横生枝节,另出点子。
第六,好管琐事,如购买文具、复印文件等等,却忽略公司业务及如何激发
员工的潜能。

第七,组织形式复杂,充满不实际的官僚阶层。
第八,从来(或很少)不和顾客接触,认为顾客总是找麻烦。
第九,强调计划、组织等等的配合会形成绩效,忽略了人的重要性。
第十,喜欢多雇用员工,认为庞大的组织就是好组织。
这就是说,对员工要多多鼓励,但鼓励要有好的方法。

7 j2 A# A$ |5 @9 i: T) d3 X

员工激励要项

' e& o( r' h/ m7 i, h; a T5 G

一、激励不可采用运动方式

许多人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激励。形成一阵风,吹过就算了。一番热闹光景,转瞬成空。不论什么礼貌运动、清洁运动、以及作家运动、意见建议运动、品质改善运动,都是形式。而形式化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最没有效用。

中国人注重实质,惟有在平常状态中去激励,使大家养成习惯,才能蔚为风气,而保持下去。凡是运动,多半有人倡导。此人密切注意,大家不得不热烈响应;此人注意力转移,运动就将停息。运动不可能持久,屡试不爽。

( x. P- d- m+ C/ H9 t! d

二、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先例

激励固然不可墨守成规,却应该权宜应变,以求制宜。然而,激励最怕任意树立先例,所谓善门难开,恐怕以后大家跟进,招致无以为继,那就悔不当初了。

主管为了表示自己有魄力,未经深思熟虑,就慨然应允。话说出口,又碍于情面,认为不便失信于人,因此明知有些不对,也会将错就错,因而铸成更大的错误。

有魄力并非信口胡说,有魄力是指既然决定,就要坚持到底。所以决定之前,必须慎思明辨,才不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主管喜欢任意开例,部属就会制造一些情况,让主管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兴奋中满口答应,事后悔恨不已。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树立先例,这是培养制度化观念,确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求新求变,应该遵守合法程序。

: D. X* z: i' N1 O) w# k

三、激励不可趁机大张旗鼓

好不容易拿一些钱出来激励,就要弄得热热闹闹,让大家全都知道,花钱才有代价,这种大张旗鼓的心理,常常造成激励的反效果。

被当作大张旗鼓的对象,固然有扮演猴子让人耍的感觉。看耍猴子的观众,有高兴凑闹的,就有不高兴如此造作的。一部分人被激励了,另一部分人则适得其反。对整个组织而言,得失参半。

% z! V1 w+ F2 e% X5 z0 v+ y5 E4 H

四、激励不可偏离团体目标

目标是激励的共同标准,这样才有公正可言。所有激励都不偏离目标,至少证明主管并无私心,不是由于个人的喜爱而给予激励,而是站在组织的需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偏离目标的行为,不但不予激励,反而应该促其改变,亦即努力导向团体目标,以期群策群力,有志一同。

凡是偏离团体目标的行为,不可给予激励,以免这种偏向力或离心力愈来愈大。主管激励部属,必须促使部属自我调适,把自己的心力朝向团体目标,做好应做的工作。

主管若是激励偏离目标的行为,大家就会认定主管喜欢为所欲为,因而用心揣摩主管的心意,全力讨好,以期获取若干好处。一旦形成风气,便是小人得意的局面,对整体目标的达成,必定有所伤害。

; ?6 H: ^. w, s- j* {* j

五、激励不可忽略有效沟通

沟通时最好顾虑第三者的心情,不要无意触怒其他的人。例如对某乙表示太多关心,可能会引起某丙、某丁的不平。所以个别或集体沟通,要仔细选定方式,并且考虑适当的中介人,以免节外生枝,引出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降低了激励的效果。

激励必须透过适当沟通,才能互通心声,产生良好的感应。例如公司有意奖赏某甲,若是不征求某甲的意见,便决定送他一台手提电视机。不料一周前某甲刚好买了一台,虽然说好可以向指定厂商交换其他家电制品,也造成某甲许多不便。公司如果事先透过适当人员,征询某甲的看法,或许他正需要一台电动刮胡刀,那么公司顺着他的希望给予奖品,某甲必然更加振奋。

9 R5 q: b) J2 E) I) S9 d, Q( [

群体士气检验标准

8 a' O- ?4 q& ?9 |4 _

一、群体士气高昂的特征

1.群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于外部的压力。
2.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以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3.群体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群体的成员没有分裂为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5.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明确地意识到群体的目标。
6.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7.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其群体存在和发展的意向。

- t" ]$ m1 T5 s( ~5 Q4 v# G

二、士气的标度

员工士气的高低,通常可用如下指标衡量:
1.实际工作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工作定额完成情况、出勤率、旷工、事假、迟到发生率等。
2.个人态度指标。如工作动机、工作满足感、劳动愉快程度,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高业务水平的愿望等等。
3.人际关系指标。如群体凝聚力、干群关系等等。

