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3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省的课件设计元素:认知过程

[复制链接]

11

主题

4

听众

7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2-9
最后登录
2013-7-1
积分
76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0:51: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教孩子学习东西时,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慢半拍”。
- E9 O6 k2 a) `% J8 v7 F5 C9 b

 

* m1 }- |( ^$ M- P

例如,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形:  


% G- L: `/ j% f. a ]$ g

场景一:   

7 D) N) U# \( e9 n& X$ _

 

0 b7 v, C) V; y a9 Z- T

“孩子,“绿色”用英语怎么说呀?”


/ g# X8 N* t$ y; a3 m, l

“……”(3秒)


1 n8 _7 G: I* ?

“green,记住了,green。”


3 t/ h& {4 _6 R. R. M* S

场景二:

4 e8 x* Y# X/ `9 k* p

 

, {2 X9 z" l( \( d( |

“孩子,‘绿色’用英语怎么说呀?”


+ d, W% }9 q' S3 @" K2 C0 l C( T7 T

“……g”(5秒)


7 q$ W6 E/ p/ I2 b- n' m! ~

“g什么呀”


; S! k4 v" v& l4 a

“g……green.”(5秒)


$ R+ U( O U9 v8 g/ D7 o+ ~8 ^

提问:这两种场景下,孩子获得知识的情况是一样的吗?


7 f% Z, F7 _. U. Q4 d7 M0 [: _

很明显,“场景一”的家长打断和替代了孩子的记忆和认知过程,孩子要想记住这个单词,可能还需要反复很多次。而“场景二”中,由于家长的耐心等待,孩子完成了一个自主记忆和自主学习的过程,相信下次提出相同问题时,孩子会更快地回答出来。


" I5 t' b6 k* b# L# B6 T: r+ I

这个“慢半拍”的过程,就是自然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不能省略。


8 A* e8 x) G5 m ?6 d8 G" F1 Y

同样的,对于成人学习,也同样需要给自然的认知过程留出空间。培训前对于培训内容的整体简介,培训重要性的描述,培训教师背景的简介,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都是不可缺少的。


: W7 ^. w5 k" C) }. o

在这方面,常见两种课件设计与制作的错误:


( \; g% T% N0 P" w# E; U

$ L$ |, N; b6 f5 i

1、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核心知识点。


' \, x5 A$ d' r5 o" l

N& e+ R; J4 M H' w6 X

这类课件的设计者通常是认为那些基本的背景知识介绍都过于浅显,没有必要讲,或者显得自己水平过低。在PPT制作中,有一条著名的“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把受众当作“傻瓜”一样,尽可能地简单浅显,这是把事物讲解清楚的最有效方法。相信没有人会笑话白居易吧。有人这么评价白居易:“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9 l( p; Q+ o) I

2、技术为先,以展示课件制作技术为主。


: J1 R* l3 d4 t2 N5 j" t4 c

这类课件设计者通常着迷于某项课件制作技术或新应用,他们制作课件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示很“炫”的技术。在课件制作领域,常见这种类型的课件。有的课件打开后色彩炫丽动作令人眼花缭乱,但学员学完后不知所云;有的课件虽然具备一些课件的基本特征,也符合Scorm或AICC标准,但是由课件制作工具批量生成,试想,只要之前准备好一些文字素材,一周内用软件工具导出上百小时的课件,而且中间没有任何人对内容进行加工审查,这样的课件充其量只能算电子书,完全没有课件的价值。


|; w; D- }/ Q; k' a Q4 N, E1 [

真正有效的课件,是尊重学员的课件。真正有效的课件,应当是进行过充分的教学设计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学员的特点,学员学习的环境,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些都需要给予充分考虑。其中,尤其要遵循学员的自然认知过程和成人的学习特点。

, ^6 W+ g' Y( s* C5 {, T, t

 

1 A9 H: w! u$ r9 y1 P

那么,怎样遵循学员的自然认知过程呢?微软对PPT制作建议的“BBP方法”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在“BBP方法”中,首先强调的是PPT的前五页,这五页是一些模板化的内容,旨在使听众熟悉背景标题,吸引受众兴趣。例如,第一页说明目前趋势,第二页说明你们正在寻求解决方案,第三页说明如果你们不采取措施的话会怎样,第四页说明你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期望状态,第五页说明你们为什么需要我们的原因。如此循序渐近,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课件如此,销售呈现如此,影视作品也如此(如果没有前期铺垫,怎么会有后期的高潮呢?关于这一块儿,以后咱们专题探讨吧)。


( T* K" s7 M# o& w

 

& e+ T# V" z# t8 F3 l: o4 o

作者:何佳瑾(转载请注明作者)


7 A# M# O: _! y/ D. |- c& N' U8 m

 

9

主题

5

听众

74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09-8-27
最后登录
2013-11-1
积分
744
精华
0
主题
9
帖子
162
板凳
发表于 2010-3-26 16:48: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能省的课件设计元素:认知过程

似懂非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7

听众

3596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11-23
最后登录
2010-4-28
积分
3596
精华
0
主题
72
帖子
370

2009年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3-25 11:4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不能省的课件设计元素:认知过程

问题第一个小孩 连"g"都没有出来 哪里还能指望知道"g-r-e-e-n" 啊:D ( ^" f2 D6 A1 Q9 [5 `4 y, D+ b # E5 J+ ?% D/ R. e2 @# q0 }( z 这个案例有点小瑕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