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逛了这么久,我最喜欢就是回复论坛首页最右边的“最新求助”,常常不停的刷新,看到新求助就迫不及待去分享自己的看法、去交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索,我认为:为什么这些兄弟们会不知所措,会求助?因为他们整日在办公室里,每天都以被动“事务管理”为主,有了事情才去处理,老板有了任务才回去思考,长期以来的工作方式,让他们没有足够的信息积累,何谈处理思路?真正的“人事管理”,是主动性的,环境是不断变化,员工的思维也是不断变化的,总在办公室里你如何能知道企业运作的方式?如何能知道企业每个部门的流程?更不用谈员工的想法和企业制度的缺陷。
HR,不要再把自己当做白领,每天打着领带,穿着西装,坐在办公桌前闷一天,走出去,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要想做好HR,你一定要把自己当成蓝领。
言归正传,下面我以招聘工作为例来谈一下HR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招聘:
1、部门招聘的真实标准
负责招聘,最烦的就是,不停的招人,部门却总是不满意,明明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为什么推荐过去却还是被枪毙?一来二去,开始认为部门负责人肯定是对我们有意见。
其实,部门所说的招聘标准只是用来敷衍我们的,我们必须去了解他们真正的标准是什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因为往往他们的真正需求才是影响招聘成功率的关键。
案例:我招聘中餐服务员的时候,明明推荐过去的人吃苦耐劳,也能接受较低的薪资,以前也有过工作经验,却一连被毙了5个,当时以为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得罪了餐饮总监,结果后来去问餐饮部的文员才知道,尽管招聘需求上写的是“能吃苦耐劳,有工作经验”,但餐饮总监喜欢笑容甜美,能说会道的,所写的要求根本不重要 。 这是找服务员还是找促销员?
2、提前预测员工的离职日期
尽管新的劳动法要求员工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但往往都是员工找到好工作不要工资甚至宁愿赔偿都要早走,本来手头上的工作就忙不过来,一下子突然走几个更是让人急火攻心。
这也是因为我们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其实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或者上下班的路上,有心的HR总会跟员工沟通交流一下,员工的信息永远都比我们多,他们都知道谁要离职了,通过蓝领一样的交流,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案例:平时没事的时候,我都会到总机去查看每天酒店的各种信息。上个月,听到两个总机接线员说前台接待(跟总机同属前厅部)要大批离职,下个月走1个,在下个月走2个,然后再走2个,前台接待本来就难招,这年底又是招聘困难期,还好提前知道了这个信息,准备了3-4个候选人,不仅自己工作量大减,前厅部经理也对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
3、面试专业问题的不断改进
虽然我们面试时主要以检查基本素质和之前履历为主,但为了减少用人部门的工作量,我们面试的时候也会问几个专业问题(如果你没有问过,那么你就要学习一下了)。这些专业问题一般都是部门业务骨干或者主管告诉我们的,能够较为简便和直观的检验应聘者的专业素质。但这些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企业在不断发展,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指责都会或多或少的调整,这些专业问题也要定期进行更换和改变。
案例:偶的同事,招聘酒吧员的时候,总要问人家“5大基酒是什么”“威士忌分为哪几种”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感觉她问的挺不错挺专业,结果在我跟吧台主管和领班聊沟通的时候才明白,那是05年时吧台还要调酒时所要问的问题,现在的吧员根本不需要会调酒,会切果盘就行了 。怪不得招进来的吧员,离职率那么高,人家都是会调酒甚至花式调酒的高手,过来给你切果盘,不走才怪。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能给各位兄弟们一点启示:不管你是负责HR的哪一个部门,都要明确自己不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白领管理者,而是应该多跟员工沟通,多跟员工交流,多学习多探讨的蓝领工作者。HR必须积累大量的信息(各种各样,八卦也算),更需要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各部门的流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你的工作才能让你挑不出毛病,你制定的制度或者招聘的人员,分析汇总的数据才具有专业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哪天一个财务部的人员跟你谈招聘技巧,你会怎么想?所以,当我们改善财务部薪资制度,精简人员或者招聘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先变得尽量“财务”一点呢?
老传统,欢迎拍砖,提问,提建议,批判,只要说得好,一律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