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职业培训师写的培训评估,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在此转载。 & f) t, p1 P n# s1 l
从文中看出,作者原来就职于微软,现在离开微软投身教育培训行业。 $ V, ?5 Z0 Y1 g! y
他以最近参加过的一次很好的培训作为案例来分析什么是好的培训?如何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 w" k' |7 U7 n! a8 k6 y
原文如下: # [. y' s+ J! L! m( A6 D4 H
作为职业培训师,我并不是很喜欢目前国内的培训行业。太多的宣传与炒作,缺乏对于客户价值的关注,缺乏对于学员真正的改变和影响。很多培训都是听上去很有道理,或者让人热血沸腾。可是一周之后,99%的人还是在原地,没有任何改变。 |4 I( J: `; W
所以我觉得,好的培训,衡量的首要标准,不是学员课堂上的表现,而是课后的表现。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有对学员价值的关注,需要有好的设计,需要有能够推动执行的方法、流程与工具。以便最后可以落到实处。
3 j2 O+ f( N5 l" B在我参加的所有培训里面,高效冠军是最让我容易转化为结果的培训。他们既有系统的理念,清晰的表达,明确而具体的操作步骤,还有,配合方法和理念的工具,比如冠军笔记本。 ; {% ^0 ]/ B$ e- r7 U" P9 U
关于工具,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都比较容易忽视。古人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焉”。在微软的时候,一位同事也曾经说过:“工作最出色的人,往往是最善于利用工具的人”。后来很多时候我拜访客户,判断他们的管理水准,一个快速的方法就是看他们的工具,以及如何使用。成功率还是蛮高的。 " G. G: R0 ~1 M* a6 d( N) H6 L
高效冠军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就是他们方法和工具的结合,尤其是那个针对CPS流程打造的笔记本。孙悟空出道的时候,也发愁“没有称手的兵器”呢,直到找到定海神针。我等凡人,更需要找个称手的兵器。如果坐的是牛车,一个月是没法从北京到上海的。
2 Q/ A/ I0 }8 b6 T2 m6 \关于冠军笔记本,用了三周,觉得很赞。作为思维发散型,我的一大苦恼就是想法很多,随时随地都有,便贴啊这个那个笔记本啊Outlook啊OneNote啊到处都是。但是往往找不到,也没整理,丢三落四,该做的事情没有做。用CPS搭配冠军笔记本,感觉条理清楚了很多。 1 T* D6 P9 u, f8 S) w& O
顺便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因为冠军笔记本是纸质的,对于搜索和修改的支持不如电子版。我在做一些主题研究的时候,对于大的问题,会倾向于使用 OneNote。OneNote是微软的一个电子笔记本软件,用来做记录啊进行研究啊什么的很方便,我个人觉得它是微软最被人低估的产品。推荐大家有兴趣的话看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主题研究”,没关系,参加了冠军的培训,CPS里面会讲到。
( O9 y6 B( W) |& `总体来说,这是我所参加的所有正式培训里面,觉得最好的一场。从培训师的角度,至少以下几个方面,我觉得都是做的蛮专业的: . X. K/ `' E5 m
课程内容: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与流程
- E% Y& R. E# ~教学活动:讲授、视频、学员练习的穿插结合,减少了单一活动的枯燥和效果的局限性。尤其是电影视频的应用,对于理论的理解提供了比较生动的案例,也容易激发学员的兴趣
2 G) F" M' A& p: HPPT设计:简单明了,化繁为简是最花时间的。很多理念都使用了图形表示,清楚而简单。另外动画的应用,来解释一些概念,比如时间线,也很出彩。作为曾经支持过Office产品线的人,我知道这里面的工作量。然后抓住他们的人问了一下,是不是有专门的团队/人员负责PPT的制作。果然是。据说他们最多的时候,有16人负责这门培训课程的研发。 6 O5 A) \, q0 q) O m
学生教材设计:很薄,大概20来页,但是里面提到的东西都很清楚,而且执行步骤明确。比如CPS的每个步骤,再比如燃脂慢跑法。还是那句话,其实把PPT 做简单、把教材做薄,而且还要有料是最困难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参加过一门培训,拿到一本厚厚的培训资料,然后就再也没有翻过,:) / W; c# R2 M) ~0 z! U7 f7 |- ?
5 x# C" q! L% ?, ]; f1 d' ]/ I3 l7 ^讲师:无论是尹老师还是郭老师,都很专业而有激情,这个是我评估培训师最重要的两个标准。
* c6 V& ^8 |9 Y0 ^2 }9 S冠军笔记本: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我很喜欢
1 s# E# o1 Y+ {$ K; j课后跟进:课后依然有邮件的跟进,个人觉得依然有很大提升的潜力。当然这个应该是很费成本的,所以不正式建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