% b# C5 v! W" g6 M* V* L" ]" o

员工士气的作用因子及导向准则

: ]- o: @5 N8 o

一、对组织目标的赞同。士气是群体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它代表一种个人成败与群体成就休戚相关的心理。这种心理必须是在个人的目标与群体的目标协调一致时(即个人赞同组织目标时)才能产生。

二、合理经济报酬。金钱不是人们所追求的惟一目标,但金钱可以满足个人的许多需求,有时它还代表一个人在组织中的成就和贡献。同工同酬,以工计酬,公平合理,就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之,不合理的工薪制度,会引起不满而降低士气。

三、良好的意见沟通。领导与下级,或下级与上级之间,如果沟通受阻,皆可能引起职工的不满而影响士气。单向沟通只是上级命令下级,而没有给职工反映意见的机会,日久易产生抗拒心理,降低士气。

四、奖励方式得当。采取个体奖励制度,容易造成竞争式群体,影响群体士气。如果采取群体奖励制度,以群体成绩计酬分享,那么有利于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

五、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指在工作中心理挫折少,焦虑少。在充满自信、自尊的环境中工作,有利于提高群体的士气。

六、对工作的满足感。对工作的满足感增长有利于提高士气。如果个人感到所从事的工作合乎他的兴趣、适合他的能力,且对他具有挑战性,能施展他的抱负,那么在这种满足感下,士气必然会提高。

七、有优秀的管理人员。一个领导的管理作风对下级的工作精神影响极大。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是士气高的群体,其领导者都比较民主,乐于接受别人意见,善于体谅员工甘苦。

八、同事间的关系和睦。一个士气高的群体,其成员间的凝聚力很强,很少出现彼此冲突、埋怨、敌对现象。
企业凝聚力培养准则

: a. t& e2 R7 v- v5 o- A% z6 D

一、企业活力的构成
1.资产增值能力
2.市场应变能力
3.产品竞争能力
4.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凝聚力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动力。
它最终依赖于企业全体成员的团结进取,共同努力。它作用的对象是人,是人的积极性。

0 `% V! q# u+ ]& B6 n7 @1 k3 N3 S% W

二、企业凝聚力的构建

1.寻找凝聚力的生长点

人的需要为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共生
员工的个体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社会利益是共生的。
当员工自觉地把其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结合的时候,就形成了企业对他的吸引力和他与其他员工的相互吸引力。他就会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就像关心、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待其他员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他的个人利益也就在整体利益的实现过程中得到实现。

(2)成就感的内驱
员工的成就感表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
a.自我实现的内驱促使员工在用武之地大显身手,充分发挥其特长,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给企业。
b.自我实现的内驱促使企业员工大胆进行技术革新。
c.自我实现的内驱促使员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d.自我实现的内驱促使员工相互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凝聚效果的实现
(1)经营者引导:让员工融入企业目标
(2)参与式民主管理激励员工干劲
(3)构筑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广大员工在这种企业精神的激励下,促发出共同的企业意识,对自己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前程、命运和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奋斗、不懈追求,从而在本企业范围内形成一种催人奋发的“小气候”。在这种“小气候”下,企业对企业成员的吸引力以及企业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也就应运而生。(作者:涂必军)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隔岸观火 + 10 鼓励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15

主题

4

听众

2520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9-5-7
最后登录
2015-7-22
积分
2520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474
6
发表于 2009-8-31 15:43: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现代激励机制制定标准

可以学习一下2WMAF`8877bbs.chinahrd.netMp]x2UMUf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

听众

29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3-11
最后登录
2012-1-16
积分
29
精华
0
主题
7
帖子
26
5
发表于 2009-7-29 15:33: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现代激励机制制定标准

:+ :+ :+ :+ :+ :+ :+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58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7-28
最后登录
2010-5-13
积分
5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46
地板
发表于 2009-7-28 15:1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现代激励机制制定标准

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听众

43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5-26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3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175
板凳
发表于 2009-7-14 16:30: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现代激励机制制定标准

可以学习一下 * w0 ^% h: t: j4 K1 L6 ~7 B/ M7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4

主题

367

听众

14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一个业余选手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2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08-7-19
最后登录
2023-4-26
积分
145357
精华
60
主题
844
帖子
11061

2012中人博客人气博主勋章 2012中人社区群英谱勋章 伯乐 明星版主 办公室点名活动小金人 中人网雪山杯(社区贡献) 勤劳的小蜜蜂 中人守护者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超级精华大师 博客达人 论坛群英谱 原创先锋 精华大师

沙发
发表于 2009-6-27 19:45: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现代激励机制制定标准

这篇文章好长啊,写的还不错,理论性很强,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