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6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岗位带教的几点应用细节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听众

-28

积分

限制会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8-28
最后登录
2012-5-3
积分
-28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7:12: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6 k0 y6 W- e; P- e- I( J0 U

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岗位带教的几点应用细节


+ R2 V; s& [- Q& n9 R% j

   岗位带教是许多企业会采用的在岗培训方式,然而如何运用好这种方式,也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曾经接触过的各类企业,在应用岗位带教的过程中都曾经遇到过各种头疼的问题。比如带教人(师傅)没有积极性、被带教人(徒弟)没有主动性、带教内容模糊不清、带教方向与企业要求不符等等,都是影响带教效果的常见原因。


3 \! G' u7 C0 s0 a) S8 p) w

   按笔者的理解,岗位带教是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老员工将其本人的行业、企业、专业、通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传导、灌输、影响到新员工。其作用在于高效地将新员工培养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人,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成熟资源完成一部分培训工作,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基层员工和部分中层管理岗位。



- [9 o$ o. J! j8 S

(下文在3楼)

117

主题

4

听众

635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4-12-16
最后登录
2014-9-30
积分
635
精华
0
主题
117
帖子
1326
地板
发表于 2009-11-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岗位带教的几点应用细节

解决方案还是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9-7-27
最后登录
2015-9-8
积分
15523
精华
0
主题
95
帖子
187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1-9 08:4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岗位带教的几点应用细节

按笔者的理解,岗位带教是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老员工将其本人的行业、企业、专业、通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传导、灌输、影响到新员工。其作用在于高效地将新员工培养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人,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成熟资源完成一部分培训工作,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基层员工和部分中层管理岗位。 k' m5 k0 M+ z, A |* m' P ( b M# a1 F6 M' [5 F: T根据笔者管理与咨询的实践来看,企业在开展岗位带教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N+ R D/ g6 D* Z' K0 \; g0 M / v- k7 L2 \$ _ 其一,岗位带教中的“师傅”一般是企业的“老员工”,这个“老”字不是指年龄,是指能力和经验,只要在需要其带教的方面先知先觉的员工都可以成为“师傅”。而“徒弟”也未必一定是所谓“新进”员工,只要涉及工作岗位或内容的重大变化,都可以成为“徒弟”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所以岗位轮换或岗位重大调整时都需要开展岗位带教。 2 A0 |% z. i' w! b7 ?" @/ g& I, c, z$ W4 k F* y& ~5 G 其二,岗位带教更应该是一种“体制”,而不仅仅是“制度”。所以开展岗位带教未必一定要签“师徒合同”,但是开展这项工作时一定要有一定要求和监督、奖罚机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监督、有指导、有反馈、有提高。参与此项工作的员工不是在完成一个制度,而是在一种培养与提高的机制当中,形成“带教、审视、反馈、提高”的良性循环。 2 g& A" U4 o: |# h ; x( x q- p7 c9 y- m7 m 其三,岗位带教在不同企业、不同层面开展时具体措施有所不同。比如在生产型企业,开展基层员工的岗位带教时必须考虑这类员工的特点,一般要求比较正规地开展,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师傅带徒弟”制度,担任师傅的一般是岗位技能较高的有经验的老员工,企业一般要组织双方签订“师带徒合同”,带教内容以操作技能为主,基本按照计划走,徒弟一般跟在师傅身边随时接受指导,企业组织定期考核、到期验收、终期兑现。而在商务型企业,担任“师傅”角色的一般是部门经理或者业务主管,参与双方一般是“结对子”或者“一带多”,即时指导与定期沟通相结合,很少会签什么文件,培养内容有一个大方向,随时调整。 6 D7 D. J/ h; k& Z * m3 _/ W+ D# y, ?$ y0 ^ 其四,岗位带教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是保障带教效果的关键。对于生产型岗位的带教,经常以物质激励为主,比如发放“师傅津贴”或将徒弟的部分劳动成果计入师傅的劳动成果中等,精神激励为辅,比如评选“金牌师傅”、“最佳师徒”等。非生产型岗位的带教,一般以精神激励为主,会捆绑徒弟甚至是师傅的职业生涯规划,强调个人成长与企业受益的同步,会更关注徒弟的主动性,可以评选“新人奖”等,物质激励方面主要靠晋升通道、薪酬制度来体现,很少额外奖励。7 ]. D) A0 Y% q( `/ H- W 0 y# k. G: M$ Q, u8 q. ] 其五,岗位带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以沟通反馈来促提高。带教是一个过程,不是时点性工作,因此随时指导与定期沟通将贯穿整个带教过程。带教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经过带教后的成长与提高,而且获得提高的不仅是徒弟,还有师傅。带教双方必须在沟通反馈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促使徒弟甚至师傅获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因此,一般在带教过程中或结束时都要对带教效果进行考核,方式多种多样,目的都是要衡量带教效果。只有真正的“提高”,才是带教的价值所在,不能仅仅为了完成这个工作而去开展岗位带教,那样只能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 ( X, M3 T- Q1 N- K5 g# |* Z# x; r. U+ C: C2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5

听众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9-7-27
最后登录
2015-9-8
积分
15523
精华
0
主题
95
帖子
187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11-9 08:4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岗位带教的几点应用细节

楼主不厚道。赚取点击率也不能这样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